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斜跨位上下联通置入Allium输尿管支架治疗盆腔肿瘤所致输尿管狭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斜跨位上下联通置入Allium输尿管支架治疗盆腔肿瘤所致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29例因盆腔肿瘤导致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6例;中位年龄56(54,61)岁。26例为妇科肿瘤,2例为泌尿系肿瘤,1例为直肠癌。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输尿管狭窄,15例为单侧狭窄,14例为双侧狭窄;狭窄长度中位值3.6(2.0,4.9)cm。术前尿白细胞中位值62(21,354)个/μl;血肌酐中位值170.0(85.5,273.5)μmol/L;肾盂分离(32.98±6.64)mm。5例术前未留置双J管,24例长期留置双J管,留置时间中位值12.0(6.5,35.5)个月。轻度肾积水7例,中度肾积水18例,重度肾积水4例。患者均采用斜跨位(斜仰卧-截石位)上下联通的手术方式,即从经皮肾通道顺行置入输尿管软镜,同时逆行置入输尿管硬镜,寻找狭窄位置,软镜与硬镜互通后,经尿道逆行放置Allium输尿管支架。记录手术情况,以及术后血肌酐、泌尿系B超检查结果等;评估置入Allium输尿管支架的通畅率以及并发症、肾积水、肾功能情况等。结果29例共成功置入Allium输尿管支架61根,其中7例分期置入;18例(62.1%)为2根支架串联置入。手术中位时间60.0(42.5,87.5)min,术中出血量5(5,10)ml,术后留置尿管4(2,5)d,术后留置肾造瘘管4(3,5)d。术后随访时间(12.1±5.8)个月,末次随访血肌酐中位值124.0(81.5,193.0)μmol/L,肾盂分离(14.96±5.18)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检查示24例肾积水消失,5例(17.2%)轻度积水。术后1周内3例(10.3%)出现血尿,其中1例伴发热等泌尿系感染症状,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轻度漏尿;4例偶尔腰痛,与活动有关。1例支架置入术后8个月因支架移位至膀胱,予更换Allium输尿管支架并同时置入1根双J管。总体通畅率达96.6%(28/29)。结论斜跨位上下联通置�
- 杨文刚赖义明黄浩樊帆黄海
- 关键词:输尿管盆腔肿瘤
- 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的研制及动物实验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为解决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中膀胱尿道吻合的关键技术难题,达到改进吻合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研制了用于膀胱尿道吻合的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方法采用Pro/E工程绘图软件进行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的三维图形绘制,并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新型吻合器的可行性和使用效果。结果研制并绘制了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的产品原理图,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经验证该吻合器可达到牢靠的吻合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间。结论本研究提示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的应用可行性,为该专利产品的制作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 赖义明黄浩陈贤举朱定军王博于浩王淦平马晓明何志华黄乙川林天歆黄健
- 关键词:泌尿外科吻合器动物实验腹腔镜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7号染色体非整倍性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1年
- 背景与目的术前预测肌层浸润情况对于充分治疗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非常重要。目前,术前准确诊断BC肌层浸润状态仍存在一些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BC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与肌层浸润情况的相关性,绘制用于术前区分肌层浸润性BC(muscleinvasive BC,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BC(non-muscle-invasive BC,NMIBC)的细胞遗传学–临床列线图。方法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BC患者均接受术前FISH检测,包括4个位点[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chromosome-specific centromeric probe,CSP)3、7和17以及基因座特异性探针(gene locus-specific probe,GLP)-p16位点]。使用Chi-square检验分析FISH与BC肌层浸润的相关性。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术前预测肌层浸润的细胞遗传学–临床列线图。在训练集中评估列线图预测肌层侵润的效果,包括辨别准确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此外,通过模型比较评估列线图与用于构建该模型的各个变量的鉴别力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在CSP3、CSP7和CSP17阳性的BC患者中,肌层浸润更为普遍(OR=2.724,95%CI:1.555–4.774,P<0.001;OR=3.406,95%CI:1.912–6.068,P<0.001;OR=2.483,95%CI:1.436–4.292,P=0.001)。