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莉
-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h17/Treg细胞与宫颈癌HPV感染类型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血清IL-6、IL-10、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宫颈癌HPV感染类型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揭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97例HPV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情况分为宫颈癌(CC)患者(CC组,39例)、Ⅱ~Ⅲ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组,25例)、慢性宫颈炎(CCS)患者(CCS组,33例),并根据HPV分型将其分为HPV高危型组(61例)和HPV低危型组(3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相关细胞因子。结果 CC组CD4+IL17+Th17百分比、CD4+CD25+Treg百分比、Th17/Treg高于CCS组(均P<0.05)、CIN组高于CCS组(均P<0.05),且CC组高于CIN组(均P<0.05)。CC组血清IL-6、IL-10、IL-17、IL-23、TGF-β水平高于CCS组(均P<0.05),CIN组高于CCS组(均P<0.05),且CC组高于CIN组(均P<0.05)。HPV高危型组CD4+IL17+Th17百分比、CD4+CD25+Treg百分比、Th17/Treg均高于HPV低危型组(均P<0.05)。HPV高危型组患者血清IL-6、IL-10、IL-17、IL-23、TGF-β水平均高于HPV低危型组(均P<0.05)。结论Th17/Treg细胞在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中存在高表达,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与HPV感染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 张慧莉鲍引娣王书琴李静文姚恒陈玉环
- 关键词:宫颈癌HPVTH17细胞TREG细胞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模式下,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PBAC评分。结果术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BA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PB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为4%,对照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为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曼月乐环运用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降低阴道出血、睡眠障碍、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张慧莉谢洪涛王书琴李静文姚恒陈玉环
- 关键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子宫内膜息肉
- 经腹保守性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肿瘤蒂扭转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价经腹保守性、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肿瘤蒂扭转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遵循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各45例。A组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B组经腹保守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不仅临床疗效确切,而且还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住院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张慧莉
- 关键词:卵巢肿瘤蒂扭转
- 不同浓度雌激素预防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宫腔再粘连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雌激素预防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宫腔再粘连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的80例子宫纵隔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 mg组、6 mg组、8 mg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不服用雌激素类药物;4 mg组每日服用4 mg戊酸雌二醇片;6 mg组每日服用6 mg戊酸雌二醇片;8 mg组每日服用8 mg戊酸雌二醇片。术后复查宫腔镜,对比纵隔残余率、宫腔粘连发生率。随访记录患者的月经改善情况、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对于有妊娠要求的患者,跟进其妊娠情况。结果 (1)术后3个月,4 mg组、6 mg组、8 mg组宫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5.0%(1/20)、10.0%(2/20)、10.0%(2/20)比35.0%(7/20)],月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65.0%(13/20)、75.0%(15/20)、70.0%(14/20)比40.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年,4、6、8 mg组宫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15.0%(3/20)、20.0%(4/20)、20.0%(4/20)比55.0%(11/20)],月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65.0%(13/20)、65.0%(13/20)、85.0%(17/20)比3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妊娠成功率、首次妊娠时间及妊娠者自然流产率、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口服雌激素可有效预防宫腔粘连,改善月经,但对于妊娠结局无明显改善作用;此外可初步确定的是,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改变雌激素剂量并不明显影响其临床疗效。具体剂量应因人而异,合理使用。
- 张慧莉陈玉环邱兰王书琴李静文姚恒李枫王慧明孙金娥谢洪涛
- 关键词:雌激素子宫纵隔宫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