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勇勇

作品数:26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脐带
  • 6篇脐带血
  • 6篇污染
  • 5篇电子垃圾
  • 5篇电子垃圾拆解
  • 5篇生态风险
  • 4篇多环芳烃
  • 4篇新生儿
  • 4篇新生儿脐带
  • 4篇新生儿脐带血
  • 4篇质谱
  • 4篇色谱
  • 4篇生态风险评价
  • 4篇酞酸
  • 4篇酞酸酯
  • 4篇气相
  • 4篇气相色谱
  • 4篇污染水
  • 4篇污染水平
  • 4篇相色谱

机构

  • 13篇汕头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生态环境部长...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辛辛那提大学

作者

  • 25篇郭勇勇
  • 12篇周炳升
  • 12篇霍霞
  • 10篇吴库生
  • 9篇徐锡金
  • 8篇刘俊晓
  • 8篇杨丽华
  • 5篇李燕
  • 3篇黄晋荣
  • 3篇郑桂娜
  • 3篇华江环
  • 2篇倪朝辉
  • 2篇彭琳
  • 2篇李云峰
  • 2篇陈松建
  • 2篇郭威
  • 2篇宋高飞
  • 1篇周裕林
  • 1篇张庆英
  • 1篇张浴玲

传媒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4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第十次全国分...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孕激素左炔诺孕酮长期低剂量暴露对雄性斑马鱼的生殖毒性被引量:4
2019年
孕激素是广泛使用的高生物活性药物,其残留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对水生生物造成潜在威胁。本论文研究孕激素左炔诺孕酮(LNG)长期暴露对雄性斑马鱼的生殖毒性。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环境相关浓度的LNG(10,33,100ng·L^-1)至性成熟(受精后142d),得到100%的雄性斑马鱼。将得到的雄鱼与未暴露的雌鱼配对,结果发现100ng·L^-1 LNG处理组雄鱼使得未暴露雌鱼产卵的数量较对照组雄鱼使得未暴露雌鱼产卵的数量显著减少。33和100ng·L^-1处理组雄鱼与未暴露雌鱼配对所得子代在受精后7d内的存活率较对照组雄鱼与未暴露雌鱼配对所得子代的存活率显著降低。33ng·L^-1 LNG显著升高总活力、活跃精子活力、平均路径速度、直线运动速度、曲线运动速度等精子活力参数,但其他浓度的LNG并不影响精子的活力。LNG在33和100ng·L^-1的浓度下显著降低雄鱼血浆中11-酮基睾酮(11-KT)的含量,且在3个浓度下均显著降低雄鱼血浆中雌二醇(E2)的含量,但对睾酮(T)无明显影响。此外,LNG暴露可干扰雄鱼大脑和精巢中孕激素受体(npr,mprα,mprβ)、雌激素受体(erα,erβ)以及雄激素受体(ar)的转录,可能通过这些受体途径参与生殖调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相关浓度的左炔诺孕酮长期暴露可导致雄性斑马鱼的生殖内分泌干扰效应,并提示:仅雄鱼单独受孕激素暴露影响,也可能对鱼类种群的生殖产生深远影响。
华江环韩建郭勇勇周炳升
关键词:孕激素左炔诺孕酮斑马鱼生殖毒性内分泌干扰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中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于2018年5月—2020年6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11个采样点表层水中18种重金属的浓度进行周期性采样监测,并分别利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法评估常见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水平和水生态风险水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18种重金属均被普遍检出,平均浓度大小排序为:Fe>Sr>Ba>Zn>Ti>Ni>Mn>Cu>V>Cr>As>U>Rb>Se>Pb>Bi>Co>Cd,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水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表层水中8种常见重金属(Cr、Cd、As、Cu、Pb、Zn、Ni、Mn)对儿童和成人的总健康风险值处于10^(-8)级别。基于构建的8种常见重金属(As、Ni、Pb、Cr、Zn、Se、Cd、Cu)的SSD曲线,计算重金属对本土淡水生物5%危害浓度(HC5)和潜在影响比例(PAF),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中目标重金属对全体水生生物种群的影响比例小于5%,但Cu和Zn分别可对8.54%和16.77%的藻类种群造成影响,Cr可对6.44%的甲壳类种群造成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中重金属的当前含量不高,不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健康风险;以保护95%的生物物种为标准,个别重金属对总干渠中藻类、甲壳类种群可能具有一定潜在风险,尚有待进一步关注。
郭勇勇华江环朱宇轩宋高飞宋高飞韩建杨丽华杨丽华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重金属污染水平生态风险
长江上游水体中酞酸酯的污染水平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
2019年
为评价酞酸酯类污染物对长江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在长江上游设置了9个采样点,分析了水样中不同酞酸酯的含量水平,发现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为其中最主要的单体。通过风险商值法对酞酸酯类污染物的风险进行了初步筛查,结果表明DEH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BBP)为风险商值较高的单体。安全阈值法评价结果表明,DEHP和BBP的MOS10分别为1.40和1.32×10^5,即DEHP的潜在风险最高。进一步采用联合风险概率分布法评价DEHP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以综合毒性数据,针对不同物种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水体中DEHP对5%鱼类和底栖动物造成潜在危害的风险概率分别为99.4%和98.3%;针对不同毒性终点开展的评价结果表明,DEHP对5%或10%水生生物造成繁殖毒性效应的概率分别为100%和97.8%,表明繁殖毒性为最敏感的终点指标。上述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水体中DEHP对水生生物存在较高的风险,特别是繁殖毒性风险尤为显著,需要长期密切关注。
郭勇勇杨丽华周炳升倪朝辉李云峰
关键词:长江上游酞酸酯生态风险评价
