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菇皮炎4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探讨香菇皮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诊治的4例香菇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30~58岁,发病前有进食未制熟的香菇史。4例患者均有典型的“鞭挞”样皮损。3例患者给予抗过敏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乳膏等,1例仅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4例患者皮疹均在1周左右消退。后期随访4例患者皮疹均未见复发。结论进食未制熟的香菇容易诱发香菇皮炎,本病好发于成年人的躯干,治疗后恢复快,预后好。
- 杨定彬朱仁衡戚欣雨周丽君杨学军彭露任林黄淑琼
- 关键词:皮炎香菇成人
- 肛周乳头状汗腺腺瘤
- 2024年
- 患者女,38岁主诉:肛周左侧淡红色结节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肛门左侧出现一绿豆大淡红色结节,无痛痒,未予诊治。皮损一直未消退,曾自行外用痔疮膏治疗后皮损未缓解,逐渐增大至花生米大结节。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9月13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 杨定彬毛玉戚欣雨郭梦露朱仁衡彭露杨学军任林黄淑琼
- 关键词:肛周
- 脾氨肽联合激光对尖锐湿疣患者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脾氨肽联合激光对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因子水平的影响者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皮肤性病门诊收治的98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联合组采用脾氨肽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激光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值、白介素细胞(IL)-2、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IL-2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的CD8^+值、IL-10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IL-2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CD8^+、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联合组的痊愈率89.8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联合组的远期复发率6.12%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结论脾氨肽联合激光对尖锐湿疣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有关。
- 黄淑琼杨学军杨定彬彭露
- 关键词:脾氨肽激光尖锐湿疣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 切取活检法在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明确规范应用切取活检法对提高皮肤NTM病原体检出率的意义。方法:对2021-2024年采用切取活检法进行感染皮肤组织取材临床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皮肤组织抗酸涂片、组织病理抗酸染色及细菌培养。结果:9例患者中,皮损脓液或皮下组织直接抗酸涂片阳性8例,组织培养6例培养出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75%,病理抗酸涂片阳性1例。结论:切取活检法可用于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原学取材,且取脓液和皮下坏死组织培养阳性检出率更高。
- 黄淑琼周丽君郭梦露杨定彬戚欣雨朱仁衡杨学军彭露任林郭桂英
-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
- 96例婴幼儿疥疮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了解婴幼儿疥疮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3年来我科门诊确诊为疥疮的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传染源、发病季节,地区来源、潜伏期长短,皮损分布、形态特点,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多于城市,冬季最多,春季次之,潜伏期15天~3月,密切接触者多人发病,皮损广泛,以四肢曲侧,胸腹部最多见,可累及头面部及掌跖,皮疹形态多样,特征性皮损为针头大小红斑、丘疹、丘疱疹,易在腋窝,臀部、阴囊形成蚕豆大小褐色结节,掌跖部易形成大疱及脓疱,治疗上外用加内服抗过敏药物比单纯硫磺乳膏治疗效果更好。结论 婴幼儿疥疮皮损广泛,形态多样,极易误诊,但仍然有一些特征性表现:皮肤薄嫩部位蚕豆大小褐色结节;掌跖部位的大疱及脓疱有重要提示意义,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 黄淑琼杨学军彭露杨定彬
- 关键词:疥疮婴幼儿
- 火针联合中药涂擦在多发性跖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外用中药酊剂涂擦治疗多发性跖疣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60例多发性跖疣患者,所有患者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跖疣数目在10个及以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外用自拟中药酊剂涂擦,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联合外用聚维酮碘溶液涂擦。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痊愈率(53.3%)高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火针联合外用中药酊剂涂擦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显著,皮损清除快,不良反应小,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影响小,值得临床应用。
- 杨定彬周丽君黄淑琼杨怡杨学军彭露
- 关键词:火针中药涂擦多发性跖疣
- 发育不良痣恶变一例及家系调查
- 2017年
- 临床资料先证者,女,54岁。因全身多发黑痣54年,左肩部黑痣"摩擦长大"2个月。于2014年6月5日到我科就诊。患者出生时面部即有多枚黑褐色痣;于4岁后全身多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痣,随着年龄长大渐增多。近年左肩部黑痣摩擦时出血,可自愈;近2个月局部黑痣长大隆起明显,偶尔出血。患者系第4胎第4产,父母非近亲结婚,
- 杨学军黄淑琼吴红樱杨定彬彭露宋翔
- 关键词:左肩部家系调查先证者恶性黑素瘤浅表肿大淋巴结家系图
- 不同程度痤疮皮损细菌对比研究
- 2022年
- 对不同程度痤疮皮损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观察不同程度皮损细菌分布有无区别,对培养出的致病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痤疮治疗的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以来在我科就诊的轻、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各30例,分别收集各组患者面部痤疮皮损内容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鉴定,并对致病菌行体外药敏试验。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轻度痤疮患者粉刺内容物培养结果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中度痤疮患者粉刺、丘疹内容物培养结果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重度痤疮患者粉刺、丘疹内容物培养结果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但脓疱、囊肿内容物培养结果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实验提示万古霉素和米诺环素最为敏感,有效率100%;其次为克林霉素较为敏感;红霉素及青霉素普遍耐药。结论 痤疮皮损细菌定植情况与痤疮的具体皮损形态呈明显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为重度痤疮皮损的主要致病因素,且对青霉素、红霉素容易耐药,对万古霉素及米诺环素极为敏感。重度痤疮患者以男性为主。
- 朱仁衡黄淑琼杨学军杨定彬彭露
- 关键词:痤疮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米诺环素
- 红蓝光照射疗法联合果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探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使用红蓝光照射疗法联合果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红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红蓝光照射疗法联合果酸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使用红蓝光照射疗法联合果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 黄淑琼彭露张卉杨学军杨定彬周丽君
- 关键词:中重度痤疮果酸
-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在面部敏感性皮肤治疗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在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者为对照组(23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外用舒缓保湿修护霜者为观察组(27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皮损面积评分、表皮含水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评分及表皮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者皮损面积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表皮含水量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65.22%)(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疗效显著。
- 杨学军黄淑琼杨定彬彭露周丽君朱仁衡戚欣雨
-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片敏感性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