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莹莹
-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尿酸、胱抑素C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_(2),Lp-PLA_(2))、尿酸(uric acid,UA)、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关系。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12例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分为对照组、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对比3组血清Lp-PLA_(2)、UA、Cys C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Lp-PLA_(2)、UA、Cys C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斑块组Lp-PLA_(2)、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Lp-PLA_(2)、UA、Cys C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_(2)、UA、Cys C水平为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Lp-PLA_(2)、UA、Cys C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是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 王乐师强郑莹莹
- 关键词:尿酸胱抑素C颈动脉易损斑块
- 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机制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通过研究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相关基因ERG11、CDR1、CDR2和MDR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耐药的关系,旨在对本地区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的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延安地区两家三甲医院临床确诊的对氟康唑耐药及敏感的白念珠菌各10株,扩增其靶酶编码基因ERG11,分析突变位点;使用荧光染料罗丹明6G分析耐药组与敏感组菌株的外排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白念珠菌外排泵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ERG11扩增测序结果显示,耐药菌株C3号虽发生了碱基位点突变,但并未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耐药菌株C7号及敏感菌株C12号发生了碱基位点的突变,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荧光染料罗丹明6G检测白念珠菌外排实验结果显示,耐药菌和敏感菌无论加入葡萄糖与否外排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耐药组加入葡萄糖较未加入葡萄糖外排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检测外排泵基因结果显示,CDR1与CDR2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在耐药菌与敏感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基因表达及外排泵功能检测结果均表明,本地区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机制主要与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相关,未发现靶酶编码基因有意义的突变。
- 封小川元航郑莹莹郑莹莹张欠欠
- 关键词:氟康唑耐药机制ERG11
- 急性脑梗死患者PBMC中TRAM、TLR4、IRF-3 mRNA水平与NIHSS评分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oll样受体相关分子(TRAM)、Toll样受体4(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mRNA表达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关联性及其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ACI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静脉溶栓治疗,随访90 d,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与预后不良组(37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PBMC中TRAM、TLR4、IRF-3 mRNA表达情况,评价两组PBMC中各指标相关性及其与斑块稳定性、NIHSS评分关联性。采用COX回归分析PBMC中TRAM、TLR4、IRF-3 mRNA水平与预后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BMC中各指标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两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斑块稳定性、NIHSS评分、糖尿病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PBMC中TRAM、TLR4、IRF-3 mRNA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BMC中TRAM、TLR4、IRF-3 mRNA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RAM、TLR4、IRF-3 mRNA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将发病至溶栓时间、斑块稳定性、NIHSS评分、糖尿病等混杂因素调整后,PBMC中TRAM、TLR4、IRF-3 mRNA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中,将TRAM、TLR4、IRF-3 mRNA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返回预测概率Logit(P)作为独立检验变量,获取联合预测的AUC为0.886,95%CI为0.824~0.948,P<0.001,预测敏感度为83.78%,特异度为78.21%,优于各指标单一预测。结论ACI患者PBMC中TRAM、TLR4、IRF-3 mRNA水平与斑块稳定性、NIHSS评分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在预测预后不良方面具有可靠价值。
- 郑莹莹刘占军马利军吴炳林刘亚东师强
- 关键词:TOLLTOLL
- 靶向NLRP3炎症小体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新策略被引量:1
- 2020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症的最常见的原因,尽管学者已在AD的研究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没有有效的办法预防和治疗该疾病。目前认为神经炎症是AD发病的重要环节,我们将讨论NLRP3炎症小体在AD中激活的分子机制,及在AD病理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为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 师强郑莹莹杨彦玲
- 关键词:神经炎症阿尔茨海默病
- 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FVH变化规律及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患者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FVH)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1例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FVH分为FVH组(36例)和非FVH组(85例)。统计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数据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VH对脑梗死的预测作用。结果FVH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FVH组,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130,P=0.042),两组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121例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发生脑梗死80例,占比66.12%。脑梗死者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显著高于非脑梗死者,差异有统计意义(t=10.29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FVH的ASPECTs评分预测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脑梗死的AUC为0.847(P<0.01)。结论FVH出现提示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脑血流灌注发生异常进展,脑梗死发生风险升高,其ASPECTs评分对患者发生脑梗死具有中等预测价值。
- 师强杨增烨郑莹莹师宁
- 关键词:脑梗死慢性闭塞单侧