长江上游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文章对近年来在长江上游地区开展的关于水环境中典型重金属、多环芳烃(PAHs)以及酞酸酯类(PAEs)污染物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三类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在生物及非生物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和潜在风险。长江上游地区典型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部分江段的经济鱼类中个别污染物的浓度存在超出国标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限值的现象,提示这些江段的鱼类受到重金属污染并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长江上游地区水体中PAHs的浓度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平相当,水相中以低分子量PAHs为主,而沉积物中则存在更多的中高分子量PAHs,低分子量PAHs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长江上游地区水相和沉积物中PAEs均以DEHP和DBP为主,但鱼体内则以BBP的含量最高,其次为DBP;概率风险评价也显示,DBP及DnBP等单体的生态风险可能高于DEHP。整体看来,上游地区水环境中存在大量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部分污染物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风险。
郭威郭勇勇杨丽华周炳升
关键词:长江上游多环芳烃酞酸酯生态风险评价
三峡库区水样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三峡库区水体污染对库区鱼类生存的影响尚不明晰,因此测试库区水体中污染物含量及其对鱼类早期发育的影响对于库区生态渔业的安全发展具重要意义。研究于三峡库区坝前段典型区域设置3个采样点,用ICP-MS分析了原水中13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纤维膜过滤后的水样中,测试其内分泌及发育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样中13种重金属的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标准规定的限值,且3号采样点重金属浓度普遍比1号和2号采样点高。经7d暴露后,处理组和对照组中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相对成活率和畸形率(畸形指标包括原肠胚终止、心跳/心率、脊柱畸形、心包囊水肿)均无明显差异;但幼鱼体内生殖相关基因(如α型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和芳香化酶)、甲状腺相关基因(如甲状腺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Ⅱ型脱碘酶)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如α1微管蛋白、突触蛋白、生长相关蛋白)的转录水平较之对照组(曝气24h的自来水)均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体中13种重金属的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在此污染水平下不会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污染水体导致的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是否会引起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长期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郭勇勇华江环杨丽华周炳升
关键词:三峡库区重金属斑马鱼发育毒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体血清中的全氟辛酸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血清中全氟辛酸(PFOA)的气相色谱-负离子化学源-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萃取人体血清中的PFOA,以全氟癸酸(PFDA)为内标物,萃取液及内标物与乙酰化试剂酯化反应后,采用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法测定血清中全氟辛酸的含量,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应用建立的方法对来自电子垃圾拆解区汕头贵屿镇84例及作为对照的汕头潮南区57例的产妇血清样品进行了实际检测。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105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8 267。平均回收率为91.9%~98.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7%~5.17%,血清中全氟辛酸的检出限为0.2μg/L。应用此方法对来自电子垃圾拆解区的母体血清进行了PFOA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位浓度为1.70μg/L,高于对照组(0.87μg/L)(P〈0.01)。结论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内标法结合衍生化技术定量分析血清中PFOA的浓度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于血清PFOA含量的测定。
吴库生徐锡金刘俊晓郭勇勇李燕黄晋荣郑桂娜霍霞
关键词:碎片质谱法全氟辛酸血清
BLU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构建BLU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扩增出BLU基因,将其接入慢病毒载体(pSL6-IRES-EGFP)中,经菌落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然后转染293T细胞观察表达情况。结果: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克隆了重组子(pSL6-BLU-IRES-EGFP),并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BLU基因。结论:成功地克隆了含有BLU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
陈刚建张宝李燕朴仲贤陈松建刘俊晓黄晋荣郑桂娜郭勇勇霍霞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
典型有机污染物与纳米复合暴露对斑马鱼的毒理学效应:以双酚A和纳米TiO2为例
纳米颗粒和有机污染物同时存在于水环境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污染物本身的环境行为、生物可利用性以及毒性效应[1-2]。纳米二氧化钛(n-TiO2)和双酚A(BPA)是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典型纳米颗粒和有机污染物。...
方琪陈联国郭勇勇周炳升
关键词:双酚A生物可利用性毒性效应
文献传递
电子垃圾拆解区重金属及多环芳烃宫内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研究背景:电子与电器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大量报废的电子电器设备或称为电子垃圾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增长。在处理这些电子垃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及其他化学物质),可能...
郭勇勇
关键词:电子垃圾重金属多环芳烃
文献传递
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重金属暴露及气质评估
目的广东贵屿镇被称为‘世界电子垃圾终点站’,该地长期不当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造成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物严重污染当地环境。本研究评估了贵屿地区儿童的心理行为变化情况,探讨了儿童重金属血铅和血镉负荷水平与儿童气质变化的剂量-...
刘俊晓吴库生李燕黄晋荣陈松建郭勇勇郑桂娜徐锡金霍霞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