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飞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4
-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43例寡转移NSCLC立体定向放疗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寡转移NSCLC患者胸内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行根治性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5年间我科初治转移灶≤5个的NSCLC患者43例,采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其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均行根治性放疗,平均和中位BED10分别为101.416 Gy和102.700 Gy,中位化疗周期数4个。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为86%,1、2、3年OS分别为74%、70%、51%,中位OS时间为48个月,中位PFS时间为1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COG〈2与ECOG≥2(P=0.000)、BED10〈100 Gy与≥100 Gy (P=0.006)对生存预后有显著影响。约90%患者仅出1—2级不良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寡转移NSCLC在接受系统性全身治疗前提下联合原发灶和转移灶根治性放疗可显著改善患者OS和PFS,不良反应可耐受。
- 胡小龙李宏奇徐向升刘鹤飞吴伟章夏廷毅王颖杰
- 关键词:预后
-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根治性放射治疗29例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应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根治性放射治疗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初治转移灶≤5个的寡转移NSCLC患者,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系统对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行根治性放疗,平均和中位生物有效剂量(BED_(10))分别为95 Gy和94 Gy,中位化疗周期数4个。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近期疗效中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为80%,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69%和34%;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1年、2年和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17%和7%,中位无进展时间为12个月。多数患者仅出现1~2级不良反应,仅少数患者出现3级不良反应,未出现4级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螺旋断层TOMO对寡转移NSCLC患者原发灶及所有转移灶均行根治性放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情况,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 胡小龙李宏奇刘鹤飞徐向生吴伟章夏廷毅王颖杰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射治疗
- 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同步推量螺旋断层调强放疗与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 目的:比较选择不同放疗技术实施全脑放疗及局部转移灶同步推量放射治疗(WBRT+SIB)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上脑转移瘤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间接受WBRT+SI...
- 刘鹤飞朱峰王轩刘晨夏廷毅王颖杰
- 关键词:脑转移瘤全脑放疗临床疗效
-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乳腺癌摆位误差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基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机自带的兆伏级(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MVCT)图像引导系统,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摆位误差,并计算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外扩间距值。方法本研究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14例乳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MVCT图像扫描,将其与定位时的千伏级CT(kilo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k VCT)图像融合配准,记录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和横断面方向旋转(Roll)的误差值,根据公式外扩间距M=2.5∑+0.7δ-3,计算PTV的外扩间距值。结果所有患者共行314次治疗前MVCT扫描,其中X、Y、Z三维方向平移误差值小于5 mm,所占比例分别为89.81%(282/314)、82.17%(258/314)和97.13%(305/314),Roll方向旋转误差小于2°所占比例为91.08%(286/314);X、Y、Z和Roll方向摆位误差值分别为(4.26±3.70)mm、(3.10±2.80)mm、(2.02±1.50)mm和(0.70±0.40)°,根据公式得出在X、Y、Z三个方向PTV外扩间距值分别为4.56、3.44、2.79 mm。结论 HT自带MVCT图像引导系统应用下,乳腺癌放疗的摆位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X、Y、Z三维方向分别外扩边距值5、3、3 mm,能够为临床精确治疗提供一定的质量保证。
- 朱夫海胡小龙刘鹤飞吴伟章王颖杰夏廷毅
- 关键词: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 全脑及局部转移灶同步推量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不同放射治疗技术实施全脑放射治疗及局部转移灶同步推量放射治疗(WBRT+SIB)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脑转移瘤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8例接受WBRT+SIB的患者CT图像,分别完成7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TOMO)系统的WBRT+SIB计划,比较两计划间处方剂量覆盖度(V30)、靶区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重要器官的最高剂量(D_(max))及平均剂量(D_(mean))间的差异。结果:TOMO在剂量覆盖度、靶区的适形度以及剂量均匀性方面均优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t=2.88,t=-3.25;P<0.05),且能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减少眼球及晶体的照射剂量;两种放射治疗技术CI的差值与转移瘤的个数呈明显的线性相关。结论:在全脑及局部转移瘤的放射治疗中,TOMO在靶区的处方剂量覆盖度、适形指数及均匀性指数上均优于IMRT,正常组织受量低于IMRT。随着转移瘤数目的增加,TOMO在靶区适形度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TOMO可成为脑转移瘤患者更好的选择。
- 刘鹤飞朱峰王轩刘晨夏廷毅王颖杰
- 关键词:全脑放射治疗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
- 髓母细胞瘤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急性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的急性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空军总医院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行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的20例髓母细胞瘤患者。治疗期间记录所有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NCI-CTCAE)4.0版进行严重性分级,分为轻度(0~Ⅱ级)和重度(Ⅲ~Ⅳ级)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乏力、恶心呕吐和头痛的发生率分别为55%(11/20)、45%(9/20)和25%(5/20);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95%(19/20)、55%(11/20)、45%(9/20),其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7/20)、20%(4/20)和0(0/20)。90%(18/20)的患者在放疗开始2周内出现白细胞降低,40%(8/20)的患者在放疗开始2周后出现血小板下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脊髓受照剂量分层组间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放疗前接受化疗的患者白细胞降低发生率高于放疗前未化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母细胞瘤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时,血液学不良反应是最主要的急性不良反应,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较为常见,化疗后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因此,放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象变化,及时处理血液学不良反应。
- 刘鹤飞胡小龙刘志飞王轩刘晨吴伟章朱夫海夏廷毅王颖杰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
- 螺旋断层放疗技术与七野调强放疗技术应用于全脑加局部推量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 刘鹤飞王轩朱峰刘晨王颖杰夏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