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红
- 作品数:49 被引量:37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肠内营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经空肠肠内营养 (EN)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早期使用的可行性 ,及其对胰腺炎时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6 8只成年 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 12只、实验对照组 (B) 2 7只和治疗组(C) 2 9只 ,均剖腹行胰胆管逆行穿刺和空肠造瘘。 A组经胰胆管注入生理盐水 (NS) 0 .2 ml/10 0 g,B、C组注入质量分数为 3.5 %的牛磺胆酸 0 .2 m l/10 0 g制成 ANP模型。 C组于模型建立 1小时内经空肠造瘘管注入爱伦多 (Elental) ,3次 /2 4 h,每次 10 ml(4184 k J/L )。结果 :胰腺病理检查示 :A组 12只大鼠 (10 0 .0 0 % )胰腺组织基本正常 ;B组 2 7只 (10 0 .0 0 % )和 C组 2 1只 (72 .4 1% )胰腺组织呈片、灶状坏死、出血 ,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C组中另 8只大鼠 (2 7.5 9% )胰腺间质水肿 ,少量炎性细胞浸润。C组大鼠 2 4小时存活率比 B组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B、C2组间血清钙及淀粉酶水平无差异 (P均 >0 .0 5 )。 3组大鼠血清内毒素 :B、C2组较 A组明显升高 ,C组较 B组明显下降 (P<0 .0 1或 P<0 .0 5 )。 3组大鼠肺、肾、肝、脾及 ML N细菌培养计数 (cfu/g) :B、C 2组均较 A组高 ,C组低于 B组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ANP大鼠早期经空肠给予肠内营养安全、可靠 ,未加重胰腺?
- 万林骏杨家驹黄青青苏美仙万晓红
- 关键词:胰腺炎坏死性急性早期肠内营养肠道细菌移位
- 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特点被引量:39
- 2008年
- 目的探讨某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2007年2月住S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其中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25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8h,符合VAP诊断者59例(47.20%)。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年龄≥60岁、留置胃管、鼻饲、机械通气前2周内使用抗菌药物、近期或正在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进行肠道手术各组分别与无上述因素组比较,VAP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VAP组的APACHEⅡ评分、总机械通气时间、住SICU时间、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无VAP组(P<0.0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51.82%),其次为革兰阳性(G+)菌(31.82%)、真菌(16.36%);绝大部分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相关;病原菌以G-菌为主,多呈现多重耐药性;VAP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 万晓红黄青青万林骏苏美仙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监护室病原学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肠内营养加黄芪对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 (EN)加免疫调节剂黄芪对创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4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10只 ,即正常对照组 (A)、创伤对照组 (B)、创伤后EN治疗组 (C)和EN加黄芪治疗组 (D)。双侧股骨离断及胃内硅胶管置入术建立创伤及肠内营养模型 ,早期 (创伤后 3~ 5h)给予EN及EN加黄芪连续治疗 6天 ,取血测定免疫指标T细胞表型CD4 + 、CD8+ 含量和血清白介素 2 (IL 2 )水平。 结果 :创伤后大鼠CD4 + T细胞、CD4 + /CD8+ 明显降低 (P <0 .0 1) ,血清IL 2水平亦明显下降 (P <0 .0 5 ) ;给予EN及EN加黄芪治疗后 ,CD4 + T细胞、CD4 + /CD8+ 值C、D组均高于B组 (P <0 .0 5 ) ,以D组最明显 (P <0 .0 1) ,血清IL 2水平D组明显上升 (与C组比 ,P<0 .0 5 )。 结论 :创伤后大鼠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早期EN可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 ,EN加黄芪治疗效果更佳 ,对创伤机体更具有保护作用。
- 蔡瑛黄青青万林骏苏美仙万晓红思永玉
- 关键词:肠内营养创伤细胞免疫
- 病人自控镇痛的吗啡血清浓度变化及特点
- 1999年
- 万林骏黄青青黄佑庆蔡瑛万晓红
- 关键词:病人自控镇痛吗啡血药浓度
- HO-1对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HO-1对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培养7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正常培养组(C组)、正常培养+血晶素组(C+H组)、氧糖剥夺组(D组)、氧糖剥夺+血晶素组(D+H组).C组正常培养方法培养.C+H组在正常培养的神经元培养液中加入血晶素使其终浓度为10μmol/L后按正常培养24h.D组神经元进行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处理.D+H组神经元用10μmol/L血晶素处理24h后进行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处理.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细胞存活率,HO-1-mRNA表达,HO-1、Apaf-1、Caspase3蛋白表达,细胞色素C和神经元凋亡的检测.结果C+H组神经元HO-1-mRNA和HO-1表达高于C组(P<0.01),Apaf-1、Caspase3、细胞色素C、神经元存活率和神经元凋亡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神经元HO-1-mRNA和HO-1表达高于C组(P<0.01),Apaf-1、Caspase3、细胞色素C高于C组(P<0.01),神经元存活率低于C组(P<0.01),神经元凋亡率高于C组(P<0.01);D+H组神经元HO-1-mRNA和HO-1表达高于D组(P<0.01),Apaf-1、Caspase3、细胞色素C低于D组(P<0.01),神经元存活率高于D组(P<0.01),神经元凋亡率低于D组(P<0.01).结论HO-1降低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Apaf-1、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 王雁邵建林万晓红龚小红朱子夫
