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潮
- 作品数:6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6年
- 为探究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以绥玉13(低温敏感型)和郑单958(耐低温型)为试验材料,于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20mg/L ALA,在昼/夜温度为14℃/5℃的低温条件下培养48h,恢复常温48h后取样,分析外源ALA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抑制两个玉米品种幼苗的株高、叶面积、鲜重和干重。低温处理导致幼苗SPAD值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_P)水平降低,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外源ALA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形态建成与物质积累,叶片SPAD值增加。外源ALA能够缓解由低温胁迫导致的叶片P_n、T_r、G_s和C_i下降,提高F_m、F_v/F_m、F_v/F_o及q_P水平,降低F_o和NPQ水平。由此可见,外源ALA能够促进叶片光合作用,提高PSⅡ反应活性,促进物质积累,增强玉米苗期的抗低温能力,且对低温敏感型玉米品种的缓解低温伤害效果更好。
- 孙阳王燚孟瑶樊海潮曲丹阳李晶魏湜顾万荣
- 关键词:5-氨基乙酰丙酸低温胁迫幼苗生长光合特性
- 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机制被引量:23
- 2017年
-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及根系性状的影响以及与倒伏率的关系,本试验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6叶期喷施吨田宝和本实验室自配的DCPTA和ETH复配剂(KP),以清水为对照,分析其对玉米茎秆及气生根形态和质量性状的影响,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力学及物质积累机制。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能降低植株高度、穗位高、穗高系数、基部节间长度、重心高度、倒伏率,而茎粗、茎粗系数、穿刺强度、弯折强度、入土气生根条数、入土深度、直径和干质量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与倒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穿刺强度、弯折强度与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入土气生根相关性状都与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DCPTA和ETH复配剂对玉米强茎促根的效果显著。
- 樊海潮顾万荣尉菊萍王悦力孟瑶张立国李晶魏湜
-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茎秆性状抗倒伏性
- 低温胁迫下冠菌素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调控被引量:5
- 2018年
- 以玉米自交系Kr701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5个不同浓度的冠菌素(COR),对照为清水,于4℃低温胁迫下培养48 h后取材,研究冠菌素(COR)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株高、干鲜重、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相对含水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会抑制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各个浓度的COR处理均能促进幼苗的生长,缓解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和电解质的外渗,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酶(SOD、POD、APX)的活性,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以0.01μmol/L处理效果最显著。喷施适宜浓度的COR能通过调控玉米幼苗各个生理生化指标来增强其抗冷性,从而缓解低温对幼苗所造成的伤害。
- 杨德光尉菊萍樊海潮刘洋谷景龙蒋芳芳张倩姜峰谭伟明刘怀宇孙平立
- 关键词:玉米低温胁迫冠菌素生理特性
- 不同化控剂对春玉米根系伤流液特性的影响及其激素调控机制被引量:4
- 2018年
-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6叶期喷施吨田宝(DTB)、DCPTA和ETH复配剂(KP)两种化控剂,对照为清水。结果表明,DTB和KP均可提高春玉米根系伤流量,特别是生育后期的流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2.34%和129.78%;提高了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流量,氨基酸的总流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是丝氨酸的流量。内源激素IAA、CTK和ABA流量在各时期均有增加;GA流量在乳熟期得到显著提高,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初期均低于对照,之后得到显著提高。对内源激素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了激素间的平衡水平;提高了行粒数和百粒重,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89%和21.06%。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根系伤流量及其组分与产量密切相关,表明化控剂具有调控根系伤流量、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流量的作用,对促进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 樊海潮顾万荣杨德光张倩李彩凤尉菊萍李文龙李晶魏湜
- 关键词:春玉米内源激素
- 壳聚糖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及叶片光合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7年
- 本试验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镉不敏感型)和"东农253"(镉敏感型)为试验材料,研究在80 mg·L^(-1)Cd^(2+)胁迫下100 mg·L^(-1)壳聚糖对玉米幼苗干鲜重、根系特征(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直径、总根尖数)、根系细胞膜透性、根系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P_n、G_s、T_r、C_i)及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的影响,探究壳聚糖提高玉米幼苗抗镉胁迫能力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80mg·L^(-1)Cd^(2+)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破坏了根系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抗氧化酶活性,抑制了叶片光合作用;壳聚糖缓解了镉胁迫对玉米根系生长的抑制,增加了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增强了根系的渗透调节能力,降低了根系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抑制了根系活性氧的产生,增加了SOD和POD活性;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了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净光合速率(P_n)和F_v/F_m,从而缓解了镉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且对"东农253"(镉敏感型)的缓解效果更好,为壳聚糖应用到玉米抗镉胁迫生产上提供了依据。
- 曲丹阳张立国顾万荣曹鑫波樊海潮孟瑶陈喜昌魏湜
- 关键词:壳聚糖镉胁迫玉米根系光合作用
- 化控剂对东北春玉米茎秆理化特性及抗倒伏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8年
- 通过探讨春玉米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对不同化控剂的响应,明确化控剂调控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力学机制,可为生产上化控剂的合理运用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和2016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实验实习基地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玉米品种东农253为材料,分别于六叶期喷施吨田宝(代号DTB)及DCPTA[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和ETH(2-氯乙基膦酸)复配剂(代号KP),对照为清水,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分析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及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对不同化控剂处理的响应。喷施化控剂可显著提高茎秆4-香豆酸:Co A连接酶(4CL)和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以及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显著降低实际倒伏率。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抗倒伏指数与木质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7和0.64);茎秆抗折力与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木质素含量与CA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与4C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而与苯丙氨酸转氨酶(PAL)和酪氨酸解氨酶(TAL)活性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六叶期喷施化控剂通过提高茎秆木质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特别是CAD和4CL的活性),改善茎秆纤维品质性状,显著增强了春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
- 樊海潮顾万荣杨德光尉菊萍朴琳张倩张立国杨秀红魏湜
- 关键词:春玉米化控剂理化特性抗倒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