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慧琦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加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自杀
  • 2篇自杀行为
  • 2篇绝望
  • 1篇地震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创伤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康复
  • 1篇心理咨询
  • 1篇抑郁障碍
  • 1篇中国学者
  • 1篇特刊
  • 1篇自杀预防
  • 1篇汶川大地震
  • 1篇危机干预
  • 1篇精神病
  • 1篇精神创伤
  • 1篇就诊
  • 1篇康复

机构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加州大学

作者

  • 4篇童慧琦
  • 1篇徐一峰
  • 1篇江开达
  • 1篇储展明
  • 1篇徐俊冕
  • 1篇徐俊冕

传媒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10
  • 1篇1997
  • 2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抑郁障碍中抑郁、绝望与自杀行为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本研究应用三种量表(贝克抑郁量表BD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绝望量表HS)及自杀行为的临床评定,在76名门诊及住院抑郁患者中,进行了抑郁状态、绝望及自杀行为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绝望与抑郁状态是高度相关的,随着抑郁状态的缓解,绝望程度也缓解,绝望对抑郁状态敏感。但衡量抑郁状态的HAMD和BDI不是衡量抑郁患者中有自杀行为者与无自杀行为者的理想指征,而绝望是衡量有自杀行为者的较好指征。控制绝望变量时,抑郁与自杀行为的相关关系消失;控制抑郁变量时,绝望与自杀的相关关系依然存在。绝望程度越高,自杀行为的临床评分越高,自杀可能性越大。
童慧琦徐俊冕周云
关键词:抑郁绝望自杀行为
创伤与恢复最新进展——暨对心理康复特刊述评
2010年
心理健康任重道远我们居住的星球灾难频发。纽约9.11事件、卡特里娜飓风、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海地大地震等,无一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破坏和精神创伤。灾区不同人群的心理创伤和心理健康重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期特刊集中发表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学者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探讨这一重大灾难给灾区人群导致的心理创伤和处理对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创伤后的心理修复重建工作能更进一步得到社会各阶层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同时,本刊推出"心理康复特刊",以纪念在大地震中逝去的宝贵生命,也希望活下来的人能走出阴影,恢复健康!
童慧琦
关键词:心理康复精神创伤汶川大地震心理创伤中国学者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二)抑郁、绝望及自杀行为(综述)被引量:22
1997年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二)抑郁、绝望及自杀行为(综述)童慧琦徐俊冕一、抑郁与自杀行为197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自杀预防中心分类及命名委员会将自杀行为分为三类:①自杀意念(suicidalideation):指从死亡是自愿,到即刻想杀自己的一系列想法;...
童慧琦徐俊冕
关键词:自杀抑郁绝望
心理咨询的三种就诊途径分析被引量:11
1996年
心理咨询的三种就诊途径分析徐一峰,童慧琦,江开达上海医科大学储展明,朱紫青,张永华,陈三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我国,心理咨询的传统途径主要是精神病院和综合性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电话心理咨询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逐渐开展...
徐一峰童慧琦江开达储展明朱紫青张永华陈三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精神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