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菲菲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人皮肤
  • 4篇皮肤
  • 4篇皮肤成纤维细...
  • 4篇细胞
  • 4篇纤维细胞
  • 4篇硫芥
  • 4篇角质
  • 4篇角质细胞
  • 4篇成纤维细胞
  • 2篇毒剂
  • 2篇药用
  • 2篇乙酰
  • 2篇抑制剂
  • 2篇再灌注
  • 2篇制剂
  • 2篇体外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肿瘤
  • 2篇细胞表型

机构

  • 10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王莉莉
  • 10篇李菲菲
  • 9篇龙隆
  • 6篇李微
  • 4篇李桦
  • 4篇丁锐
  • 3篇李行舟
  • 3篇陈伟
  • 2篇李松
  • 2篇李薇
  • 2篇谢云德
  • 2篇郑志兵
  • 2篇肖军海
  • 2篇钟武
  • 2篇周辛波
  • 2篇曹瑞源
  • 2篇王晓奎
  • 2篇罗浩铭
  • 1篇刘洪英
  • 1篇谢蓝

传媒

  • 3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抑制剂的体外筛选及构效关系分析
2017年
目的筛选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Ⅰ型受体抑制剂,并探讨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方法利用SMAD3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靶向TGF-β信号通路Ⅰ型受体激活素受体样激酶(ALK)设计合成的170个化合物进行活性初筛;通过分子水平激酶活性分析评价初筛活性化合物对ALK4、ALK5或ALK7激酶的选择性抑制活性;采用EGFP-SMAD2荧光蛋白转核模型,对筛选结果进行确证;参照SB431542与ALK5分子对接情况,对活性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的分析。结果初筛发现15个化合物对TGF-β引起的SMAD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达到≥25%的抑制程度;在分子水平对ALK4、ALK5或ALK7也具有抑制活性,并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其中,化合物63对ALK4和ALK7的IC50值分别为0.234和0.370μmol/L,对ALK5选择性较差,化合物64对ALK4、ALK5和ALK7的IC50值分别为10、6和85 nmol/L。这两个化合物在TGF-β1诱导EGFP-SMAD2核转位中同样表现出浓度依赖性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45和6.30μmol/L。MTT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表明,63和64在有效浓度下均无细胞毒性。构效关系分析表明,1,2,4-三芳基-1H-咪唑母核、1,3,5-三芳基-1H-吡唑母核、3,4-亚甲二氧基苯基、6-甲基-吡啶-2基和4-氨基羧基取代基团的化合物预计具有更好的活性。结论筛选得到2个与阳性化合物SB431542活性相当的TGF-β信号通路Ⅰ型受体抑制剂,其中63对ALK4和ALK7具有选择性,64对ALK4、ALK5和ALK7均有抑制活性。
龙隆李菲菲李行舟陈伟李微王莉莉
关键词:激酶抑制剂SMAD2/3
一种取代乙酰肼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领域,涉及一种取代乙酰肼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具体地,涉及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能够有效地抑制脯氨酸羟化酶,稳定HIF-α特别是HIF-1α,具有应用于制备治疗...
李松肖军海王莉莉龙隆李薇罗浩铭李菲菲钟武郑志兵谢云德李行舟周辛波王晓奎曹瑞源
文献传递
激活素受体样激酶4,5和7抑制剂体外高通量筛选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构建适于高通量筛选的激活素受体样激酶4(ALK4),ALK5和ALK7抑制剂的筛选模型。方法利用Bac to 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ALK4激酶结构域(ALK4kd),ALK5kd和ALK7kd及Smad2和Smad3蛋白的病毒表达系统,转染Sf9昆虫细胞,表达目的蛋白;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亲和柱纯化,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分别以纯化的ALK4,ALK5,ALK7激酶片段与纯化的Smad3和ATP构建ALK4,ALK5,ALK7激酶活性测定体系,优化各反应底物浓度及反应条件,建立适于通量化分析的筛选模型;以已知ALK激酶抑制剂SB431542为工具分子,检测其对激酶的抑制活性,确证筛选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经酶切和PCR鉴定,所得重组Bacmid均正确。转染Sf9昆虫细胞后纯化获得相应目的蛋白。经条件优化,反应体系中激酶和底物蛋白Smad3最佳浓度均为10 mg·L^(-1),ATP最佳初始浓度为10 nmol·L^(-1)。所得ALK4,ALK5和ALK7激酶抑制剂筛选体系的Z′因子分别为0.71,0.51和0.74,符合高通量筛选要求。已知SB431542在所建模型上对ALK4kd,ALK5kd和ALK7kd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2,188和91 nmol·L^(-1)。结论成功构建了ALK4,ALK5和ALK7激酶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模型。
龙隆李菲菲刘洪英王莉莉
关键词:BACSMAD3蛋白
糜烂性毒剂对原代培养人皮肤细胞的动态损伤效应
目的研究芥子气(SM)损伤人皮肤细胞的毒理学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特征。方法采用高内涵细胞多参数分析技术,以人皮肤组织中2种重要的细胞皮肤角质细胞(HEKf)和皮肤成纤维细胞(HDFa)为研究对象,定量动态测定分析了硫芥诱发的...
龙隆魏爱丽李菲菲李微丁锐陈伟李桦王莉莉
关键词:硫芥皮肤成纤维细胞
糜烂性毒剂对原代培养人皮肤细胞的动态损伤效应
