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刚
- 作品数:48 被引量:224H指数:8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沧州地区162例腹膜恶性间皮瘤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腹膜恶性间皮瘤(peritone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PMM)是一种原发于腹膜,来源于中胚层的恶性肿瘤,临床罕见,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漏诊误诊[1],且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国外研究发现PMM的发病与石棉密切相关,但国内的报道多数无石棉接触史[2]。河北省沧州地区40年前石棉工业较多,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地区PMM的发病与石棉接触的关系、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 魏思忱郑国启王志刚徐湘江刘江奎杨雨鑫宋慧张秀刚
- 关键词:腹膜恶性间皮瘤恶性肿瘤漏诊误诊预后不良
-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脱痂期再出血的预防被引量:3
- 2007年
-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在治疗和预防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且常发生在脱痂期。为预防术后出血,我院于2003年6月至2007年7月进行应用奥曲肽预防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脱痂期出血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 郑国启张秀刚于永礼魏思枕孙鑫义孙宁宁
- 关键词: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脱痂期出血术后再出血
-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及形成过程被引量:1
- 2016年
-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是以中医治未病思想和现代健康概念为指导,采用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个人或群体健康状态进行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的服务。目前,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行业鱼龙混杂,亟待规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组在经过文献研究、多轮专家共识及反复论证基础上,起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基本规范》,广泛征求意见。请读者将修改意见用电子邮件发至第一作者邮箱(pengjin2000@163.com)。
- 彭锦吴夏秋尹爱宁张秀刚
-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 谷参肠安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谷参肠安胶囊(L-谷氨酰胺、甘草、茯苓和白术)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活动期UC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同时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及庆大霉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组(43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谷参肠安胶囊。治疗2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以及患者血中细胞因子IL-10和IL-1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总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结肠镜表现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疾病活动指数(DAI)降低(P<0.05),降低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IL-18虽有降低,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谷参肠安口服辅助治疗活动期UC近期疗效明显。
- 魏思忱郑国启孔郁田树英张秀刚宋慧
- 关键词:谷参肠安胶囊溃疡性结肠炎IL-10IL-18
- 多塞平与西沙必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6例被引量:23
- 2000年
- 姜红玉张秀刚尹斌太
- 关键词:功能性药物疗法多塞平西沙必利
- 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思连康)辅助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肠黏膜局部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活动期UC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口服美沙拉嗪,同时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及庆大霉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重度患者加静脉用激素。治疗组(46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思连康1.5 g,每天3次。治疗6个月后评价2组疗效,主要症状和结肠镜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肠黏膜局部细胞因子IL-10、IL-6和IL-1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表现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结肠镜表现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疾病活动指数(DAI)降低(P<0.05),降低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后肠黏膜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IL-6和IL-18均有降低,IL-6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IL-18的降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态制剂口服辅助治疗UC疗效明显,并能降低UC的复发,且无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局部肠黏膜抗炎性细胞因子,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 魏思忱郑国启张秀刚田树英宋慧姜红玉陈霞
-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组化细胞因子
- 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次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次)和麻醉组(41例次)。对照组患者常规咽部喷2%利多卡因后,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麻醉组患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和异丙酚,意识消失后,立即进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内镜治疗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术中患者的反应、并发症及医生对内镜视野清晰、食管蠕动的满意度,并检测麻醉术前、后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麻醉组患者无明显不适,未出现难以耐受的不适,咳嗽、恶心、呕吐、躁动、术中出血均较普通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内镜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内镜医师对视野及蠕动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为34例次(82.93%)、35例次(85.37%),均较普通组的37.50%和50.00%明显提高(P<0.01)。麻醉组术中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及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收缩压下降9.2%(P<0.01),舒张压下降13.0%(P<0.01),但均为一过性。结论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行、易被患者接受、无痛苦的治疗方法。
- 郑国启张秀刚于永礼魏思忱孙鑫义陈霞沈洪丽权启镇
- 关键词:胃镜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素、C型凝集素-1水平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肝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内皮素(ET)、C型凝集素-1(Dectin-1)水平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NAFLD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ET和Dectin-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NAFLD患者外周血ET、Dectin-1水平与SIBO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ET、Dectin-1水平对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的SIBO阳性率及血清ET、Dectin-1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SIBO阴性组相比,SIBO阳性组的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集值及血清ET、Dectin-1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FLD组血清ET、Dectin-1水平与LHBT集值均呈正相关(r=0.552,P<0.05;r=0.451,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肝纤维化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和重度肝纤维化组的血清ET、Dectin-1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ET、Dectin-1水平随之升高(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T、Dectin-1水平评估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63 pg/mL、18.52 pg/mL。血清ET和Dectin-1联合检测评估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较高。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NAFLD患者外周血ET、Dectin-1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其水平与SIBO阳性率呈正相关。NAFLD患者外周血ET与Dectin-1联合检测评估患者肝纤维化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王青青魏芳刘莹莹李立文张秀刚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肝纤维化
- 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0(IL-10)的含量,探讨抗炎性细胞因子在U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活动期和21例缓解期UC患者血清,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0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活动性UC患者IL-10的含量(55±17)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85±28)pg/ml和缓解期(65±24)pg/ml(P<0.05)。IL-10含量在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及全结肠分别为(72±27)pg/ml、(66±24)pg/ml和(36±15)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乙状结肠与左半结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IL-10含量:轻度为(79±25)pg/ml、中度分别为(66±28)pg/ml和重度(42±16)pg/ml,其中重度较轻度有明显降低(P<0.05)。与临床活动指标CAI呈负相关(r=-0.405,P<0.01)。激素治疗与否与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IL-10的变化对UC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魏思忱郑国启田树英张秀刚孔郁李春英魏新亮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白介素-10酶联免疫吸附
- 谷参肠安对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谷参肠安(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口服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对肠黏膜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活动期UC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同时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及庆大霉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每晚1次;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谷参肠安胶囊0.6g,每天3次。治疗2个月后评价2组疗效,主要症状和结肠镜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肠黏膜局部细胞因子IL-10和IL-1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均明显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活动指数(DAI)降低(P<0.05),降低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5.05,P<0.01);治疗后黏膜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升高,IL-18降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谷参肠安口服并联合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及庆大霉素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UC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只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及庆大霉素保留灌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魏思忱郑国启孔郁田树英张秀刚姜红玉
- 关键词:谷参肠安胶囊溃疡性结肠炎IL-10IL-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