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姣
-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保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小麦蚕豆间作提高氮素吸收量的优势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贡献分析
- 2024年
- 在明确间作作物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的基础上,探讨间作体系氮素的种间关系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贡献,为阐明间作养分高效利用优势提供一定数据支撑。通过两年(2021—202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不施氮(N0)、低氮(N1,N 90 kg/hm^(2))、常规施氮(N2,N 180 kg/hm^(2))和高氮(N3,N 270 kg/hm^(2))4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对氮素收获指数、系统氮素生产力及其氮素种间关系的影响,并基于ABT(aggregated boosted tree)和network分析,结合相关环境因子综合探讨其对间作促进氮素吸收利用的作用贡献。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两年的间作小麦氮素收获指数平均增幅5.30%,间作蚕豆显著性增加15.55%,间作体系的氮素系统生产力均值达到66.47 kg/hm^(2)。不同处理下小麦和蚕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氮素种间竞争,其相对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0.83和-0.73,其氮素种间相对关系指数范围分别为0.087~0.11(小麦)和0.047~0.12(蚕豆),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间作互利效应,较蚕豆而言,间作小麦氮素相对种间竞争力平均达到了0.43,表现出明显的种间竞争优势。对于土壤环境因子和氮素种间关系指标对氮素收获指数的贡献率,单作小麦和蚕豆的第一贡献因子均为速效钾和氮素相对种间竞争强度,间作小麦的第一贡献因子为碱解氮和氮素种间相对关系指数,间作蚕豆为碱解氮和氮素相对种间竞争强度。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在氮素种间竞争的同时保持了体系的氮素互补作用以及小麦的氮素竞争优势地位,并通过改善土壤碱解氮以及氮素种间相对关系指数等因子的相对贡献,稳定了间作体系的氮素系统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利用的优势。
- 张晓怡吴润娟杨欢冯瑞宋志姣谢雯颖任家兵
-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
- 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 2025年
- 为研究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发生规律,对保山市隆阳区的桑园进行了3年定时定点观测记载。结果显示:保山市隆阳区桑褐斑病发生时期为5月上中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7—9月;桑里白粉病发生时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7—9月;桑伪棍蓟马发生时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9—10月;朱砂叶螨发生时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6—9月;小绿叶蝉发生时期为5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8—9月;温室白粉虱发生时期为5月上中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期为8—10月。掌握保山市隆阳区桑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可为保山市隆阳区蚕农有效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 杨丽莎番成砖宋志姣
- 关键词:桑树蚕桑产业病虫害
- 白及以及树莓等植物标本的野外多用途收集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科考野外取样领域,尤其涉及白及以及树莓等植物标本的野外多用途收集系统。多用途收集系统包含本体(1),所述的本体(1)包含空腔(3),该空腔(3)的内壁上固定有半导体制冷器(11),半导体制冷器(11)通过电...
- 宋志姣李悦马前涛章金龙张云娟
- 文献传递
- 一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用灭虫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用灭虫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端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壳体之间固定设置有电网,所述连接杆内部一侧通过轴承活动旋合设置有螺杆,所述连接杆内部...
- 马前涛宋志姣
- 文献传递
- 用于鲜切花保鲜和植物授粉研究的多用途装置和方法
- 本发明涉及鲜切花保鲜和植物研究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鲜切花保鲜和植物授粉研究的多用途装置和方法。该多用途装置包含有中部的仿生软管(1),仿生软管(1)上方连接着仿生头,仿生头上布置有多组的仿生转向管(2),仿生软管(1)连接...
- 宋志姣柳青陈文华李悦李晓娇
- 巨桉和细叶桉群体适应性和枝瘿姬小蜂抗性的关联分析
-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森林覆盖率低,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工作和林木育种工程面临挑战。传统的杂交育种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林木遗传杂合度高、生命周期长且经济...
- 宋志姣
- 关键词:巨桉细叶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一种红花茶籽油保湿抗氧化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花茶籽油保湿抗氧化面霜及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物质,A相:硬脂酸1.2份;十八醇1份;红花茶籽油(Camelliareticulatelindl)1份;单甘脂0.8份;羊毛脂0.2份;甲基硅油0...
