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宝玉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2篇突变体
  • 2篇基因
  • 2篇病斑
  • 1篇代换系
  • 1篇水稻染色体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片段代...
  • 1篇落粒
  • 1篇落粒性
  • 1篇基因定位
  • 1篇SP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篇刘宝玉
  • 2篇郑丽媛
  • 1篇张长伟
  • 1篇何光华
  • 1篇桑贤春
  • 1篇赵芳明
  • 1篇魏霞
  • 1篇杜丹
  • 1篇李燕
  • 1篇凌英华
  • 1篇向佳
  • 1篇周可
  • 1篇吴雪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34的鉴定与基因精细定位被引量:9
2018年
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籼型水稻恢复系"缙恢10号",从其后代中筛选到1个遗传稳定的类病斑突变体spl34。该突变体于分蘖后期在下部叶片的叶鞘上开始出现褐色的类病斑,随后沿着中脉扩散至整个叶片,成熟期扩散至整个植株。相比于野生型,该突变体的株高显著变矮,穗长显著变短,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极显著降低。遮光试验和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类病斑的形成受光诱导,在类病斑形成部位发生大量过氧化氢沉积和细胞程序性死亡。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紫外光照射下突变体产生的荧光较野生型弱。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spl34的H_2O_2和O_2^-含量较高,而CAT、POD和T-SOD等保护酶的活性显著降低;稻瘟病抗性无明显差异或略显降低。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spl34的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基因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定位于第4染色体的LR49和LR52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200 kb。测序分析发现该区间内的候选基因LOC_Os04g56480的第3449位碱基发生突变(G3449T),导致色氨酸替换为半胱氨酸。q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突变体内表达量降低,而部分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则升高。
刘宝玉刘军化杜丹闫萌郑丽媛吴雪桑贤春张长伟
关键词:水稻基因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34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
类病斑突变体(Disease lesion mimic mutants)是指植物在未受逆境胁迫或病原菌侵害的情况下,在其叶片或叶鞘等部位自发产生类似于过敏反应时所形成的坏死病斑的一类突变体。在类病斑的形成过程中通常会伴随...
刘宝玉
关键词:水稻
文献传递
携带主效落粒基因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481的鉴定及和SH6(t)定位被引量:8
2016年
落粒性是水稻非常重要的农艺性状,适度落粒有利于减少产量损失和水稻机械化收割,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鉴定落粒基因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优良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采用高代回交和SSR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一个携带易落粒主效单基因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481.Z481含有4个染色体代换片段,位于第1,3,6染色体上,其代换片段长度分别为8.30,6.17,3.12和10.79 Mb,平均为7.10 Mb.与受体日本晴相比,Z481的株高、穗长、倒一节间长、倒二叶宽显著降低,剑叶宽和结实率显著增加,其他重要农艺性状如叶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Z481的护颖和枝梗之间的离层在成熟时期已被完全降解,而日本晴的离层完整,在细胞学上解释了Z481易落粒性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利用日本晴与Z481杂交产生的F_1和F_2群体对易落粒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该易落粒性状受单基因隐性调控,最终将该基因定位于第6染色体RM253和ZTQ53之间824 kb的区域,暂命名为SH6(t).目前,在第6染色体尚无落粒基因克隆的报道.由于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除代换片段外与受体亲本的遗传背景一致,且Z481易落粒遗传行为简单,基本未携带育种不利性状.因此,本研究无论对SH6(t)的克隆,还是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培育适度落粒新品种均具有重大利用价值.
郑丽媛魏霞周可向佳李燕刘宝玉何光华凌英华赵芳明
关键词:水稻落粒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