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娟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消落带
  • 2篇三峡水库
  • 2篇水库
  • 2篇土地利用
  • 1篇导水率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组分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饱和导水...
  • 1篇土壤活性
  • 1篇土壤活性有机...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团聚体稳...
  • 1篇团聚体
  • 1篇团聚体稳定性
  • 1篇活性有机碳
  • 1篇反季节
  • 1篇饱和导水率
  • 1篇不同土地利用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朱凯
  • 3篇李文娟
  • 2篇黄平
  • 2篇吴胜军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三峡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峡水库消落带典型主动与被动修复策略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人工造林的主动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的被动修复是退化生态系统典型的生态修复策略。以三峡水库运行后形成的消落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态修复策略对消落带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对生态脆弱带的水土保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桑树+水杉复合林(主动修复)、自然草地(被动修复)、农田(对照)为研究样地,探究了两种不同生态修复策略下三峡水库消落带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被动修复自然草地土壤饱和导水率[(0.46±0.15)mm/min]显著高于桑树+水杉复合林[(0.091±0.03)mm/min]、玉米地[(0.090±0.04)mm/min]和水田[(0.0091±0.01)mm/min]。相关分析显示,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田间持水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田间持水量是影响消落带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导因子。相较主动修复策略,被动修复策略更能够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被动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提升土壤田间持水量,从而增强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消落带不同修复策略的土壤水文过程,为三峡水库消落带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朱凯马茂华李文娟李文娟冉娇娇吴胜军
关键词:饱和导水率消落带
土地利用与反季节水位波动影响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组分特征被引量:5
2021年
为了研究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水淹强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选取不同海拔高程(水淹强度)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定量解析土地利用方式与水淹强度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并分析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随着水淹强度的增强而减小。土地利用、水淹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的解释度分别为22.1%,13.7%,9.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受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淹水强度交互作用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对应的解释度分别为3.9%,0.6%;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颗粒有机碳主要受淹水强度的影响,其方差解释度分别为65.1%,5.5%。多元因子分析(MFA)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MBC含量主要与EC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不同水淹强度可能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中TN和C∶N,进而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DOC分布。土壤POC含量与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OC可被用来衡量消落带不同水淹强度下有机碳库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李文娟朱凯朱凯冉娇娇黄平
关键词:消落带土地利用
三峡水库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团聚体稳定性是维持土壤生产力与土壤健康的关键因素,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对消落带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三峡水库土质消落带3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玉米地、水田、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测定0~10、10~25 cm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与团聚体稳定性,并测定全土及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团聚体有机胶结物、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消落带中,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土壤深度对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不同;(2)0~10 cm土层中,农田撂荒后显著提升了土壤大团聚体比重与团聚体稳定性;撂荒草地的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显著高于农田;>0.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氮对全土有机碳、氮含量的相对贡献率显著提升;(3)10~25 cm土层中,农田撂荒后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氮含量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路径系数为0.76)与全磷(0.58)对团聚体的稳定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pH(-0.42)对团聚体的稳定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全钾(0.23)与全氮(0.15)通过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形成而间接促进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容重(-0.11)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而间接削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结构稳定性评价及生态恢复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朱凯马茂华李文娟李文娟冉娇娇吴胜军黄平
关键词:消落带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