- 李悦宋志姣张云娟李晓娇章金龙刘玉娇楚原梦冉赵雁鸣杨明月白凤杨睿
- 文献传递
- 细叶桉(Eucalyptustereticornis)早期生长的SSR标记关联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本研究基于巨桉全基因组的108个SSR标记(44个基因SSRs和64个EST-SSRs),通过对细叶桉9个群体的78株样品的初步关联分析和242株样品的关联验证,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共检测到与细叶桉9月生树高(H9)、30月生树高(H30)和30月生胸径(H30)显著关联的标记分别为2个、3个和4个。除1个标记(Embra227)同时与H30和H30显著关联外,不同性状的关联标记均不相同。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10.3%34.6%。与H9、H30和D30关联的最大增效等位片段的效应值分别为0.67 m、1.64 m和1.97 cm,最大减效等位片段的效应值分别为-0.72 m、-1.94 m和-1.87 cm。H9、H30和H30的平均增效效应最大的关联标记分别为EUCe SSR1070(0.41 m,26.8%)、EUCe SSR1136(0.73 cm,12.3%)和EUCe SSR906(1.48 cm,25.3%),平均减效效应最大的关联标记分别为EUCe SSR1070(-0.25 m,16.3%)、Embra227(-1.06 m,17.2%)和Embra227(-1.15 cm,17.7%)。这为桉树分子育种提供了有潜力的标记资源。
- 宋志姣宋志姣翁启杰周长品李发根李梅卢万鸿卢万鸿罗建中
- 关键词:SSR标记
- 细叶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受选择位点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细叶桉天然群体的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为种质资源管理和育种利用提供有用信息;检测细叶桉与原产地气候因子显著关联的基因组位点,探索气候适应过程中趋异选择的分子证据。【方法】以细叶桉9个群体的77株样品为材料,基于覆盖巨桉全基因组的108个SSR位点(包括44个基因组SSRs和64个ESTSSRs),利用不偏离哈-温平衡、FST值非异常的25个中性的基因组SSRs进行群体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分析,利用所有位点进行FST异常值检测、再利用空间分析法查找与原产地气候因子关联的适应性位点,注释适应性位点的功能,并通过等位片段在各群体的频率与气候因子的一元线性回归进一步验证关联的显著性。【结果】25个中性的基因组SSR位点对细叶桉9个群体扩增,共检测到556个等位片段、平均每个位点22.2个等位片段,位点多态性较高;群体多样性水平都较高,期望杂合度为0.711-0.847(平均0.800)、基因丰富度为3.054-3.386(平均3.246),各群体特有等位片段数为6-26(平均14.4);群体间分化水平较低,25个中性位点平均FST仅0.012,分子方差分析中群体间方差分量仅占1.2%,表明细叶桉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聚类分析也表明群体分化水平较低。所有108个位点中,共检测到78个FST值异常的位点,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最热月最高温度和季节性降水变异系数相关的FST值异常的位点数分别为27,10,51和42个,即为受选择位点;其中,4个FST值异常的位点各有1个等位片段在空间分析法中与1个或者2个气候因子显著关联,EUCe SSR485与季节性降水变异系数相关、为富含羟脯氨酸的蛋白家族基因,EUCe SSR0497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均相关、与跨膜内切1,4-β-葡聚糖酶基因同源,而另外2个没有明确的功能注释;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了1个等位片段(EUCe SSR485-140 bp)与季节性降水变异系数的回归
- 宋志姣杨合宇翁启杰周长品李发根李梅卢万鸿罗建中甘四明
- 关键词:细叶桉SSR标记适应性
- 市售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本文对21种市售茶饮料分别进行感官评定、茶多酚含量测定,同时考察开盖时间对茶饮料中茶多酚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被检21种茶饮料感官方面基本都能体现原茶风味,总体品质良好;各类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差异明显,除2种调味茶饮料外,其它样品茶多酚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一款乌龙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高达2097.90mg/kg,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在530.35-936.77mg/kg之间,普遍高于红茶饮料茶多酚含量136.99-639.92mg/kg,花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相对较少;开盖后茶多酚损失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且在前40min最为严重。
- 李悦艾薇李晓娇章金龙宋志姣
- 关键词:茶饮料茶多酚感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