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振强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 2篇腰椎管狭窄症
  • 2篇体外冲击波
  • 2篇体外冲击波治...
  • 2篇椎板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椎管狭窄症
  • 2篇狭窄症
  • 2篇棘突
  • 2篇棘突椎板
  • 2篇冲击波治疗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早期康复治疗
  • 1篇造盖术
  • 1篇针灸
  • 1篇软化症
  • 1篇神经功能

机构

  • 3篇北京市房山区...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老年医...

作者

  • 6篇胡振强
  • 3篇史宗新
  • 3篇杨冬立
  • 3篇裴宪武
  • 3篇孔祥禄
  • 3篇赵秀珍
  • 2篇陈宁
  • 2篇张鸣生
  • 2篇王坤正
  • 2篇刘洪柏
  • 1篇余燕菲
  • 1篇陈芃
  • 1篇区丽明
  • 1篇莫建伟
  • 1篇饶丽芬
  • 1篇侯晓东
  • 1篇张建丽
  • 1篇宋红星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早期综合性康复对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评价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5 4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6周及 12周 ,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 )、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 (FMA)及Barthel指数量表 (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MMSE、FMA及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 6周及 12周后 ,与对照组比较 ,康复组FMA及BI评分显著提高。MMSE评分在治疗 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提高 (P <0 0 5 )。结论
莫建伟饶丽芬余燕菲胡振强张建丽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恢复呼吸体操针灸
波及跟骰关节的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切口位置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红白线上方"L"形切口治疗波及跟骰关节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测量红白线到跟骨中线的距离,采用红白线上方"L"形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波及跟骰关节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患者,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红白线上方19 mm处位于跟骨的中线位置。观察组手术时间短,足功能和切口愈合好,两组骨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切口有更多的优点。
裴宪武杨冬立孔祥禄史宗新胡振强赵秀珍王坤正
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人干标本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为在临床上施行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提供理论和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套腰L3、L4、L5人脊柱干标本施行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测量椎板及棘突的高度,重塑椎管,再做术前和术后的腰椎CT,然后将图像用photo-shop软件处理,测量术前和术后椎管面积。结果棘突高度等于原来椎板高度,术后无明显骨缺失,术后面积大于术前面积。结论翻转后的棘突椎板可以扩大原来的椎管,这种术式可以作为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的可行选择。
裴宪武杨冬立孔祥禄史宗新胡振强陈宁赵秀珍王坤正
关键词:棘突椎板腰椎管狭窄
体外冲击波治疗鹅足肌腱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0年
体外冲击波治疗是近年来临床运动医学的热门课题,近来发现冲击波对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我们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使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鹅足肌腱炎,治疗效果明显。
刘洪柏张鸣生胡振强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治疗肌腱炎慢性无菌性炎症
体外冲击波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列髌骨软化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每次冲击1 000次,工作电压8~14 kV,1次/周,共治疗4次)和口服氨基葡萄糖1 500 mg/d,共4周,对照组26例只给予口服氨基葡萄糖1 500 mg/d,共4周。治疗后1、6个月观察两组的疼痛评分,并在第6个月比较临床疗效和复查MR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高于对照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疼痛积分降低相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MRI分期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一种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非侵入性方法,值得推荐和推广。
刘洪柏侯晓东区丽明张鸣生胡振强陈芃
关键词:髌骨软化症体外冲击波
模拟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的CT图像测量
2011年
目的:通过对模拟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CT图像的测量,探讨该术式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将50例门诊腰痛患者(除外脊柱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者)的腰椎CT图像输入计算机,用Photoshop软件在图像上完成棘突椎板翻转造盖术,测量L3-L5椎板和棘突的高度,"术后"棘突加半侧椎板的长度及椎管面积,并与"术前"椎弓根内缘长度、椎管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棘突高度L3为24.68±2.81mm,L4为22.44±4.33mm,L5为19.46±3.69mm,与原椎板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棘突加半侧椎板长度L3为34.68±3.91mm,L4为35.44±3.43mm,L5为34.56±3.76mm,均大于原椎体的椎弓根内缘长度(P〈0.05)。术后椎管截面积L3为516.01±13.75mm^2,L4为507.76±12.85mm^2,L5为508.03±12.12mm^2,均明显大于术前椎管面积(P〈0.05)。结论:翻转后的棘突椎板可完全覆盖切除的椎板缺损,并可以扩大原来的椎管截面积,可作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式之一。
裴宪武杨冬立孔祥禄史宗新胡振强陈宁赵秀珍宋红星
关键词:棘突椎板侧翻腰椎管狭窄症手术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