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娜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胃癌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肝炎
  • 2篇肝硬化
  • 1篇凋亡
  • 1篇血清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 1篇增殖
  • 1篇脂肪细胞

机构

  • 4篇上海市长宁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施敏
  • 6篇王玉刚
  • 6篇王娜
  • 5篇魏珏
  • 3篇马骏
  • 3篇马加力
  • 2篇孟文颖
  • 2篇王霆
  • 2篇王霆
  • 1篇蔡子浩
  • 1篇吴伟琪
  • 1篇徐凌
  • 1篇陈颖
  • 1篇孙鹏
  • 1篇彭海霞
  • 1篇吴琼

传媒

  • 3篇肝脏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分阶段联合介入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Rho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分阶段联合介入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对Rho-ROC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分阶段联合介入术(PTVE+PSE)治疗5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患者,分析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等。实时PCR检测分阶段联合介入术前后PBMC中Rho、ROCK1和ROCK2的表达,Western印迹观察分阶段联合介入术前后PBMC中Rho、ROCK1、ROCK2、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1(p MYPT1)及总MYPT1(tMYP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急诊止血率达100%;术后曲张静脉消失、WBC、PLT明显上升,治疗后1、4、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好转(P<0.05);术后Alb明显上升,TBil、INR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术后,Rho、ROCK1、ROCK2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组的Rho、ROCK1、ROCK2 mRNA表达明显低于术前组(P<0.01)。术后组Rho、ROCK1、ROCK2、p MYPT1蛋白表达较术前明显下调。结论分阶段联合介入术能有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脾功能亢进及改善肝功能,其疗效可能与影响调控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
马骏施敏董金彬孟文颖王娜魏珏马加力王玉刚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
水飞蓟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水飞蓟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3例临床确诊为NAFLD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生活方式干预组(42例):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治疗;水飞蓟素治疗组(41例):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治疗+水飞蓟素治疗,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体质指数(BMI),血清AST、ALT,空腹血糖(FBG)和血脂(TG、TC),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外周血脂联素、抵抗素、内脏脂肪素、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结果 NAFLD患者BMI和生化指标(ALT、AST、TG、TC、FB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生活方式干预后均有下降,口服水飞蓟素联合治疗后效果更显著。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和内脏脂肪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联合水飞蓟治疗后,脂联素和内脏脂肪素水平较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相比升高(均P<0.05);NAFLD患者血抵抗素和FGF-2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均有下降,但不同治疗组FGF-2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脂肪细胞因子紊乱,水飞蓟素联合基础治疗可能有效改善肝脏内环境,调节脂肪细胞因子的平衡,延缓NAFLD进展。
魏珏施敏王霆王娜马加力王玉刚马骏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水飞蓟素脂肪细胞因子
曲古霉素A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曲古霉素A(TSA)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HDACi之一,已发现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关于TSA对胃癌作用的研究尚少。目的:观察TSA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TSA(0~1μmol/L)处理人胃癌细胞株AGS和HGC-27。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real time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TSA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GS、HGC-27细胞增殖(P=0.000),对两者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约为0.25μmol/L和0.5μmol/L。TSA能诱导AGS、HGC-27细胞发生G0/G1期和G2/M期阻滞,以G0/G1期阻滞更为明显。TSA对AGS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强于HGC-27细胞(P<0.05)。TSA尚能上调p21、p53、Bax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Bcl-2、CDK2、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作用均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TSA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相关分子、激活多种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实现的。
吴伟琪施敏王玉刚王娜
关键词:曲古霉素A胃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优化胃癌术前TNM分期及个性化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王玉刚施敏吴琼王娜孙鹏彭海霞徐凌王霆陈颖魏珏
所属学科:消化系及腹部疾病学科代码:3202070。项目背景:中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40万,死亡35万,均占全世界的40%,新发病例以进展期居多,根治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而正确地胃癌治疗前TNM分期,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术前分期个性化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L-35和IL-17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IL-35和IL-17的表达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1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35、IL-6、IL-17的浓度,分离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实时定量PCR检测PBMC中EBI3、FOXP3、IL-17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观察PBMC中EBI3、FOXP3、IL-17蛋白表达情况。所有病例及健康对照均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LC、CHB和CSHB患者中EBI3、IL-17、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C组Child-Pugh不同分级患者之间EBI3、IL-17、FOXP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明显,EBI3、FOXP3 mRNA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加重而表达下调;IL-17 mRNA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加重而上调;蛋白表达和血清浓度的变化趋势与mRNA一致。血清IL-17浓度水平与Alb呈负相关,IL-17浓度水平与TBil、ALT和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5浓度水平与Alb、Child-Pugh分级负相关,与ALT、TBil无相关性。结论 IL-35和IL-17可能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施敏魏珏孟文颖王娜王霆马加力王玉刚马骏
关键词:肝硬化IL-35IL-17
NOX1和NOX4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NOX1和NOX4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给予C57BL小鼠高脂饮食及脂多糖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同时设立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观察各组小鼠血清ALT、AST值,HE染色评定脂肪性肝炎程度,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OX1、NOX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建立成功,NASH模型组小鼠ALT、AST及肝指数明显高于高脂(HF)组(P<0.05),HF组NOX1、NOX4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ASH组的NOX1、NOX4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F组(P<0.01)。结论本实验初步认为,NOX1和NOX4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可能是影响NASH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施敏王玉刚王霆王娜魏珏蔡子浩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X4C57BL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