- 高原低氧环境与平原地区常住居民HIF⁃1、VEGF水平及与阿尔茨海默病易感性的相关性和交互作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高原低氧环境与平原地区常住居民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差异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易感性的相关性和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高原低氧环境地区180例常住居民和平原地区180例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AD分为AD组、无AD组,比较高原低氧环境地区和平原地区2组HIF-1、VEGF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易感性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相对危险度分析不同HIF-1、VEGF水平患者罹患AD的风险,采用交互作用系数γ和比值比(OR)分析HIF-1、VEGF水平对AD易感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作用类型。结果高原低氧环境、平原地区AD组HIF-1水平高于无AD组,VEGF水平低于无AD组(P<0.01);高原低氧环境地区AD组、无AD组HIF-1水平高于平原地区对应AD组、无AD组,VEGF水平低于平原地区对应AD组、无A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F-1、VEGF水平与高原低氧环境地区、平原地区及总体AD易感性显著相关(P<0.05,P<0.01)。HIF-1高水平患者罹患AD危险度是低水平患者的6.174倍,VEGF高水平患者罹患AD危险度是低水平患者的0.327倍(P<0.01)。单独HIF-1水平升高所致的OR为6.200,单独VEGF水平降低所致的OR为10.075,二者共存时所致OR为21.097,符合次相乘交互作用模型。结论HIF-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与AD易感性密切相关;高原低氧环境可导致HIF-1水平进一步升高,VEGF水平进一步降低,增加罹患AD的危险度;HIF-1水平升高、VEGF水平降低对AD易感性产生了正向交互作用,并符合次相乘交互作用模型。
- 叶亚丽郑莹莹郑莹莹王圣巍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高原低氧环境缺氧诱导因子-1易感性
- 群组干预模式在延安市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群组干预模式对延安市高血压前期、糖尿病前期患者生活方式及血压、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延安市宝塔区内10个社区中高血压前期、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群组干预模式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及管理。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者基线水平与干预第3、6、12个月时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099人,其中干预组554人,对照组545人。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群组干预模式后,干预组患者在吸烟量、饮酒量、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重指数方面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下降程度逐渐增大(P<0.05)。虽然对照组在吸烟量、饮酒量两项指标中也较基线水平下降(P<0.05),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而对照组收缩压和血糖水平均较基线组升高(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7个指标均在时间与组别中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群组干预模式在延安地区高血压前期、糖尿病前期的管理中可有效地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且对血压、血糖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 薛艺东师强郑莹莹刘惠芳高晓嵘
-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高血压前期糖尿病前期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AM、GDF-15、淋巴细胞β1-AR的mRNA对近期MACE的预测效能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淋巴细胞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的mRNA对近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4月~2019年10月CHF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外周血指标与心肌重构指标[左心房内径(LAP)、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LVEF相关性及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PBMCs中TFAM、淋巴细胞β1-AR mRNA相对含量与LAP、LVPW、LVEDD、LVMI呈负相关,与LVRI、LVEF呈正相关,GDF-15 mRNA相对含量与LAP、LVPW、LVEDD、LVMI呈正相关,与LVRI、LVEF呈负相关(P<0.05);随访3个月,发生MACE组PBMCs中TFAM、淋巴细胞β1-AR mRNA相对含量低于未发生MACE组,GDF15 mRNA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PBMCs中TFAM、GDF-15、淋巴细胞β1-AR mRNA相对含量联合预测MACE的AUC值为0.889,大于任一指标单独预测。结论CHF患者PBMCs中TFAM、GDF-15、淋巴细胞β1-AR mRNA表达异常,在其病理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且表达水平与MACE发生关系密切,可能成为CHF新的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 刘占军马利军郑莹莹
-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转录因子A生长分化因子-15
- 延安地区白念珠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延安地区白念珠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和医院感染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分离出白念珠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标本类型、科室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等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白念珠菌占念珠菌的73.48%,60岁以上患者占62.38%;临床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608例,58.34%),其次尿液标本(106例,10.17%);患者主要来自呼吸内科(370例,35.51%),其次ICU病房(200例,19.19%)和儿科(132例,12.67%);导致分离出白念珠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60岁、广谱抗生素使用、侵入性操作等;临床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最高(11.71%)。结论白念珠菌是延安地区念珠菌属的主要分离菌株,以呼吸内科和老年患者为主,并对氟康唑的耐药性表现较为严重。白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对于临床用药策略有指导意义。
- 封小川郑莹莹郑莹莹张欠欠
- 关键词:白念珠菌耐药性回顾性分析
- 2012年某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了解2012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分离菌采用美国Microscan-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01 ~2012-12共分离出病原菌22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49株,占46.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为38.9%、80.6%;革兰阴性菌821株,占36.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为61.1%、35.5%;真菌399株,占17.6%,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00%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0~18.6%);白色念珠菌对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42.3%.结论 葡萄球菌属、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是本院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严重,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屈玲艾芳强跳郑莹莹吴丙琳
-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药敏试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