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林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胃癌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4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中肿瘤四周注射亚甲兰,寻找并摘取最早蓝染集中的淋巴结,即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所取得的SLN进行HE染色组织学检查及CK20、CEA抗原表达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查. 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取得SLN的38例,检出率为38/40 (95%),术后病理证实Ⅰ、Ⅱ期胃癌15例,Ⅲ、Ⅳ期胃癌25例.由SLNB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Ⅰ、Ⅱ期胃癌的准确率93.33%,Ⅲ、Ⅳ期的准确率69.57%;特异性均为1 00%; Ⅰ、Ⅱ期胃癌的灵敏陛87.5%,Ⅲ、Ⅳ期的灵敏性68.18%. 结论:SLNB是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他能准确的预测Ⅰ、Ⅱ期胃癌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在Ⅲ、Ⅳ期胃癌中SLNB不能准确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
- 陆林邢承忠徐惠绵郑彬
-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胃癌免疫组化
- 经侧腹路腹膜后切开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侧腹路腹膜后切开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笔者对4例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在超声定位下经侧腹壁切开进行腹膜后坏死组织及脓肿清除、引流术。结果4例均治愈出院。合并结肠瘘1例,持续引流治愈;合并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笔者体会经侧腹路腹膜后切开引流治疗SAP合并腹腔感染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确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 陆林郑彬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腹腔感染切开引流术
- 胃癌组织PKC活性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检测PKC活性。结果:胃癌组织PKC活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P<0.05);胃癌组织PKC活性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相关(P均<0.05)。结论:PKC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邢承忠陆林徐惠绵陈峻青
- 关键词:胃癌蛋白激酶C淋巴结转移
- 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微转移的检测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在胃癌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胃癌患者按肿瘤浸润深度分期,行术中注射亚甲蓝的方法检取SLN,对所摘取的SLN进行HE染色组织学及角蛋白(CK)20和癌胚抗原(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40例患者中检出SLN的有38例,共检出84枚SLN,有47枚SLN存在癌转移,其中6枚SLN为微转移。SLN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率、敏感度分别为:胃癌T1期100.0%(4/4)、100.0%(1/1);T2期92.9%(13/14)、90.0%(9/10);T3期73.3%(11/15)、71.4%(10/14);T4期均为40.0%(2/5)。结论SLN能较准确预测T1和T2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对T1和T2期的胃癌,应用注射亚甲蓝SLN活检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术中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可行的。
- 陆林郑彬邢承忠徐惠绵
- 关键词:胃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 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采用一期吻合术的手术方法
- 2003年
-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2年间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26例,术中均行肠道顺行灌洗,一期肿瘤切除吻合。结果:26例中,无吻合漏、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一期切口吻合术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中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 陆林郑彬
-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方法并发症一期切除吻合术
- 奥硝唑局部给药治疗成人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 2004年
- 牙周病是局部感染性疾病,细胞及其产物是牙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常规的牙周洁治和刮治虽然有效,但在牙周感染过深,牙根形态复杂和根分叉病变情况下其疗效有限,药物应用可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在牙周袋内设置药物,用药量小,药物浓度高。奥硝唑是近期报告的硝基咪唑类新药,已广泛应用于口腔多种疾病治疗。我们制作出奥硝唑药棒治疗成人牙周炎。
- 张冬辉陆林李杰
- 关键词:奥硝唑局部给药成人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