目的 研究芥子气(SM)损伤人皮肤细胞的毒理学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特征。方法 采用高内涵细胞多参数分析技术,以人皮肤组织中2种重要的细胞皮肤角质细胞(HEKf)和皮肤成纤维细胞(HDFa)为研究对象,定量动态测定分析了硫芥诱...
龙隆魏爱丽李菲菲李微丁锐陈伟李桦王莉莉
关键词:硫芥皮肤成纤维细胞
高内涵细胞多参数分析技术快速锁定硫芥皮肤损伤AOP的起始事件
目的硫芥(SM)属于糜烂剂,一直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要毒剂。SM产生的皮肤AOP现象最为常见,其特征性反应包括无症状潜伏期后的红斑、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小水疱、大水疱、迁延的愈合期及愈合后长年的皮肤瘙痒等。尽管近10年来,...
魏爱丽龙隆李微李菲菲丁锐李桦王莉莉
关键词:硫芥AOP
高内涵细胞多参数分析技术快速锁定硫芥皮肤损伤AOP的起始事件
目的 硫芥(SM)属于糜烂剂,一直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要毒剂.SM产生的皮肤AOP现象最为常见,其特征性反应包括无症状潜伏期后的红斑、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小水疱、大水疱、迁延的愈合期及愈合后长年的皮肤瘙瘁等.尽管近10年来...
魏爱丽龙隆李微李菲菲丁锐李桦王莉莉
关键词:硫芥AOP
新型微管靶向化合物WX-127-07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体外评价新型微管靶向化合物WX-127-07的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3种微管靶向药物紫杉醇、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化合物WX-127-07在0.3~300nmol·L-1浓度下作用于5种细胞,72h后用SRB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阻滞,用高内涵分析(HCA)技术分析该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特征及其与肿瘤和炎症等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用秋水仙碱/荧光-长春碱竞争实验和胰酶消化微管蛋白实验在分子水平测定该化合物的微管蛋白结合位点。结果WX-127-07对肝癌HepG2细胞、宫颈癌HeLa细胞、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及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lC50分别为4.47±0.05,5.18±0.08,4.90±0.19,4.10±0.16和(5.04±0.08)nmol·L-1,低于秋水仙碱〔lC50分别为21.17±1.22,14.19±0.53,43.80±1.64,145.89±10.97和(27.67±1.79)nmol·L-1〕和长春新碱〔lC50分别为16.51±0.36,16.76±0.33,27.80±2.75,43.80±1.48和(9.15±0.78)nmol·L-1〕,低于或近似于紫杉醇〔lC50分别为10.68±0.61,12.86±0.25,4.81±0.61,102.07±15.17和(3.04±0.12)nmol·L-1〕。用HCA技术进行细胞多参数分析显示,与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碱相似,WX-127-07浓度依赖性地诱发A549细胞微管含量降低(P=0.0075),且作用浓度低于对照药物紫杉醇、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碱;WX-127-07、紫杉醇、长春新碱和秋水仙碱均能诱发A549细胞出现G2/M期阻滞,并使HepG2细胞核膜通透性增加,出现早期凋亡现象,但不影响肿瘤以及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微管蛋白位点竞争实验结果表明,WX-127-07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秋水仙碱与微管蛋白的结合(P=0.0259)。化合物与微管蛋白作用后用胰酶消化,其产物经SDS电泳,发现WX-127-07作用后的条带与秋水仙碱相似。结论WX-127-07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
关芳龙隆李微冯帆李菲菲谢蓝王莉莉
关键词:微管抗肿瘤药秋水仙碱
协同致死筛选技术及其在肿瘤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2013年
最近10年协同致死筛选技术被成功应用到肿瘤相关领域的研究,成为揭示肿瘤相关基因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的有力手段。本文介绍了协同致死筛选的技术以及其在肿瘤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了大量与常见癌基因如RAS、多聚ADP核糖聚合基因、MYC或抑癌基因P53、张力蛋白同源基因存在协同致死关系的基因,筛选还发现了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长春新碱和拓扑替康等的增敏基因。这些研究为揭示肿瘤耐药、复发机制提供了线索,为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相对成熟的协同致死筛选的几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以及该技术用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研究进展。
王莉莉李菲菲赵长琦
关键词:肿瘤RNA干扰靶标联合疗法
一种取代乙酰肼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领域,涉及一种取代乙酰肼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具体地,涉及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能够有效地抑制脯氨酸羟化酶,稳定HIF‑α特别是HIF‑1α,具有应用于制备治疗...
李松肖军海王莉莉龙隆李薇罗浩铭李菲菲钟武郑志兵谢云德李行舟周辛波王晓奎曹瑞源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