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斌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大麦
  • 3篇黄酮
  • 2篇酮类
  • 2篇酮类化合物
  • 2篇突变体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黄酮类
  • 2篇黄酮类化合物
  • 1篇性状
  • 1篇特性分析
  • 1篇突变性状
  • 1篇偏相关
  • 1篇籽粒
  • 1篇小麦
  • 1篇裸大麦
  • 1篇黄酮醇
  • 1篇基因
  • 1篇发育进程

机构

  • 7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陈升位
  • 7篇王卫斌
  • 1篇毛孝强
  • 1篇王楠
  • 1篇莫凡
  • 1篇吴海燕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麦成熟籽粒中1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大麦成熟籽粒中1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8种大麦材料成熟籽粒中1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基于SPSS 20.0分析不同成熟籽粒间化合物的含量差异。【结果】在15种化合物中,Bowman、光头大麦和云南高世代成熟籽粒的9种化合物、Morex成熟籽粒的12种化合物、紫青稞成熟籽粒的10种化合物、淳安六棱胭脂大麦和定海红绿黄成熟籽粒的11种化合物以及北青7号成熟籽粒的7种化合物均可被有效检测。15种化合物的含量变幅为0.00~(223.41±8.44)μg/g;其中,光头大麦成熟籽粒中的杨梅素、紫青稞成熟籽粒中的山奈酚以及定海红绿黄成熟籽粒中的柚皮素含量分别达到(223.41±8.44)、(114.24±2.40)和(102.63±22.24)μg/g,极显著高于其他材料成熟籽粒中的含量(P<0.01)。Morex与紫青稞、北青7号间的差异化合物多达12种。【结论】8种大麦的成熟籽粒中可有效合成15种黄酮类化合物,且在Morex与紫青稞、Morex与北青7号、光头大麦与北青7号的成熟籽粒间15种化合物具有较明显的代谢互补性。
贺军与钟伟陈云琼熊静蕾王卫斌蒋亚丽施辉蒙陈升位
关键词:大麦黄酮类化合物
裸大麦突变体Ynbs-1的分枝穗特性及其遗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解裸大麦突变体重要种质Ynbs株系的分枝穗特性及其遗传基础,在花后7d,调查了Ynbs-1突变体及其重组自交系(正常六棱穗)等材料的正、反杂交F1植株的穗分枝特性,分析了F2及其F3群体中正常穗与分枝穗植株的分离状况,检测了穗分枝基因连锁SSR标记和小穗轴短毛标记状况。结果表明,Ynbs-1的分枝穗长度、分枝穗数和分枝穗轴节数平均值分别为1.48±0.09cm、23.56±1.52个和1.32±0.63个,均极显著高于RIL。Ynbs-1与RIL-1正、反杂交F1及Ynbs-1(母本)与BDM-8的杂交F1植株均无分枝。Ynbs-1(母本)与RIL-1和BMD-8的杂交F2群体的分枝穗与正常穗植株的个体数之比均符合1∶3,纯合分枝穗、杂合正常穗和纯合正常穗的个体数之比均符合1∶2∶1。Ynbs-1的穗分枝基因与3个SSR标记(HVM40-190bp、Bmag0023-110bp、Bmag0508A-170bp)和小穗轴短毛基因均不连锁。Ynbs-1株系的分枝较多,其穗分枝遗传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与穗分枝突变体Prbs、F151和Foma的均不等位。
王新天王卫斌陈升位贺军与朱思德莫凡余其张婷婷李玉平
关键词:裸大麦
‘云枝麦1号’8种成熟籽粒成分的含量差异和偏相关分析
2019年
‘云枝麦1号’是大麦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但对其成熟籽粒成分缺乏认识。本研究采用国家食品检测方法检测试验材料成熟籽粒的蛋白质等8种成分,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不同成分的含量差异和偏相关性。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的水分含量(10.11±0.08)%、‘云枝麦1号’的粗脂肪含量(3.00±0.11)%和总糖含量(12.34±0.00)%、‘北青7号’的总淀粉含量(51.53±0.01)%和直链淀粉含量(13.80±0.00)%、‘保大麦16号’的粗纤维含量(6.35±0.04)%‘、保大麦13号’的蛋白质含量(16.27±0.01)%及其支链淀粉占总淀粉之比(79.71±0.09)%较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材料。除蛋白质和粗脂肪外,其余成分的含量在‘云枝麦1号’与‘北青7号’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蛋白质与粗纤维、总糖和直链淀粉的含量,粗纤维与总糖的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占总淀粉之比负偏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924、-0.862、-0.730、-0.971和-0.998;总糖与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正偏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996、0.995。在7个材料中8种成分的含量存在遗传差异,蛋白质等成分的含量关联遗传,‘云枝麦1号’的粗脂肪等6种成分含量的基因位点发生了可遗传变异,该研究结果可为大麦杂交亲本选配和粗脂肪含量等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左慧文王卫斌陈升位熊静蕾尹顺琼陈米芬王新天钟伟彭澎
25份大麦材料成熟籽粒中黄酮醇化合物含量的差异分析和QTLs检测被引量:4
2016年
大麦黄酮醇化合物含量属数量性状,但少有其QTLs定位和积累遗传机制的报道。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6种籽粒颜色不同的25份大麦品种成熟籽粒的黄酮醇化合物含量,通过SSR标记关联分析检测黄酮醇化合物含量QTLs及其遗传效应。结果表明,25份材料成熟籽粒均含儿茶素,其含量变幅为(83.05±2.93)^(349.08±3.82)μg/g。Wn-4等9个份材料成熟籽粒含有杨梅素和山萘酚,其含量变幅分别为(72.97±1.69)^(146.08±1.60)μg/g、(16.62±1.25)^(65.16±1.20)μg/g。在25个大麦品种中检测到21个QTLs,其中控制儿茶素含量的8个、控制杨梅素含量的5个、控制山萘酚含量的11个。QMC-7H等3个杨梅素含量QTLs也可控制山萘酚含量,属多效QTLs。21个QTLs分布在7个不同连锁群上,其调整R2值变幅为0.129~0.601,其中QCC-2H-1等11个QTLs具有增效作用、其余10个具有减效作用。在25份大麦成熟籽粒中儿茶素等3种黄酮醇的含量不同,其差异受遗传效应不同的21个QTLs控制,杨梅素和山萘酚生物合成途径的相似性较高。该研究结果对大麦成熟籽粒黄酮醇含量QTLs的精细定位等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沈真辉王楠李静烨王家曦陈升位李应秋吴海燕王卫斌陈柚汐
