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俊杰

作品数:19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盆地
  • 6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延长组
  • 5篇油田
  • 4篇延长油田
  • 4篇油层
  • 4篇油气
  • 3篇油藏
  • 3篇勘探
  • 3篇成藏
  • 2篇低渗
  • 2篇低渗透
  • 2篇压裂
  • 2篇延长组长
  • 2篇页岩
  • 2篇页岩油
  • 2篇油层组
  • 2篇声子
  • 2篇石油勘探
  • 2篇区块

机构

  • 19篇延长油田股份...
  • 8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延安中石大油...

作者

  • 19篇雷俊杰
  • 4篇闫新智
  • 4篇陈世加
  • 3篇王永东
  • 3篇吴颖
  • 3篇白艳军
  • 3篇吴颖
  • 1篇杜文哲
  • 1篇付国民
  • 1篇李广青
  • 1篇赵晨云
  • 1篇李文明
  • 1篇路俊刚
  • 1篇任剑
  • 1篇高振东
  • 1篇叶政钦
  • 1篇曹满利
  • 1篇周凯
  • 1篇王彦龙
  • 1篇杨海龙

传媒

  • 2篇当代化工
  • 2篇第四届全国油...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西北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地质学刊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非常规油气
  • 1篇2011中国...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1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参37井区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及效果预测
2017年
以区块内黄参37井区为研究单元,对研究区内注水开发指标进行了系统评价。以菱形反九点井网进行了注水开发方案设计,并与现有井网条件进行了预测对比。对比结果表明20 a后菱形反九点井网布局的累积产油达到25.49万t,较现有井网在采出程度方面提高了6.17%,反映出注水开发对黄参37井区具有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
雷俊杰吴颖
关键词:注水
甘泉地区长8段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被引量:2
2022年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长8油藏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但油藏主要分布于长8_(2)亚段。为明确储层特征及对油气富集的影响,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和物性资料等对甘泉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甘泉地区长8段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次之;主要发育溶蚀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原生粒间孔在长8_(2)储层内保存相对较好;优质储层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与长8_(1)储层相比,长8_(2)储层具有高孔隙度、低排驱压力、高进汞饱和度、低退汞效率和孔隙连通性差的特征。油气分布受控于长8段储层的垂向差异和优质储层的平面展布范围,而原生孔隙发育情况是决定油气产量的重要因素。大量油气早期充注高孔储层,晚期因压实作用强烈、次生改造作用较弱,加上沥青封堵,基本滞留于原地,即主要在长8_(2)亚段富集。
朱必清陈世加雷俊杰白艳军尹相东
关键词:储层特征主控因素油气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生烃条件及沉积模式分析
2023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对研究区泥页岩的岩石学、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孔隙类型及沉积模式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泥页岩,分别是泥质碎屑流成因的块状泥岩、浊流成因的正粒序泥岩及沉积于静水环境中的纹层状泥岩.块状泥岩和正粒序泥岩含有较多的陆源碎屑矿物,纹层状泥岩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同时含有较高的有机碳及可溶烃和热解烃,它们的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含有少量Ⅰ型.泥页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及微裂缝,有机质孔少见,纹层状泥岩孔隙类型多样,储集空间大.泥质碎屑流形成的块状泥岩沉积在湖盆坡脚处,浊流成因的正粒序泥岩及纹层状泥岩广泛沉积于湖盆中心,且厚度大.
师学耀高超利雷俊杰黄闯安鑫胜张宇恒王如意李艳青王磊孙宁亮
关键词:页岩油气生烃条件鄂尔多斯盆地
一种新型缓蚀阻垢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2022年
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常常需要利用CO_(2)驱油的方式来提高采收率和动用率,但其造成的腐蚀与结垢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制备了一种碳量子点结构的缓蚀阻垢剂N-DYQ,并在饱和CO_(2)的3%NaCl溶液中进行了缓蚀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通过静态失重试验和SEM分析了N-DYQ的缓蚀性能及机理。静态失重试验结果表明:当N-DYQ加量为600 mg·L^(-1)时,腐蚀速率为0.063 mm·a^(-1),可以作为良好的盐水缓蚀剂。对添加N-DYQ缓蚀剂的N80钢进行SEM测试,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缓蚀剂可以减小点蚀现象产生,使得钢片表面相对规整、平滑。缓蚀剂分子会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在碳钢表面上形成保护膜,从而实现减缓腐蚀进程的目的。
高振东王永东王彦龙雷俊杰杨海龙蒲景阳谷潇雨
关键词:缓蚀阻垢剂缓蚀性能缓蚀机理
大地极化声子测深方法在延长油田某区块石油勘探方面的实验
本文从大地极化声子入手,通过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的某块区域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得出该物探方法在石油勘探方面具备较好的优越性,极化声子试验与实钻油层对照符合性较好,极化声子烃类聚集区颜色深浅可反映含水率的变化.为以后的极...
