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荣
- 作品数:23 被引量:64H指数:6
- 供职机构: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伴与不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COPD患者肺功能与低氧血症的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与不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HS)患者夜间低氧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4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和家庭夜间血氧饱和度监测。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对肺功能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SaO2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IT 9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r=-0.25,P〈0.05)、与FVC占预计值%(FVC%)、残气容积(RV)(r值分别为0.26、0.25,P均〈0.05)呈正相关,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与峰流量(PEF)、FVC%、FEV1占预计值%(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27、0.25、0.22,P均〈0.01),与RV呈负相关(r=-0.32,P〈0.01),SIT90%与RV呈正相关(r=0.22,P〈0.05)、与PEF、FVC、FVC%、FEV1、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21,P均〈0.05)。阻塞程度相同的重叠综合征与单纯COPD患者在FEV1%,PEF%,RV%,TLC%,BMI,SIT90%,LSaO2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夜间低氧与COPD肺功能分级相关。伴SAHS的COPD患者(重叠综合征)夜间低氧比单纯COPD患者更严重。
- 阿不力克木·吐尔逊何忠明韩芳李静安培阿力旦·毛达汗韩美荣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脉搏氧饱和度仪
- 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与睡眠呼吸障碍的关系研究
- 目的分析合并及未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哮喘患者临床特点、哮喘临床控制率及相关因素,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治疗策略。方法对88例哮喘患者经睡眠问卷调查及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调查,行夜间血氧饱和度监测和肺功能测定,夜...
- 何忠明李鸿霞韩美荣李敏雷清生
- 文献传递
- 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汉族与维吾尔族人群鼾症流行病调查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调查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汉族与维吾尔族人群打鼾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区天山社区和永红社区35岁以上汉族及维吾尔族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鼾症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打鼾情况、白天嗜睡程度[爱波沃斯评分(ESS评分)],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颈围、腹围、腰围及臀围。结果2600人参加了鼾症问卷调查,实际调查人数为2533人(应答率在95%以上),有效问卷2357份(有效率为97.4%),其中汉族1021人,维吾尔族1336人,打鼾者1298人(51.2%)i汉族打鼾发病率为61.9%,维族打鼾发病率为45.4%。汉族与维族鼾症高危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值均〈0.01)。结论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人群打鼾发病率为52.5%,打鼾随年龄、体质量指数、颈围、ESS评分的增加而增加,肥胖和ESS评分增高是汉族和维族打鼾的主要危险因素,打鼾是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泪素,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 何忠明阿力旦韩芳李鸿霞宋镇宋玉玲陈燕阿不力克木·吐尔逊艾山江·肉孜李敏韩美荣雷清生
- 关键词:打鼾患病率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动态变化预测老年CAP预后的价值
- 2021年
- 动态监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老年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生化资料,根据28天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共纳入150例患者,死亡组47例,存活组10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第1天WBC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第1天NLR、PCT、PSI、CRP、CURB-65评分以及第3天NLR、CRP均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第3天NLR较第1日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死亡组第3天NLR较第1天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3天CRP、第3天NLR是预测老年CAP死亡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入院第3天NLR预测死亡的AUC值是0.781,最佳截断值取7.2时,其对死亡预测的特异性为87.2%,敏感性为68%。结论:动态监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有助于判断老年CAP患者预后,第3天NLR是预测老年CAP死亡的独立预后指标。
- 陈冬梅蒋雪龙李剑平韩美荣何忠明
- 关键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
- 12年随访-基于克拉玛依社区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并发症情况分析
-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我们对克拉玛依市区天山社区40岁以上1005例鼾症人群开展了为期12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期间每年进行电话随访,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
- 张庆龙蒋雪龙陈冬梅吾云马士林石娟李敏韩美荣何忠明
- 鼾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调查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鼾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区天山社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鼾症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同屋居住者,问卷采用柏林国际睡眠问卷结合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评分)而成。结果:实际调查人数为2590人,其中有效问卷2493份(有效率为96.7%),男性1054人,打鼾者645名(61.2%),女性1439人,打鼾者649(45.1%),打鼾随年龄、体重指数(BMl)、颈围、ESS评分的增加而增加。绝经期妇女鼾症发病率高于未绝经期妇女(54.2%VS26.2%),男性吸烟、饮酒与打鼾程度及发病率相关(P<0.01)。结论:克拉玛依市区天山社区35岁以上人群男性鼾症发病率高于女性,BMI、ESS评分、男性吸烟、饮酒、女性绝经是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 何忠明韩美荣宋玉玲李鸿霞雷清生李敏韩芳
- 关键词:鼾症流行病调查患病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癌症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癌症都是常见疾病。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可伴有间歇低氧。研究表明,OSA的间歇性低氧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而OSA与癌症的关系目前仍没有完全研究清楚,阐明这个问题需要动物和细胞模型方面的实验以及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该文就OSA与癌症相关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试图阐述OSA和癌症的关系。
- 杨行妹韩美荣蒋雪龙李霞何忠明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流行病学肿瘤低氧
- 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人群鼾症发生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调查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人群鼾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区两个社区5个新村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睡眠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打鼾情况、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评分),吸烟、饮酒等个人史,测量身高、体重、颈围、腹围、腰围及臀围。根据问卷内容评分将调查对象分为鼾症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实际有效问卷2513份,打鼾者1312例(52.2%),其中中重度打鼾者占38.9%。鼾症发生率在6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61.7%比45.1%),随颈围的增粗而增加(P<0.05)。鼾症高危组与低危组间在体质量指数(BMI)[(28.2±3.6)kg/m2比(25.1±3.9)kg/m2]、ESS评分(4.4±3.8比3.4±3.2)、颈围[(37.7±3.6)cm比(35.6±3.6)cm]、腹围[(96.9±13.6)cm比(88.7±11.1)cm]、腰围[(92.2±9.8)cm比(84.7±10.2)cm]、臀围[(102.9±9.6)cm比(96.4±9.3)cm]、腰臀围比(0.90±0.07比0.88±0.08)、收缩压[(132.0±17.5)mmHg比(125.6±16.8)mmHg]及舒张压[(83.3±12.8)mmHg比(78.3±12.6)mmHg]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19)、BMI(OR=2.549)、颈围(OR=2.473)、吸烟(OR=2.765)、ESS评分(OR=2.575)及女性绝经(OR=1.806)是打鼾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克拉玛依市区35岁以上人群打鼾发生率高,年龄、BMI、颈围、吸烟、ESS评分及女性绝经是打鼾的主要危险因素。
- 何忠明韩芳宋镇李鸿霞宋玉玲艾山江陈燕兰建辉李敏韩美荣雷清生
- 关键词:打鼾发生率
- 睡眠呼吸暂停合并胃食管反流病例1例
-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合并胃食管反流治疗策略方法长程随访我科明确睡眠呼吸暂停患者1例,该患者行胃减容术手。间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动力药物。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CT、血液分析、血气分析、肺功能、睡眠呼吸监测、血脂测定等...
- 马士林何忠明蒋雪龙韩美荣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胃食管反流胃减容手术高血压
- 卒中后失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3年
- 卒中后失眠是在卒中后首次出现并达到失眠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与临床常见失眠相类似,主要表现为睡眠深度异常和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 h。meta分析显示,卒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符合失眠障碍诊断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2.5%、34.8%和37.1%。卒中后失眠不仅增加了卒中死亡及复发风险,而且对卒中康复与预后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卒中后失眠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信息,并为卒中后失眠提供针对性干预治疗措施。
- 杨行妹韩美荣蒋雪龙何忠明何忠明
- 关键词:卒中失眠睡眠障碍抑郁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