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丰江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化石
  • 2篇黄土高原
  • 2篇古气候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时期
  • 1篇偏心
  • 1篇偏心率
  • 1篇气候
  • 1篇气候事件
  • 1篇气候学
  • 1篇蜗牛
  • 1篇无脊椎动物
  • 1篇化石研究
  • 1篇环境格局
  • 1篇黄土-古土壤
  • 1篇脊椎动物
  • 1篇间冰期
  • 1篇古气候学
  • 1篇古生态
  • 1篇古生物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董亚杰
  • 3篇李丰江
  • 3篇吴乃琴
  • 3篇李丰江
  • 3篇吴乃琴
  • 1篇黄林培
  • 1篇吕厚远
  • 1篇郝青振

传媒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生物卵化石研究进展简述
2020年
卵生是动物界最普遍的繁殖方式,卵的孵化对繁殖季节突发的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孵化成败又与生物种群数量变动和群落演替密切相关,因此卵化石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研究价值。但由于卵生动物种类十分丰富,卵形态特征多样,研究领域广泛,有必要总结梳理卵化石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对主要卵生动物类群卵的形态特征,以及卵化石在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方面研究进展的回顾,发现卵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脊椎动物类群,为脊椎动物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但是由于脊椎动物卵化石通常难以建立连续的长序列记录,其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研究极为不足。然而,无脊椎动物卵化石由于数量丰富,具有统计意义,其在古生态学、古气候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在古生物学,包括种属鉴定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在无脊椎动物中,蜗牛及其卵化石在黄土-古土壤地层中保存丰富且地层分布连续,最有可能建立卵化石的长序列。通过现代过程研究,明确蜗牛卵的气候指示意义,建立第四纪蜗牛卵化石长序列,发挥蜗牛卵化石的古气候学和古生态学研究价值,是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杨意权李丰江李丰江吴乃琴张丹吴乃琴
关键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古气候古生态古生物
蜗牛卵化石在黄土高原的发现及其对季节内突变气候事件的指示被引量:4
2019年
卵化石是极为宝贵的化石材料之一[1~2].由于卵的孵化极为敏感地受温度变化影响,繁殖季节内突发的气候事件造成温度快速变化,不能达到孵化所需要的温度,则大量的卵不能孵化[3~5].没有孵化的卵在地层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卵化石含量变化具有记录地质时期生物繁殖季节内突变气候事件变化的潜力.但是,长期以来,卵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恐龙和鸟类[2],由于恐龙和鸟迁徙能力强以及产卵相对较少,它们的卵化石很难在地层上形成连续的含量变化序列,严重限制了卵化石的古气候学研究价值的发挥.寻找和建立较连续的卵化石含量变化序列是突破这一限制的关键.
李丰江李丰江吴乃琴吴乃琴吴乃琴
关键词:化石黄土高原蜗牛地质时期古气候学
低偏心率间冰期(MIS 19)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与全新世天文背景相似的过去间冰期气候生态环境变化,是认识全新世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之--,深海氧同位素19期(MIS 19)因与全新世都处于地球轨道低偏心率时期,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东亚季风区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研究MIS 19期(即S7古土壤层)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良好地质记录.本研究对黄土高原自西向东的会宁、西峰和洛川黄土剖面L8-L7地层(MIS 20-18期)开展了系统的蜗牛化石组合研究,探讨黄土高原在过去80~70万年期间从冰期-间冰期-冰期的气候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显示深海氧同位素20期(MIS 20)晚期3个剖面均以喜冷干蜗牛种类占优势,指示该时期整个高原区域气候相对寒冷、干旱,冬季风影响强盛.MIS 19期以喜温湿和暖湿种类为主,可区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约790~778ka)喜温湿和暖湿种类含量出现峰值,气候温暖湿润,温暖程度略高于该区现今的温度状况,且温暖状况延续了约12kyr;晚期(约778~761ka)喜冷干和温湿种类丰度增加,气候温凉湿润,与现今的温度状况相近,气候波动性加大.深海氧同位素18期(MIS 18)早期(约761~745ka)东部黄土高原的西峰和洛川剖面喜温湿和暖湿种类仍保持有较高的丰度,指示这时期该区域气候仍具有MTS 19晚期温湿的特征,受较强的夏季风影响,这种状况在东部高原持续了约1.5万年.然而,西部高原的会宁剖面在MIS 18早期时喜冷干种群成为绝对主导,表明此阶段该区是寒冷、干旱的冰期气候,冬季风影响强烈.此时段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空间梯度显著加大,区域环境差异明显.分析认为,黄土高原MIS 20-18气候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受控于该时期地球轨道参数配置所导致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低偏心率间冰期-冰期转换时期特殊的轨道配置方式加强了东亚夏季风,有利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对东部黄土
张月婷吴乃琴李丰江吴乃琴李丰江李丰江郝青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