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璐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昌吉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1篇胆固醇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患者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压
  • 1篇血压控制
  • 1篇药物
  • 1篇易损性

机构

  • 3篇昌吉州人民医...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贾璐
  • 2篇王卯
  • 1篇杨毅宁
  • 1篇范芮
  • 1篇刘芬
  • 1篇李建

传媒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肾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202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肾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介入治疗对患者术后血压、肾功能和服药数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我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共收治了符合肾动脉狭窄造成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随访至1年。收集了患者术前血压、肾功能和服药数量等基本资料,以及介入治疗后1年内的血压、肾功能和服药数量等随访资料。结果 共纳入了20名符合标准的患者。术前平均收缩压为160.1±10.2mmHg,舒张压为100.7±6.8mmHg,肾功能指标为血肌酐(Cr)128.6±23.4umol/L,血尿素氮(BUN)9.8±2.1mmol/L。介入治疗后1年,平均收缩压为130.5±6.9mmHg,舒张压为85.3±4.5mmHg,Cr为109.7±18.9umol/L,BUN为7.4±1.5mmol/L。服药数量由术前的2.7±0.9降至术后的1.3±0.6。结论 肾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肾功能,并减少服药数量。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控制组缺失等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何伟王卯贾璐班新全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肾功能介入治疗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水化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造影剂肾病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口服他汀类药物联合水化治疗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对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4月行 PCI 治疗,并且选用非离子低渗造影剂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治疗组,入选病例入院后完善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术后24 h 及72 h 常规复查,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情况,以及 CIN 发生率。结果 PCI 术后24 h 与 PCI 术前相比,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治疗组Ccr 的下降值较阿托伐他汀组小,BUN、Scr 的增加值虽然较阿托伐他汀组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I 术后72 h 与术前相比,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治疗组 BUN、Scr 的增加值及 Ccr 的下降值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水化治疗在 PCI 治疗中能明显降低 CIN 发生率,并能预防血清肌酐及血清尿素氮升高。
李建王卯贾璐范芮
关键词:PCI水化他汀类药物CIN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的相关性。方法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检测PDW、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根据PDW水平分为高PDW组(PDW≥15.29%)44例和低PDW组(PDW<15.29%)41例;2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于造影后即刻对罪犯血管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记录2组斑块的OCT显像特征;Pearson相关分析PDW水平与OTC参数中纤维帽厚度(fibrous cap thickness,FCT)的关系。将85例患者依据OCT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thin-cap fibroatheroma,TCFA)组16例和非TCFA组69例,比较2组PDW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CF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高PDW组血小板平均体积[(10.90±1.37)fL]高于低PDW组[(10.21±0.90)fL](P<0.05),TCFA比率(29.5%)、斑块破裂比率(22.7%)、血栓形成比率(36.4%)高于低PDW组(7.3%、4.9%、9.8%),FCT[(148.64±128.64)μm]小于低PDW组[(253.66±194.82)μm](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W与FCT呈负相关(r=-0.268,P=-0.030);TCFA组PDW[(14.61±2.6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6±0.83)mmol/L]高于非TCFA组[(11.82±3.74)%、(2.28±0.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增加(OR=1.318,95%CI:1.164~1.409,P=0.01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2.856,95%CI:1.202~4.817,P=0.020)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TCF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W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罪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有关,可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标志物。
贾璐王钧刘芬单春芳石文界杨毅宁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