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武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缺血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加权成像
  • 3篇B值
  • 2篇蛋白
  • 2篇血性
  • 2篇印迹
  • 2篇印迹法
  • 2篇载脂蛋白
  • 2篇载脂蛋白E
  • 2篇再灌注
  • 2篇脂蛋白
  • 2篇韧带
  • 2篇容积
  • 2篇容积成像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12篇中南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作者

  • 12篇陈晶
  • 12篇张武
  • 7篇何占平
  • 5篇陈建强
  • 5篇杨光
  • 4篇梁其洲
  • 4篇王雄
  • 3篇余丹
  • 2篇战跃福
  • 2篇夏鹰
  • 2篇程月琼
  • 2篇李香营
  • 2篇陈泽谷
  • 2篇李利锋
  • 1篇郝万军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卫生人才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DWI高b值及ADC值在超急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高b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超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组和对照组,依据缺血时间长短将缺血组再分为0.25、0.50、1.00、2.00、4.00h及6.00h组,每组各6只,共42只。缺血组行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分别进行头部T2WI、DWI(b值分别为0、400、800、2 000、3 000s/mm2)扫描,记录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值,测量T2WI、DWI高信号最大层面相对面积(rs-T2WI、rs-DWI)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观察缺血区域的影像学改变,检验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b值为2 000、3 000s/mm2时DWI对超急性期脑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b值为400、800s/mm2(P<0.05),b值为400、800、2 000、3 000s/mm2在诊断超急性脑缺血的敏感性分别为16.7%、50.0%、100.0%、100.0%,特异度为16.7%、50.0%、100.0%、100.0%。不同b值下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b值DWI在诊断超急性脑缺血明显优于低b值,尤其在脑缺血0.25h及0.50h显示病灶方面更具优势。
张武何占平陈晶余丹陈建强李香营战跃福邬玉芹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MRI增强扫描和X线钼靶应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张武邬玉芹陈晶李海珍
不同b值DWI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寻找早期脑梗死的最佳b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早期脑梗死(发病在72 h以内)患者行常规MRI和b值分别为1 000、2000、3 000 s/mm^2的DW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病灶中心和对侧正常脑组织)不同b值D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计算不同b值DWI和常规MRI对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结果:4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中,b值为3 000 s/mm^2时DWI(DWI_(b=3 000))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为100%,b值为1 000和2 000 s/mm^2时DWI诊断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7.5%,常规MRI的敏感性为72.5%。随着b值增加,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及ADC值均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对早期脑梗死的监测明显优于常规MRI扫描。随着b值增加,对超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也随之增高,信号对比亦明显,但图像信噪比也随之降低,在b值=1 000 s/mm^2时,脑组织中对比度及对新发脑梗死的敏感性较高。
陈晶张武李香营梁其洲陈建强杨光何占平程月琼
关键词: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B值表观弥散系数信号强度
ApoE基因敲除构建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采用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构建稳定的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方法选用健康的6周龄雄性ApoE基因敲除大鼠100只,SPF级SD雄性大鼠100只,依据大鼠种类分为两组。用线栓法堵塞大脑中动脉2h,缺血后2h向外拔出线栓约2mm再灌注22h后行Zea-Longa评分,评分在2-3分为成功模型。统计不同种类大鼠成模成功率情况;在模型构建3d、7d时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分(NSS)和横木行走实验(BWT)评分评估模型的稳定性,同时行核磁共振(MRI)检查了解各处理梗塞病灶范围及变化;再通后灌注7d断头取脑,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荧光染色观察梗塞范围变化情况。结果ApoE基因敲除大鼠与SD大鼠两组模型3d内成功率高,分别为76%和77%,7d内模型成功率分别为75%和7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poE基因敲除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再通灌注7d时NSS和BWT评分较3d时稍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SD大鼠模型组在缺血再通灌注7d时NSS和BWT评分较3d时稍减低,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MR影像显示缺血区域呈现明显高信号,随时间推移两组动物模型缺血范围呈先扩大后缩小趋势,SD组大鼠模型缺血范围较ApoE基因敲除组大。TTC染色缺血区染染成苍白色。ApoE基因敲除模型组荧光标记显示神经细胞大小、分布较SD组均匀,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SD组(P<0.05)。结论ApoE基因敲除大鼠可用于制备稳定的MCAO模型。
王雄邬玉芹陈红张武何占平陈泽谷夏鹰余丹陈晶
关键词:载脂蛋白E核磁共振缺血再灌注免疫印迹法磁共振