闫新智雷俊杰
关键词:石油工业地质勘探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延长组长8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被引量:4
2022年
通过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甘泉地区原油、砂岩和烃源岩样品,分析了延长组长8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明确了原油成因和来源。研究表明:长8段原油为正常原油,具有低黏度、低初馏点、低凝点和低含硫量的特征;生物来源为混合型输入,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是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根据C_(30)重排藿烷和二环倍半萜类分布特征可将原油分为Ⅰ类和Ⅱ类原油,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长8_(1)段,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长8_(2)段。长9段和长8段烃源岩具低C_(24)TeT/C_(26)TT、高-异常高C_(30)重排藿烷含量、低8β(H)升补身烷和8β(H)补身烷含量的特征,长7段烃源岩与之相反。油源对比结果表明,Ⅰ类原油为长7烃源岩贡献,Ⅱ类原油为长8和长9段烃源岩贡献。甘泉地区主要发育长8_(2)油藏,其西部原油为长8和长9烃源岩贡献,而东部原油主要为长9烃源岩贡献,长7烃源岩次之。研究认识到长8和长9烃源岩的烃类贡献可能是促使长8_(2)段较长8_(1)段富集的重要因素,对下步勘探有指导意义。
朱必清陈世加白艳军雷俊杰雷俊杰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
南部探区致密油藏体积压裂参数优化被引量:12
2020年
致密油气藏的开发一般是通过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储层改造,而南部探区致密油藏存在低孔、低渗、低压等特点,此类油藏流体由基质向裂缝的流动能力差,常规压裂技术很难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只能采取体积压裂的增产措施。为了实现南部探区致密油藏的增产,探索南部探区致密油藏体积压裂参数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工区储层物性特征、声波时差实验、电阻率特征提出了南部探区压裂选井选层的地质依据。研究表明长7层位选井选层依据为Δt>223、RT>52、孔隙度>6.6%、渗透率>0.18、含油饱和度>30%;南部探区射孔参数优化结果为射孔方位角小于60°、射孔孔数为13孔/m、射孔孔眼直径为12~14 mm、射孔深度为0.8~1 m。优化的南部探区体积压裂施工排量为8~10 m3/min、压裂液规模为500~700 m3、滑溜水百分比为32%~36%、胍胶压裂液比例为32%~40%、平均砂液比13%~14%。以上研究成果为南部探区致密油藏各体积压裂井的压裂施工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闫新智雷俊杰任剑
关键词:体积压裂参数优化
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关键理论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高超利雷俊杰孟旺才王彩霞曹满利孙昆任世杰
非常规页岩油资源对陕西经济发展乃至国家能源安全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理论技术不能有效指导页岩油的高效勘探开发,导致页岩油探采存在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页岩油富集规律不明、成藏机理不清,...
关键词:
关键词:成藏机理勘探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6段成藏控制因素被引量:12
2019年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6段紧邻长7段优质烃源岩,但油藏分布不均匀、油水分布复杂。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和裂缝统计,结合储集层物性、压汞数据、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参数等综合分析,通过东西部含油区和中部出水区砂体发育规模、储集层物性、源储间泥质纹层和裂缝发育对比分析,明确研究区东、中和西部不同区块成藏差异,总结双物源沉积背景下的油气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吴起地区东、西部区块原油姥植比和甾烷存在差异,油气主要以垂向运移为主。优质的烃源岩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区油藏大面积发育奠定了基础。垂向上,砂体发育规模与储集层物性差异控制了延长组6段不同亚段的油气富集程度;平面上,油气富集程度主要受砂体连通性、源储间泥质纹层、储集层物性以及裂缝等因素的控制。东、西部富含油区单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储集层物性好、非均质性弱、泥质纹层少且裂缝发育,有利于油气垂向运聚与成藏。中部物源沉积交汇区单砂体薄而多,岩性、物性变化快,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砂体连续性差,源储间泥质纹层发育,裂缝不发育,阻碍了油气垂向运移,导致油气富集程度低。对于陆相多物源复杂致密储集层而言,不应只考虑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更应重点考虑源储接触关系以及裂缝对油气运移富集的影响。该认识对研究区以及类似地区油气富集带及甜点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陈世加陈世加刘春雷俊杰李勇李士祥李勇肖正录
关键词:油藏分布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油田某区块延长组长2油层剩余油控制因素分析
本为以延长油田某区块延长组长2油层为切入点,对剩余油分布规律了解,通过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两个方面对剩余油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希望为今后的低渗油田剩余油的动用提供科学依据.
闫新智雷俊杰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剩余油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