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建新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幽门螺
  • 2篇血清
  • 2篇血清抗体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体检
  • 2篇体检人群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螺杆菌
  • 2篇抗体
  • 2篇杆菌感染
  • 1篇血性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水平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治疗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幽门螺旋杆菌
  • 1篇幽门螺旋杆菌...

机构

  • 7篇太仓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朱建新
  • 2篇毛虹
  • 2篇杭程
  • 1篇宋素珍
  • 1篇聂锦山
  • 1篇朱凤兰
  • 1篇高华
  • 1篇李青
  • 1篇毛秋卉
  • 1篇吉猛
  • 1篇吴光勤

传媒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21例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06年
采用WLFHY-500型自体腹水浓缩回输超滤仪对21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典型临床症状、体重、尿量、腹围以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重减轻,尿量增加,腹围缩小,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明显下降。21例中,显效1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80.59%。认为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安全可靠、简便有效。
朱凤兰朱建新宋素珍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腹水回输
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对胰腺癌治疗的指导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对胰腺癌治疗的指导价值,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5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划分为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组(A组,20例)、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组(B组,32例),选择同期良性病变者51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的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临床对比发现胰腺癌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能够在很多方面充分反映出胰腺癌患者的病变情况,据此可以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并且更加科学。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方案,避免长期使用保守方案而达不到临床效果。
杭程薛仕贵朱建新高华
关键词:D-二聚体胰腺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对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胃镜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20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胃镜检查的符合率。结果:在经胃镜检查确诊的200例患者中,通过病理检查检出1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有27例患者伴有异型增生,78例患者伴有肠上皮化生,胃镜检查符合率为88.50%。结论:胃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为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需将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两者结合。
李青朱建新毛虹
关键词:病理诊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分型和患者血脂水平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及纳入标准,将1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Ⅰ型Hp组、Ⅱ型Hp组和Hp抗体阴性组,检测并分析各组的血脂水平。结果血清HP抗体阳性组的三酰甘油水平高于阴性组(1.48±0.77 vs 1.05±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Hp组的三酰甘油(1.6±0.93 vs 1.42±0.70)、总胆固醇(4.02±0.73 vs 3.90±1.01)、低密度脂蛋白(2.34±0.7 vs 2.3±0.76)水平高于Ⅱ型Hp组,而高密度脂蛋白(1.00±0.28 vs 1.02±0.32)水平则低于Ⅱ型H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会影响患者血脂水平,Ⅰ型Hp感染者血脂水平高于Ⅱ型Hp感染者。
朱建新陈龙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血脂
缺血性肠病24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缺血性肠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肠壁急性或慢性供血不足或回流受阻而发生的肠壁缺血性疾病[1],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与体征不同步,从而导致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而延误病情[2],因而早期诊断、减少误诊及早期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本研究收集2009年1月~2013年4月本院诊治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辅助检查、临床症状、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杭程朱建新毛虹聂锦山薛仕贵吉猛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
某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对太仓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状况及分布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至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7171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112岁,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太仓地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为47.3%,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的感染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49岁组Hp感染率最高,40-49岁组及30-39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太仓地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各年龄组间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朱建新毛秋卉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
江苏太仓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抗体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江苏太仓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血清学资料,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该市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方法使用免疫印迹法对2014年5月~9月来我院体检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抗体检测分析。结果太仓市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为48.9%,其中男性感染率47.6%,女性感染率5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HpⅠ型感染率分别为13.8%、23.6%,Ⅱ型感染率分别为33.8%、28.1%,女性Ⅰ型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各年龄组间Hp感染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20~29岁组与40~49岁组间存在差异(P〈0.05),30~39岁组与60~69岁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20~59岁各年龄段Hp感染率存在逐渐增加趋势。结论江苏太仓地区体检人群Hp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高于男性,男、女各型Hp感染所占比例不同,且感染率均与年龄段相关。
朱建新吴光勤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免疫分型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