CT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精索静脉曲张诊断及其病因分析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精索静脉曲张(VC)的诊断及其病因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7例临床诊断为VC患者的194条精索静脉(其中曲张精索静脉116条)的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阴囊根部精索静脉的直径,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CTA与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V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TA与彩色多普勒在筛查引起VC病因的检出率。结果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116条曲张的精索静脉阴囊根部直径分别为(2.9±0.6)和(3.0±0.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5,P=0.381)。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VC标准(直径>2 mm)为参考,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VC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5.69%(111/116)、100%(116/116),特异度均为100%(7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7例VC患者中CTA检查病因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VC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CTA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在VC病因筛检中具有更高的病因检出率。
张武邬玉芹梁其洲陈红杨光王国任王刚符水喜陈晶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
ApoE基因缺陷与SD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稳定性比较
2021年
目的对比常规SD与载脂蛋白(Apo)E基因敲除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成模稳定性差异。方法选用健康的6周龄雄性ApoE基因敲除大鼠100只,SPF级SD雄性大鼠100只,依据大鼠种类分为两组。用线栓法堵塞大脑中动脉2 h,缺血后2 h向外拔出线栓约2 mm再灌注22 h后行Zea-Longa评分,评分2~3分为成功模型。同时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了解各处理梗塞病灶范围及变化。结果ApoE基因敲除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再通灌注7 d时NSS和BWT评分较3 d时稍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D大鼠模型组在缺血再通灌注7 d时NSS和BWT评分较3 d时稍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01)。MRI影像显示缺血区域呈现明显高信号,随时间推移两组动物模型缺血范围呈先扩大后缩小趋势,SD组大鼠模型缺血范围较ApoE基因敲除组大。结论ApoE基因敲除大鼠较SD大鼠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更为稳定。
王雄邬玉芹陈红张武何占平陈泽谷夏鹰余丹陈晶
关键词:载脂蛋白E磁共振缺血再灌注免疫印迹法
基于放射科平台信息化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学信息在临床诊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已成为当今临床医学诊断中放射学手段的主流。影像精准化能力不断提升,临床各专业学科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和临床各亚专科划分进一步细化,前往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患者病种复杂且病情也越趋危重,单一专科已不能满足患者精准、全面、及时的诊疗需求。
张武陈晶何占平程月琼唐嘉薇
关键词:临床医学诊断放射科放射学
脑卒中多学科联合会诊在影像科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探索对脑卒中病人多学科联合并结合影像科实际,为临床治疗脑卒中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以及科学的处理流程,降低脑卒中病人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改进脑卒中预后的治疗和康复现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并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
陈晶陈建强何占平李利锋张武
关键词:脑卒中
新型一体化医用CT机辐射防护装置的研制及其评价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一体化CT辐射防护装置辐射防护效果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辐射防护原理及CT机型设计研发新型一体化CT辐射防护装置,在CT机正常运行条件下,测量辐射防护装置使用前后CT机周围环境7个监测点的辐射剂量率并计算有效防护率。在使用防护装置前后分别对水当量模体进行CT扫描,测量水当量模体CT值和信噪比,并采用3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防护装置使用前后CT机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平均CT值及信噪比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防护前后水当量模体CT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7个监测点在新型CT辐射防护装置使用后的辐射剂量率均较使用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效防护率均在50%以上;辐射防护装置使用前后水当量模体范围内平均CT值、信噪比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一体化CT辐射防护装置能够明显降低CT机运行时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且对图像质量无影响。
张武郝万军陈晶陈子龙杨光邬玉芹陈红
关键词:辐射防护
双能源技术在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双能源技术在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有颅颈交界区外伤史,并经临床检查,疑似颅颈交界区韧带损伤的患者67例。采用CT双能源技术对所有患者术前...
张武陈晶王雄杨光梁其洲蒋锡丽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韧带容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