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艳

作品数:2 被引量:49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遥感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转移矩阵
  • 1篇泾河流域
  • 1篇流域
  • 1篇河流域
  • 1篇RS
  • 1篇LUCC

机构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篇马金辉
  • 2篇刘俊艳
  • 1篇杜军
  • 1篇彦立利
  • 1篇岳东霞
  • 1篇张佳静
  • 1篇郭建军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RS和转移矩阵的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评价被引量:49
2011年
利用泾河流域1986、1995、2000、2008年4期遥感数据和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在G IS平台上,对该流域近23 a的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空间化表达,结果表明,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整体呈南高北低,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上游向下游递增的空间变化趋势,表现出与流域地貌特征,土地利用/覆被和环境禀赋相关联的地理特性和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流域生态承载力呈逐年降低趋势,尤其以2000年以后下降趋势明显,但流域内部不同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幅度与趋势各有不同;3个时段内(1986—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8年)流域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转换频繁,转向趋势明显,且以2000年为拐点,前两时段以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向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转移为主,后一时段以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向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转移为主,导致近23 a来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及其内部组成变化均较大,说明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是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导因素,而1999年以后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则是2000—2008年该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岳东霞杜军刘俊艳郭建军张佳静马金辉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地理信息系统(GIS)转移矩阵泾河流域
基于GIS和RS的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011年
以1997年的TM和2007年的ASTER遥感影像数据的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并计算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转移矩阵、LUCC幅度、动态度和状态指数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耕地和草地大量减少,其他土地都在增加,园地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林地;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草地转化为林地和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园地,LUCC处于不平衡状态。
彦立利马金辉刘俊艳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LUCC土地利用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