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梅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大庆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技术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技术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留置
  • 1篇留置导管
  • 1篇减影
  • 1篇减影血管造影
  • 1篇长期导管
  • 1篇长期留置
  • 1篇长期留置导管
  • 1篇CUFF

机构

  • 1篇大庆市人民医...

作者

  • 1篇李星
  • 1篇张凤昌
  • 1篇贺际宏
  • 1篇赵向阳
  • 1篇郭影丽
  • 1篇李鹏飞
  • 1篇彭强
  • 1篇李宏梅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改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可视下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留置建立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68例因自身动静脉条件差无法行动静脉内瘘术,或原动静脉内瘘不能维持血液透析而施行长期导管置管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系终末期肾衰竭需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10例)和改良手术组(58例),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应用Seldinger技术结合撕脱鞘进行置管;改良手术组采用改进的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术,应用导引钢丝引导进行导管置入。观察两种置管术的难易程度及术中及术后出血等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的患者中,4例因隧道皮下组织收缩不能一次性将导管涤纶套放置在皮下所需位置,7例术中发生出血(>10 ml),6例术后48 h内发生明显穿刺点或隧道出口渗血。改良手术组全部一次性将导管涤纶套放置在所需的位置,仅2例出现明显穿刺点或隧道出口出血。结论:在DSA下行带涤纶套长期导管置管具有定位准确、操作安全及调管方便等优点,两种置管术中改良手术组采用的改进颈内静脉长期置管术出血量小,安全效果更好。
李星赵向阳李鹏飞张凤昌贺际宏彭强郭影丽李宏梅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血液透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