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浩

作品数:37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网膜
  • 17篇视网膜
  • 13篇玻璃体
  • 11篇血管
  • 11篇黄斑
  • 10篇视网膜病
  • 10篇视网膜病变
  • 10篇病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7篇手术
  • 6篇蛋白
  • 6篇断层扫描
  • 6篇增生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糖尿病视网膜...
  • 6篇相干断层扫描
  • 5篇血管内皮
  • 5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24篇同济大学
  • 9篇同济大学附属...
  • 6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作者

  • 37篇汪浩
  • 16篇王方
  • 13篇谢春蕾
  • 9篇张伟英
  • 9篇高新蕊
  • 7篇徐鼎
  • 5篇刘晓强
  • 4篇王文吉
  • 4篇王昞
  • 4篇赵庆宁
  • 3篇茅惠明
  • 3篇冯乐
  • 2篇储浩
  • 2篇王晋祖
  • 2篇钱宪明
  • 2篇陆建平
  • 2篇郁民宝
  • 2篇刘伟
  • 2篇汪波
  • 1篇刘小强

传媒

  • 7篇中华眼底病杂...
  • 4篇中国眼底病论...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眼科学报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眼...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2007年全...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第十四届国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CT血管成像在眼科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近年来新兴的血管成像技术,除具备传统OCT的优点外,还能够分层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形态及血流改变情况,使用伪彩可区分正常与异常的血管结构,并且能够对血流信号进行探测和量化分析。此外,与传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造影(ICGA)技术不同,OCTA无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就能提供比传统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更多、更准确的血流信息。但是,任何技术的临床应用都有其局限性。本文将对OCTA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眼科的应用、局限性进行综述。
杨爱萍汪浩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视网膜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神经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的蛋白质组特征
汪浩冯乐呼建文谢春蕾王方
免疫印迹法检测老年白内障晶状体热休克蛋白27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 eat Shock P rotein-27,HSP-27)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ting)检测17例老年性白内障和7例正常人水溶性(W SF)、水不溶性(W IF)及SDS溶解的晶状体中的HSP-27含量。结果HSP-27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表达低于健康人透明晶状体,老年性白内障皮质型、核型、后囊下型HSP-27表达各不相同。结论HSP-27可能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关系;HSP-27在不同类型的白内障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
茅惠明张伟英金怡萍汪浩钱宪明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白内障晶状体
高度近视眼视盘周围光相干断层扫描特征与黄斑裂孔的关系
王方王昞张小虎徐鼎汪浩高新蕊谢春蕾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变性(DRN)是在高血糖环境中由于氧化应激、微血管损伤、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失衡和免疫损伤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正常功能受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功能障碍的丧失参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管反应和神经血管耦合受损,从而导致微血管病变和神经变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DRN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相关。更深入地了解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病机制可能会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和更有效的预防策略。
李虹蓉汪浩
关键词:神经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
小鼠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建立激光诱导的小鼠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观察其自然演变过程。方法通过氩激光光凝诱导C57BL/6J小鼠产生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凝后1 wk、2 wk、4 wk、2 mo、3 mo、4 mo、5 mo、6 mo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且在光凝后1 wk、2 wk、4wk、2 mo、3 mo、6 mo处死小鼠(n=2),摘除眼球,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光凝后1 wk、2 wk、4 wk、2 mo、3 mo、4 mo、5 mo、6 mo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有荧光渗漏的光凝斑的百分率分别为59.0%(46/78)、62.1%(41/66)、44.4%(24/54)、42.9%(18/42)、46.7%(14/30)、44.5%(8/18)、38.9%(7/18)、22.2%(4/18),组织学检查显示光凝斑内有新生血管形成,随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可完全包绕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N)。结论氩激光光凝可成功诱导小鼠的CNV模型,CNV在光凝后2 wk达到高峰。
汪浩王文吉
关键词: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激光光凝组织学检查
黄斑水肿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测量值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改变及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临床检查确诊的无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23例24只眼(明确无DME组)及曾经罹患过黄斑水肿但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水肿消退的DR患者14例16只眼(DME经抗VEGF水肿消退组)。受检者均行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收缩压/舒张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BP/DBP)、黄斑中心凹敏感度(foveal sensitivity,FT)及OCTA技术测量黄斑区3 mm×3 mm范围内中心凹无血管灌注区面积(foveal avascular zone,FAZ)、浅层毛细血管密度(superior vessel density,SVD)、深层毛细血管密度(deep vessel density,DVD)。采用Pearson分析FT与其年龄,眼灌注压(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OP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FA Z,SVD,D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受检眼性别、年龄、眼灌注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FAZ,SVD,DVD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受检眼之间FT与SVD,D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明确无DME组中,FT与FAZ之间呈中等程度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54,P<0.01);而DME经抗VEGF水肿消退组中,FT与FA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明确无DME组相比,DME经抗VEGF水肿消退组OCTA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抗VEGF治疗DME具有安全性。此外,黄斑水肿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OCTA中FAZ与FT的相关性有影响。
杨爱萍汪浩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玻璃体腔单次注射后对侧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男,47岁。因右眼青光眼减压阀植人手术后1个月,发现右眼眼压升高1周于2011年5月30日入院。既往患2型糖尿病10余年,长期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稳定,否认高血压、高度近视、血液病。2011年1月25日曾以“右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右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左眼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我院行右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胡六梅徐鼎汪浩谢春蕾高新蕊王方
多层螺旋CT在眼球异物立体精确定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眼球异物立体定位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例眼外伤中35只眼球内、39枚异物行多层螺旋CT扫描立体定位,以入院术中取出为“金标准”来衡量多层螺旋CT对眼球异物立体定位的准确率,球内壁、球外壁空间定位的精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对39枚球内异物的诊断,35枚完全符合,符合率89.7%,4例非金属异物于眼球前部未显示而不符,达10.3%。35枚异物的方位及角巩膜缘距,对照术中定位准确率100%;异物位于球内壁、球外壁的判断的空间精确率(18/18)100%;同时明确球内并发症及周围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对所能显示的异物的精确定位,具有简便准确可靠特点,因此有条件尽可能用多层螺旋CT一次性解决眼球内异物定位。
王晋祖陆建平张伟英汪浩储浩汪波刘伟
关键词:眼球异物多层螺旋CT
老年性黄斑变性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手术治疗一年观察
王方徐鼎汪浩谢春蕾高新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