通过训练集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像学测定肿瘤大小、临床肿瘤分期和CSP7状态被确定为BC肌层侵润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建立了包含这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细胞遗传学–临床列线图,并在训练集(AUC=0.784;95%CI:0.715–0.853)和验证集(AUC=0.743;95%CI:0.635–0.850)中得到令人满意的区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表明列线图具有临床实用性。在模型比较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表明,与任一用于构建该模型的单独因素相比,细胞遗传学–临床列线图显示出更高的鉴别力,并且在DCA中的整个的阈值概率范围内�
- 刁夏尧蔡锦华郑俊炯孔坚秋吴少旭于浩黄浩谢伟槟陈雄黄成然黄丽芳覃海德黄健林天歆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术前预测
- 新医改下的机遇与挑战:社区中的尿失禁防治工作如何开展被引量:2
- 2024年
- 尿失禁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五大疾病之一。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社区医疗机构可以承担绝大部分早期筛查和轻症治疗的任务,但目前国内尿失禁管理的现状为:①尿失禁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康复水平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标准,慢性并发症筛查率低,疾病负担沉重,疾病医疗费用支出增长迅速;②基层医生对治疗方法的认识不足、医疗资源不足和患者依从性差。新医改有望为社区中的尿失禁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机遇。本文围绕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医疗技术创新和药品价格调整、社区康复锻炼服务的健全三个方面阐述新医改背景下有利于提高中国尿失禁防治效果的措施,为中国社区尿失禁防治工作提供思路。
- 黄海陈沛贤黄浩
- 关键词:新医改尿失禁下尿路
- 盆腔脂肪增多症合并膀胱小细胞癌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男,62岁。2016年4月7日因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伴尿频、尿急,无尿痛、腰痛及发热。外院CT检查:膀胱前壁有侧一大小约1.6cm×2.3Cnl的宽基底肿瘤,膀胱周围包绕大量脂肪组织(图1)。
- 刘浩范新祥蒋军移黄浩黄海黄健
- 关键词:盆腔脂肪增多症膀胱小细胞癌无痛性肉眼血尿膀胱前壁CT检查脂肪组织
- 巨大肾癌(≥T2)经腹膜后腹腔镜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初步总结
- 黄浩范新祥
- 基于尿动力学结果的二阶聚类分析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骶神经调控术二期转化中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基于尿动力学检查对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行二阶聚类分析,并探讨影响骶神经调控术(SNM)二期转化率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8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SNM一期测试的174例NB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4例,女80例;年龄(50.4±17.9)岁;病程为2(1,3)年,体质量指数为21.5(20.0,25)kg/m^(2),50例伴慢性高血压病或糖尿病。77例(44.3%)出现排尿期症状,47例(27.0%)出现储尿期症状,50例(28.7%)出现混合症状;110例(63.2%)来源于脊髓病变,21例(12.1%)来源于颅脑病变,36例(20.7%)来源于周围神经病变,7例(4.0%)来源于其他原因病变。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尿动力学检查。测试期内,患者主观症状或客观观察指标改善>50%,定义为一期测试成功,可行二期手术(为转化组)。分析患者的二期转化率。比较转化组与未转化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差异。通过二阶聚类分析对174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及SNM二期转化率的差异。结果174例行一期手术的患者中,126例(72%)治疗成功,行二期手术。转化组较未转化组的女性比例更高[51.6%(65/126)与31.2%(15/48)]、年龄更低[(48.1±18.3)岁与(56.4±15.4)岁]、伴慢性病比例更低[23.9%(30/126)与41.7%(20/48)]、储尿期症状比例更高[33.3%(42/126)与10.4%(5/48)]、膀胱感觉敏感比例更高[50.0%(63/126)与11.1%(14/48)]、逼尿肌收缩力正常的比例更高[26.2%(33/126)与10.4%(5/48)]、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比例更高[21.4%(27/126)与4.2%(2/48)]残余尿量更少[105.5(49.3,231.3)ml与197.9(114.8,284.8)ml](均P<0.05)。排除共线性影响后,二阶聚类分析主要基于协同情况、逼尿肌稳定性和逼尿肌收缩力将患者分成两组,第1组为98例,第2组为76例,其中第2组二期转化率高于第1组[82.9%(63/76)与64.3%(63/98)]。第2组较第1组患者储尿期症状比例[43.4%(33/76)与14.3%(14/98)]、膀胱感觉敏
- 陈沛贤黄浩贺情情赖义明谢伟槟樊帆李晓霞黄海
- 关键词:尿动力学神经源性膀胱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