小麦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其突变性状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矮秆突变体是小麦育种和株高遗传研究的重要基因资源。通过‘云麦53’成熟种子的EMS (Ethyl methyl sulfonate)诱变及诱变植株连续自交,获得了33个M3代候选突变体。通过诱变亲本与M2和M3代候选植株的株高差异分析,筛选到26个矮秆突变体,其株高变幅为(13.61±0.11)~(44.08±1.73) cm。基于8个矮秆基因的12个特异性标记检测发现, 26个矮秆突变体至少携带2个矮秆基因标记位点。除株高外, 26个矮秆突变体还携带穗长、小穗密度、节间数和平均节间长4个不同突变性状。26个矮秆突变体可聚为5个亚类,第1亚类的小穗数和小花数最少;第2亚类的株高最矮,穗长和平均节间长最短,小穗密度最高;第3亚类突变体的节间数最少。株高与平均节间长和节间数呈极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58,但与穗长、小穗数、小花数和小穗密度4个性状无相关性。26个矮秆突变体的株高与平均节间长和节间数关联遗传,携带不同的突变基因组合,可用于小麦矮化育种,以及株高、穗长和小穗密度等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
贺军与尹顺琼陈云琼熊静蕾王卫斌周鸿斌陈梅王梦玥陈升位
关键词:小麦突变体矮秆基因分子标记
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组培特性的影响。【方法】以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的成熟胚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u^(2+)和Ag^(+)对大麦成熟胚愈伤诱导率、长根率、长芽率、褐化率、绿化率、再分化率和愈伤湿质量的影响。【结果】Bowman、北青7号和光头大麦成熟胚的7种组培特性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与对照相比,0.75 mg/L Cu^(2+)可减少10.43%的成熟胚长根、7.48%的成熟胚长芽、8.24%的愈伤组织褐化、20.74 mg的愈伤湿质量;4.00 mg/L Ag^(+)可提高6.47%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减少9.08%的成熟胚长根、7.96%的成熟胚长芽和9.67%的愈伤褐化;0.75 mg/L Cu^(2+)和4.00 mg/L Ag^(+)对愈伤细胞转绿、愈伤增殖和再分化均无抑制。【结论】适宜质量浓度的Cu^(2+)和Ag^(+)可有效抑制大麦成熟胚长根、长芽和愈伤组织褐化,Ag+还可有效提高愈伤诱导率;在基于MS培养基的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培养中,Cu^(2+)和Ag^(+)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75和4.00 mg/L。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大麦成熟胚的愈伤诱导及其再分化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周洪斌王卫斌王梦玥熊静蕾陈升位毛孝强
关键词:大麦成熟胚
大麦籽粒发育进程中7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解析大麦籽粒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特性有利于其含量检测、积累机制和生理功能研究。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8个大麦材料籽粒、7个发育时期1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在7个时期,15种化合物总含量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在花后10 d最高(335.71±41.63)μg g^(‒1),成熟籽粒最低(165.52±38.63)μg g^(‒1)。花后10 d曲克芦丁、芹菜素、短柄花素和白杨素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55.75±30.76)μg g^(‒1)、(8.41±1.54)μg g^(‒1)、(10.71±1.53)μg g^(‒1)和(4.41±0.60)μg g^(‒1);花后5 d柚皮素查尔酮、花后15 d二氢槲皮素和花后25 d木犀草素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2.41±15.39)μg g^(‒1)、(17.92±6.60)μg g^(‒1)和(5.19±1.37)μg g^(‒1)。其中,柚皮素查尔酮的含量变化趋势为下降—平台—下降;曲克芦丁和白杨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为上升—下将—平台—下降;二氢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芒柄花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为上升—下降。在含量检测等研究中,大麦籽粒曲克芦丁、芹菜素、短柄花素和白杨素的适宜取样时间均为花后10 d,柚皮素查尔酮、二氢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适宜取样时间分别为花后5、15和25 d。上述结果为大麦籽粒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等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贺军与钟伟陈云琼王卫斌熊静蕾蒋亚丽施辉蒙陈升位
关键词:大麦籽粒发育时期黄酮类化合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