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腺癌
  • 3篇老年
  • 2篇中老年
  • 2篇受体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自身抗体
  • 2篇自身免疫
  • 2篇晚期
  • 2篇晚期乳腺癌
  • 2篇疗效
  • 2篇抗体
  • 2篇1型糖尿病
  • 2篇病患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9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淮安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杨帆
  • 5篇杨涛
  • 4篇施云
  • 3篇殷咏梅
  • 3篇张青青
  • 3篇孙春晓
  • 2篇李薇
  • 2篇郑帅
  • 2篇徐宽枫
  • 2篇王知笑
  • 2篇毛佳
  • 2篇付麒
  • 2篇孙敏
  • 2篇李俊
  • 2篇顾愹
  • 1篇姚昶
  • 1篇朱妍
  • 1篇吴昊
  • 1篇成金罗
  • 1篇沈捷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LC30A8和PTPRD基因多态性与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家族30/锌转运体,成员8(SLC30A8)基因(rs13266634和rs3802177)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D(PTPRD)基因(rs175844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南京地区40岁以上人群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问卷调查,选取2型糖尿病1 758例(糖尿病组),正常对照1 970名(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其SLC30A8和PTPRD基因3个目标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SLC30A8基因位点rs13266634在糖尿病组的基因型频率(CC、CT和TT)分别为35.9%、48.2%和15.9%,对照组为33.3%、48.8%和17.9%,糖尿病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x2=3.986,P=0.046),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158倍[优势比(OR)=1.158,P=0.005].位点rs3802177在糖尿病组的基因型频率(CC、CT和TT)分别为35.3%、48.2%和16.5%,对照组为32.1%、49.9%和18.0%,糖尿病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x2=4.085,P =0.043),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162倍(OR =1.162,P=0.004).PTPRD基因位点rs17584499在糖尿病组的基因型频率(CC、CT和TT)分别为81.9%、16.9%和1.2%,对照组为82.4%、16.5%和1.1%,两组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x2=0.274,P=0.600).结论 SLC30A8基因位点rs13266634和rs3802177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风险基因,与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未发现PTPRD基因(rs17584499)与本地区2型糖尿病相关.
赵丽娟徐宽枫杨涛戴皓马冰沁季荔陈阳施云郑帅胡晴芳张青青杨帆蒋琳
关键词:2型糖尿病单核苷酸多态性
乳腺癌脑转移的管理与治疗被引量:5
2018年
乳腺癌进展中10%~15%的患者会发生脑转移。随着乳腺癌颅外转移病灶控制及患者生存期延长,脑转移的发生率将有所增加。目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仍是一个临床难题,其预后极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直接影响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治疗手段及预后。目前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手段,包括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本文就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脑转移发生率、脑转移的分子机制及治疗手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个体化诊疗与多学科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杨帆孙春晓储嘉慧殷咏梅
关键词:乳腺癌脑转移
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的实施效果研究
2021年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中实施营养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结合患者入院治疗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饮食指导,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分别为(1.53±0.76)mmol/L、(7.14±1.35)%、(10.74±2.86)mmol/L、(7.28±1.41)mmol/L,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为低血糖4.00%(1例)、无胃肠道不适,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17例),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经过实施营养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改善了患者各项血生化指标情况,而且还降低了低血糖以及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建议将该方案推广临床借鉴。
陈燕萍杨帆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
体质指数对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中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关系。方法:入选南京市鼓楼区40岁以上社区自然人群3 381人,填写调查问卷,收集疾病史、药物治疗史和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计算BMI,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血脂及PWV。结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BP)是PWV的独立危险因素(β=0.478,P<0.001)。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PWV和BMI间存在弱的负性相关。代谢健康肥胖者PWV明显低于代谢异常的正常体重者(P<0.01)。结论:BMI不是PWV的独立影响因素,BMI和PWV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BMI和血压的强阳性关系进行解释。
杨帆孙敏王知笑曹梦蝶朱真欣付麒毛佳施云杨涛
关键词:体重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血压
中老年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病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估中老年人群甲状腺自身免疫与不同程度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的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2 374例中老年人,检测血清25(OH)D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比较甲状腺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25(OH)D水平及25(OH)D缺乏比例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水平及25(OH)D缺乏对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结果:女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比例以及25(OH)D缺乏比例显著高于男性;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血清TPOAb阴性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组血清25(OH)D<50 nmol/L的比例显著高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组;在矫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清FT3和FT4后,血清25(OH)D<50 nmol/L是TPOAb阳性及TPOAb和(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13和1.287。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人群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比例较高,25(OH)D<50 nmol/L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