- 关键词:缺糖复氧神经元凋亡神经元存活细胞色素
- 营养支持在肝移植病人术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 方法 :3例肝移植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 (TPN) ,后在 PN基础上加肠内营养 (EN) ,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 (TEN) ,最后转为完全经口饮食。 结果 :术后病人肝功能恢复 ,黄疸减轻 ,血浆蛋白提高 ,氮平衡改善 ,康复良好。 结论 :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营养支持 ,并从 TPN→ PN+EN→ TEN逐渐过渡 ;胃肠功能一旦恢复 ,早期
- 蔡瑛黄青青苏美仙万林骏万晓红
- 关键词:肝移植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 脓毒症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
- 2022年
- 脓毒症为感染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需予以复苏治疗,在行脓毒症复苏过程中,维持大循环灌注为重要目标之一,但该过程较易出现大循环-微循环失耦联状态,即大循环稳定下出现微循环障碍状态。若未及早对失耦联状态进行识别,则较易引发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进而对脓毒症患者治疗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需强化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监测。文章主要对脓毒症微循环障碍发生、监测及治疗进行简要综述,以供参考。
- 杜军万晓红
- 关键词:脓毒症微循环障碍
- 肠内营养加黄芪对创伤大鼠白介素-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加免疫调节剂黄芪对创伤大鼠白介素 2 (IL 2 )水平的影响。方法 :4 0只 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对照组、创伤后肠内营养治疗组和肠内营养加黄芪治疗组 (每组 10只 )。采用双侧股骨离断及胃内硅胶管置入术建立创伤及肠内营养模型 ,创伤后 3~ 5小时分别行单纯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加黄芪治疗 6日 ,取血测血清 IL 2水平。结果 :创伤后大鼠血清 IL 2水平明显下降 (P<0 .0 5 ) ;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加黄芪治疗后 ,血清 IL 2水平均上升 ,以肠内营养加黄芪组升高明显 (P<0 .0 5 )。结论 :创伤后大鼠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肠内营养加黄芪治疗后可提高血清 IL 2水平 ,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 蔡瑛黄青青苏美仙万林骏万晓红思永玉
- 关键词:肠内营养创伤白介素-2免疫功能中药
- 肝脏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结合常规凝血检测指标与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激活片段1+2(F1+2)、纤溶酶(PLA)、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观察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中常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及特异性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如F1+2、PAP、PLA、PAI-1水平变化情况,术中失血量、氨甲环酸使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肝切除术患者术前凝血异常以ATⅢ降低最为常见,术后进一步显著降低;术毕和术后1 d时PT、APTT、DD、FDPs较术前明显升高.FIB在术毕时较术前明显下降(g/L:2.0±0.6比3.7±1.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毕时FIB低与术前FIB水平低、术前肝功能分级高、术中出血量多相关〔优势比(OR)值分别为27.326、0.001、0.986,P值分别为0.002、0.023、0.008〕.患者术前F1+2、PLA、PAP、PAI-1均高于参考范围〔F1+2(nmol/L):644.1±126.1,PLA(μg/L):3612.7±573.4,PAP(ng/L):246.5±41.1,PAI-1(ng/L):797.7±139.8〕,围手术期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共有53例(占70.7%)患者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术毕时未使用氨甲环酸的对照组22例患者FDPs、DD均较使用氨甲环酸组高〔FDPs(mg/L):5.5(2.4,13.1)比2.7(1.6,4.3),DD(mg/L):1.8(0.7,4.1)比1.0(0.6,2.1),均P<0.05〕,两组间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凝血和纤溶活性都增强,并未表现出低凝状态;FIB在术后降低显著,与术前FIB低、术中出血量多、肝功能下降有关,因此肝脏切除术围手术期应加强FIB监测,术后出血需及时补充FIB;术中使用氨�
- 岳锦熙万晓红万林骏黄青青毛海
- 关键词:肝切除术凝血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氨甲环酸
- 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安全性的探讨被引量:46
- 2004年
- 硬膜外镇痛因其镇痛效果好、促进术后恢复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由此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我院SICU科于1998年1月~2002年4月对920例术后患者实施硬膜外镇痛,现将有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 万晓红黄青青苏美仙万林骏
- 关键词:术后镇痛安全性连续硬膜外麻醉并发症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