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宇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食管
  • 2篇术后
  • 2篇贲门癌
  • 2篇淋巴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蛋白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亚甲基
  • 1篇亚甲基蓝
  • 1篇预后
  • 1篇诊治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生存率
  • 1篇食管癌
  • 1篇食管癌术
  • 1篇食管癌术后
  • 1篇食管胃

机构

  • 6篇南通大学

作者

  • 6篇张志宇
  • 2篇毛须平
  • 2篇颜云鹏
  • 2篇潘忠军
  • 1篇马人杰
  • 1篇殷优宏
  • 1篇冯莉
  • 1篇马彭
  • 1篇陈建红
  • 1篇张伯生
  • 1篇张海伟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贲门癌术中活性蓝标记112例对淋巴结清扫的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颜云鹏冯莉张伯生张志宇殷优宏
关键词:淋巴结清扫范围贲门癌术转移淋巴结淋巴回流
腹腔镜下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内脏蛋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内脏蛋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107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内脏蛋白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D3+、CD4+、CD8+和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2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和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术可降低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内脏蛋白的影响,提高生存率。
毛晓俊张志宇岳晔玮缪刚刚
关键词:CD3+CD4+CD8+预后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讨论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诊治及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于405例食管癌切除术术后食管胃吻合重建,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的情况。结果 405例食管癌发生吻合口瘘23例,发生率为5.6%。结论吻合口瘘发生原因很复杂,与手术操作、术式、残胃与食管的血运、吻合口张力、胸腔感染及全身营养支持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减少病死率。
潘忠军张海伟张志宇毛须平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并发症
术中亚甲基蓝标定清扫淋巴结提高贲门癌患者生存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术中直视下亚甲基蓝标定贲门周围淋巴结,引导清扫根治,观察对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小于70岁,贲门癌单瘤体直径小于8cm,Ⅰ期至ⅢB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行D2根治术。B组术中在瘤体周围注入亚甲基蓝,显示周围淋巴结,引导清扫切除,术后随访5年。结果 A组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和37%,B组为74%和53%。结论术中直视下行瘤体周围淋巴结标定能较完整地切除前哨淋巴结及被染色而肉眼不易发现的<2mm阳性微小淋巴结,提高了术后3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该技术简单可行、实用性强,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颜云鹏毛须平陈建红张志宇马人杰潘忠军
关键词:贲门癌淋巴转移生存率
12 mm trocar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12 mm trocar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1年12月我院60例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2018年1月~2021年12月30例应用12 mm trocar行预防性回肠造口为观察组,2014年3月~2017年12月30例常规造口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造口手术时间、造口手术出血量、术后24 h造口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2组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造口手术时间(19.5±3.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25.7±5.8)min(t=-4.898,P=0.000);造口手术出血量(14.2±4.4)ml,明显少于对照组(18.7±5.6)ml(t=-3.461,P=0.001);术后24 h造口处疼痛NRS(2.2±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1.0)分(t=-3.873,P=0.000)。2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30)、13.3%(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住院时间分别为(9.6±1.1)d、(9.7±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8,P=0.714)。结论12 mm trocar应用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岳晔玮张志宇毛晓俊马彭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术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术在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胃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的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60例,分别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后双通道吻合术(近端切除组,n=30)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全切组,n=30)。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及随访的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总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第3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近端切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血清胃泌素、血红蛋白、白蛋白、体质量增加均高于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单次进食量、术后消化系统症状(胃食管反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切除近端胃后,采用双通道吻合术保留了十二指肠路径,胃及十二指肠的有关生理功能得到了保留,患者的长期营养状况较好,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岳晔玮毛晓俊魏彪缪刚刚邓延祥冷剑飞张志宇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双通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