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玲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断层扫描
  • 3篇角膜
  • 2篇眼前节
  • 2篇术后
  • 2篇透明角膜
  • 2篇透明角膜切口
  • 2篇内障
  • 2篇相干断层扫描
  • 2篇角膜切口
  • 2篇光相干断层扫...
  • 2篇白内障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2篇白内障超声乳...
  • 2篇超声
  • 2篇超声乳化
  • 2篇超声乳化术
  • 2篇超声乳化术后
  • 1篇前节OCT
  • 1篇切口

机构

  • 3篇鄂尔多斯市中...

作者

  • 3篇张玲
  • 2篇严松
  • 2篇汪玉川
  • 1篇杨媛
  • 1篇张美珍
  • 1篇严松
  • 1篇赵利军

传媒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透明角膜切口稳定性的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透明角膜切口(CCI)稳定性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07/2020-01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患者126例138眼的病历资料。术后1d应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AS-OCT)对角膜切口进行扫描,根据CCI内口是否存在哆开分为:无内口哆开组84眼,有内口哆开组54眼,分析影响CCI稳定的因素。结果:术后1d CCI内口哆开发生率54眼(39.1%),术后1wk为12眼(8.7%),术后1mo内口全部闭合,切口稳定性均良好,AS-OCT扫描发现内口愈合不良3眼。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切口长度、切口角度、切口内口位置、切口的制作方式和后弹力层脱离有统计学意义(OR=1.102、0.994、27.895、0.127、30.269、6.750,均P<0.05)。结论:年龄、切口长度、切口角度、切口内口位置、切口的制作方式和后弹力层脱离是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CCI稳定性的因素。
张玲严松张美珍赵利军
关键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
不同角度2.8mm透明角膜切口构型的动态变化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6
2017年
背景近年来,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和眼内炎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透明角膜切口的构型成为眼科医师研究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对透明角膜切口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目的采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AS-OCT)测量不同角度构建的2.8 mm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切口密闭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10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患者63例73眼,依据术后OCT测量的切口角度的不同分为切口≤45°组32例38眼和切口〉45°组31例35眼。各组患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折叠型IOL术,均做2.8 mm透明角膜切口,术前1 d及术后1 d、1周及1个月应用AS-OCT对角膜切口区进行扫描,观察切口处的角膜厚度、切口未愈合长度、切口外口哆开或内口哆开及后弹力层脱离情况。结果切口≤45°组和切口〉45°组切口角度分别为31.6°±5.4°和54.3°±5.5°。术后1 d和1周切口≤45°组切口处角膜较切口〉45°组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0;t=4.69,P=0.00);术后1 d、1周和1个月切口≤45°组切口未愈合比例均高于切口〉4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4,P=0.00;Z=-5.46,P=0.00;Z=-3.52,P=0.00);术后1 d、1周和1个月切口≤45°组切口内口哆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切口〉4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0.01;χ^2=14.87,P=0.00;χ^2=9.07,P=0.00);2个组间切口外口的闭合率均为100%;术后1 d、1周和1个月切口≤45°组和切口〉45°组后弹力层脱离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在切口≤45°组中发现切口后唇后退、挛缩现象3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眼压持续变动情况下,角度较小的切口安全性更好。
张玲汪玉川严松
关键词:角膜构型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应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AS-OCT)评估不同核分级白内障通过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方式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厚度随术后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2例(93只眼),依据晶状体核的混浊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Ⅱ级核26例(31只眼),Ⅲ级核29例(31只眼),Ⅳ级核31例(31只眼)。术前1 d、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采用AS-OCT扫面角膜中央6×6 mm及切口区域。结果 3组4个不同区域(中央顶点、距顶点3 mm处颞上、距顶点3 mm处鼻下,切口区域)的角膜厚度手术前后变化有统计学差异(F=306.23,288.34,52.17,957.28,P均=0.00)且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F=59.27,11.62,9.05,25.65,P均=0.00),3组间中央顶点、距顶点3 mm处颞上、切口区域角膜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4.43,39.67,P=0.02,0.01,0.00)。结论白内障患者核越硬,术后角膜厚度增幅越明显;不同部位的角膜术后厚度不同,呈现同一条子午线上梯度性的增厚;3个月后所有部位角膜厚度基本回归于术前水平。
张玲汪玉川严松杨媛
关键词:前节OCT切口角膜厚度白内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