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哮喘
  • 2篇胆碱能药物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率变异性
  • 2篇心率变异性分...
  • 2篇药物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气管
  • 2篇哮喘患者
  • 2篇抗胆碱
  • 2篇抗胆碱能
  • 2篇抗胆碱能药
  • 2篇抗胆碱能药物
  • 1篇胆碱
  • 1篇胆碱能
  • 1篇胆碱能神经
  • 1篇蛋白
  • 1篇断层显像

机构

  • 4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建水县人民医...

作者

  • 6篇李晓
  • 4篇刘翱
  • 2篇张继华
  • 1篇张毅
  • 1篇杨伟康
  • 1篇樊满齐
  • 1篇黄昀超
  • 1篇彭艳梅
  • 1篇戴晓蓉
  • 1篇周玉兰
  • 1篇陈翼
  • 1篇沈瑛
  • 1篇姜华
  • 1篇王丽英
  • 1篇沈瑛
  • 1篇王浩
  • 1篇张瑞
  • 1篇蒋云燕
  • 1篇张丽琼

传媒

  • 2篇云南医药
  • 2篇中华肺部疾病...
  • 1篇功能与分子医...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胸腔积液ADA,PTP联合PTP/STP比值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检出率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估胸腔积液及血清中相关指标对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方法 98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49例经组织病理学或病原学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49例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检测全部患者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总蛋白(PTP),乳酸脱氢酶(LDH),淋巴细胞比例(L%),对应血清中总蛋白(STP),ESR,经统计学处理后,分别评价各项指标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判定胸液ADA活性,PTP,PTP/STP比值诊断结核性胸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临床诊断率。结果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之间,胸液ADA活性,PTP,PT P/STP比值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SR,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确定ADA,PPT,PTP/STP比值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4U/L,0.72和48.5g/L。结论ADA,PTP,PTP/STP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3项指标可增加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检出率,若患者年龄<65岁,则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
张继华张丽琼蒋云燕李晓姜华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总蛋白结核性胸膜炎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障碍判别的分析
2015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可以反复发生急性加重(AECOPD),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病情逐年加重,逐渐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社会、家庭负担。
张继华李晓戴晓蓉王浩张毅王丽英张瑞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事件相关电位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与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治疗前、后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价值和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表现,并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结果 9例患者中,4例累及双肺,3例累及右肺,2例累及左肺,其中6例累及右肺中叶。病灶表现为单发肿块(结节)4例,肺炎样实变3例,多发结节1例,混合型1例。6例实变或较大肿块病灶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其中3例可见跨叶分布征。大多数病灶的放射性摄取增高,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影。治疗后病灶的大小及放射性浓聚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变小。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地显示原发性肺淋巴瘤病灶的分布、形态和肿瘤活性,并且准确、及时地反映病灶治疗前后的形态、大小及代谢程度变化,为原发性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彭艳梅刘翱樊满齐杨伟康周玉兰李晓陈翼
关键词:淋巴瘤肺肿瘤^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心率变异性分析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前后哮喘患者自主神经变化的探讨
目的采用心率变异性观察噻托溴铵治疗成人哮喘6周后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及临床效果。方法45例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噻托溴铵+ICS);B组(沙美特罗+ICS);C组(噻托溴铵+ICS+沙美特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
李晓沈瑛刘翱
胆碱能神经与支气管哮喘被引量:3
2013年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夜间症状发作或加重是多数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常见的症状。国内外报道支气管哮喘多于夜间发作的原因之一是患者存在着胆碱能神经的功能紊乱。现就胆碱能神经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抗胆碱能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支气管哮喘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意义、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展望等方面对胆碱能神经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加以综合阐述。
李晓黄昀超刘翱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胆碱能神经
采用心率变异性分析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前后哮喘患者自主神经的变化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使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治疗成人哮喘6周前后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及临床效果。方法 45例非急性发作的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组15例: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丙氟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组;B组15例: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组;C组15例: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肺功能指标及症状控制情况。结果①治疗6周后,A组的HF、PNN50降低,与用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SDANN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F、PNN50降低,LF、SDANN增高,与用药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HF、PNN50降低,LF、SDANN增高,与用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的日间、夜间症状评分较用药前有所降低,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减少,肺功能中的FEV1、FEV1%较用药前改善,三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组间对比得出心率变异性的定量分析指标(HF、PNN50、LF、SDANN)A组与B组,B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中的FEV1、FEV1%显示A组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夜间症状评分、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显示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HF、PNN50,使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糖皮质激素相比在改善肺功能中FEV1、FEV1%值,减少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降低哮喘症状评分方面,效果相当。结论以上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在改善肺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降低哮喘症状评分及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次数等方面均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
李晓沈瑛刘翱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支气管哮喘抗胆碱能药物自主神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