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病患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皮质醇
  • 1篇血清PCT
  • 1篇血清T
  • 1篇血糖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预后
  • 1篇早期诊断价值
  • 1篇肉芽
  • 1篇肉芽肿
  • 1篇肉芽肿性
  • 1篇肉芽肿性乳腺...

机构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罗倩
  • 4篇张珏
  • 2篇陈建中
  • 2篇张斌
  • 1篇杨辉
  • 1篇郭绍文
  • 1篇孟佳丽
  • 1篇陈君灏
  • 1篇乔昀
  • 1篇杨森

传媒

  • 1篇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对血皮质醇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感染时对血皮质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T2DM患者87例,依据白细胞(WBC)计数将其分为WBC升高组43例和WBC正常组44例,同时以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检测其早8点血皮质醇(F8)、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WBC升高组血清F8、FBG、HbA1c均明显高于WBC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WBC正常组各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WBC与F8、FBG、HbA1c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5、0.446、0.466),F8与FBG、HbA1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3、0.446)。结论 T2DM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会引起血皮质醇升高,进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积极地预防细菌感染是T2DM患者防止血糖波动的重要环节。
罗倩张珏张斌陈建中
关键词:2型糖尿病白细胞血皮质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PCT、CRP及内毒素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50
2017年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在革兰阳性(G+)杆菌与革兰阴性(G-)球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123例,测定其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三者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评估价值。结果:血样培养结果显示,35例患者感染G+菌,88例患者感染G-菌;G-菌组患者血清PCT、CRP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G+菌组(P<0.05);且G+菌组、G-菌组及所有细菌组患者血清PCT、CRP、内毒素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CT、CRP和内毒素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58μg/L、95.25 mg/L与16.71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65.92%,88.37%)、(67.39%,84.38%)与(56.34%,78.93%),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2.45μg/L、79.45 mg/L与15.54 ng/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78.73%,97.13%)、(68.89%,92.38%)与(65.39%,95.33%)。结论:检测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有利于鉴别G-菌和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且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用于早期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
杨辉罗倩陈君灏杨森张珏
关键词:脓毒症血流感染内毒素
肉芽肿性乳腺炎样本中检出克罗彭施特棒状杆菌1例报道被引量:1
2023年
棒状杆菌属有81个菌种和亚种,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多为人类皮肤的正常菌群。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良性肉芽肿性病变,常发现于经产育龄期女性[1]。有研究结果显示,棒状杆菌感染可能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2]。本研究报道1例由克罗彭施特棒状杆菌引起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例,以提高临床和微生物实验室对棒状杆菌引起的此类感染的认识。
罗倩乔昀
关键词:肉芽肿性乳腺炎细菌培养
FOXC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转录因子叉头框(fork head box C1,FOXC1)表达与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进行胰腺根治性切除术的标本56例及配对正常癌旁胰腺组织56例,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FOX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FOXC1表达与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胰腺癌组织中FOXC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组织FOXC1免疫组化阳性率71.4%高于对照组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C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存在关联(P<0.01),未发现FOXC1高表达与年龄、性别、癌症部位、分化程度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生存分析发现胰腺癌组中FOXC1高表达的生存时间(中位无病生存期: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5个月)较低表达组生存时间(中位无病生存期: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29个月)明显缩短,差异有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FOXC1表达与胰腺癌的预后相关。结论FOXC1的表达与胰腺癌的转移、TNM分型密切相关,且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罗倩郭绍文张珏
关键词:胰腺癌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BIL、SOD、TNF含量及分析
张斌张珏罗倩孟佳丽陈建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