张青青孙敏王知笑付麒施云杨帆郑帅徐晶晶黄晓萍刘晓云崔岱杨涛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自身抗体
氟维司群治疗激素受体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氟维司群治疗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经氟维司群治疗的44例HR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氟维司群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以及不良事件。结果: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均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率为18.2%。中位随访20.2个月时,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8.23个月(95%CI:10.64~25.8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未达到;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5.9%(7/44),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s,CBR)为50.0%(22/44)。全组人群中氟维司群一线治疗的中位PFS为22.87个月(95%CI:20.28~25.46个月),无内脏转移患者的中位PFS为21.33个月(95%CI:15.77~25.89个月),单纯骨转移患者的中位PFS为17.23个月(95%CI:4.57~29.89个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氟维司群治疗后患者的PFS与氟维司群的治疗线数显著相关(HR=2.48,95%CI:1.15~5.34,P=0.021)。COX多因素分析同样显示,氟维司群治疗后患者的PFS与氟维司群的治疗线数有关(HR=2.59,95%CI:1.06~6.32,P=0.036)。全组患者使用氟维司群后未出现Ⅲ级及以上不良事件,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氟维司群治疗HR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氟维司群作为一/二线治疗时较三线以上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黄香杨艺琦杨帆吴昊李俊孙春晓曾天宇殷咏梅李薇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氟维司群乳腺癌
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接受小剂量阿帕替尼(250 mg,每日1次口服,21天为1个周期)治疗(阿帕替尼组),余26例仅接受标准化疗方案(化疗组),2个周期后分别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NCI-CTC AE)4.03版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随访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均完成2个周期及以上治疗,可进行疗效评价,均无获CR者,其中阿帕替尼组45例获PR 11例、SD 26例和PD 8例,总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4.4%和82.2%,而化疗组26例获PR 1例、SD 12例和PD 13例,RR和DCR分别为3.8%和50.0%。阿帕替尼组的RR和DCR均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1个月,优于化疗组的3.0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前期接受蒽环类药物(5.5个月vs.3.2个月)或贝伐单抗(4.9个月vs.3.8个月)治疗者拥有更长的PFS(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前期曾接受蒽环类药物(OR=2.156,95%CI:1.264~4.156)或贝伐单抗治疗(OR=1.956,95%CI:1.368~3.458)均为延长PFS的独立因素。阿帕替尼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高血压、贫血和手足综合症,多为1~2级。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从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获益,尤其是既往曾接受蒽环类药物或贝伐单抗者,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曾天宇孙春晓杨帆李俊李薇殷咏梅
关键词:乳腺癌疗效预后
艾立布林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艾立布林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艾立布林治疗的2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截止随访日,2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有7例未出现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5个月,没有患者取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4例(17.3%),疾病稳定患者11例(47.8%),疾病进展患者8例(34.8%);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21.7%、47.8%和65.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疲劳(52.2%),其次是中性粒细胞减少(39.1%)和肝功能异常(30.4%),且大部分均为1级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情况尚可。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从艾立布林治疗中获益,且不良反应较轻。
李永飞杨登元杨帆姚昶王江涛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
1型糖尿病研究进展——12thIDS会议侧记
2013年
T1DM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触发下,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T1DM在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都有了新进展。本文围绕2012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召开的第12届国际自身免疫糖尿病会议(IDS)内容,从发病机制、免疫标志物检测新技术、预防治疗临床研究、动物模型等方面对T1DM的全球研究进展和热点作简要评述。
杨帆顾愹杨涛
关键词: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与胰岛功能及胰岛自身抗体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胰岛功能、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阳离子外流锌转运体蛋白抗体(ZnT8A)]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等位基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其开放课题26家医院(共同组成江苏省T1DM合作组)内分泌科就诊的T1DM患者33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O)技术进行T1DM患者HLAⅠ类基因(A、B基因)分型,放射免疫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GADA、ZnT8A、IA-2A、IAA).选择同地区、遗传背景相近的中华骨髓库无关供者HLA分型资料20 248份作为研究对照.通过Arlequin软件进行HL4Ⅰ类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频率分析.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1DM组HLA-A*24、B*08、B*41、B*54、B*58频率明显升高(OR=1.250、2.062、6.927、2.472、1.608,均P<0.05);A*01、B*07、B*27、B*52、B*57频率显著下降(OR =0.481、0.464、0.372、0.160、0.315,均P<0.05);HLA-A*24-B* 54单倍型频率明显升高(OR=4.128,P<0.05).携带A*02基因位点的T1DM患者其空腹C肽水平高于不携带A *02的患者[(356±249)比(250±199) pmol/L,t=-3.004,P<O.05].未发现HLAⅠ类基因与胰岛自身抗体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T1DM患者中,HLAⅠ类等位基因不仅可影响T1DM的发病风险,而且可能影响发病后胰岛功能的衰竭速度.
施云沈捷顾愹蔡赟杨帆张青青毛佳陈恒徐宽枫许馨予张梅石星朱妍卜瑞芳李伟成兴波成金罗俞伟男陆卫平吴晨光杨涛
关键词:人白细胞抗原C肽胰岛自身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