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清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抗菌
  • 3篇抗菌活性
  • 3篇活性
  • 2篇三唑巴坦
  • 2篇色胺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瘙痒
  • 2篇皮肤瘙痒症
  • 2篇瘙痒
  • 2篇瘙痒症
  • 2篇羟色胺
  • 2篇美洛西林
  • 2篇内啡肽
  • 2篇抗生素
  • 2篇Β-内啡肽
  • 2篇阿莫西林
  • 2篇5-羟色胺
  • 1篇血糖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市中医院
  • 2篇重庆市九龙坡...

作者

  • 6篇李小清
  • 2篇田锋亮
  • 2篇潘永林
  • 2篇孙小平
  • 2篇汤成
  • 1篇邓扬嘉
  • 1篇黄文祥
  • 1篇陈光辉

传媒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皮肤瘙痒症临床治疗与瘙痒介质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抗组胺药物、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及β-内啡肽拮抗剂治疗肝胆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与相关瘙痒介质的关系。方法将肝胆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予以氯雷他定片、纳洛酮和格拉司琼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评分及瘙痒程度直观模拟评分(IS)变化情况;分析患者组胺、5-羟色胺、β-内啡肽的变化与瘙痒症状评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使用3种药物治疗后患者瘙痒症状积分及IS积分均有明显下降;组胺降低与瘙痒症状积分下降呈正相关,5-羟色胺及β-内啡肽的降低与瘙痒症状积分下降无关。结论 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格拉司琼及β-内啡肽拮抗剂纳洛酮治疗肝胆疾病所致皮肤瘙痒症有效。
李小清潘永林孙小平田锋亮汤成
关键词:皮肤瘙痒症组胺5-羟色胺Β-内啡肽氯雷他定片格拉司琼
1、美洛西林/三唑巴坦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2、阿莫西林/三唑巴坦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美洛西林/三唑巴坦(MLN/TAZ)(1:0、1:1、2:1、4:1、8:1)的体外抗菌作用和MLN/TAZ(1:0、2:1、4:1)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二倍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不同配比MLN/TA...
李小清
关键词:抗生素美洛西林三唑巴坦半数致死量抗生素阿莫西林三唑巴坦半数致死量
文献传递
美洛西林/三唑巴坦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美洛西林/三唑巴坦(MLN/TAZ)(1:0、1:1、2:1、4:1、8:1)的体外抗菌作用和MLN/TAZ(1:O、2:l、4:1)的体内抗菌活性。 方法:采用二倍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不同配比...
李小清
关键词:抗生素美洛西林三唑巴坦
文献传递
益肝止痒汤治疗肝虚生风型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益肝止痒汤治疗肝虚生风型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益肝止痒汤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又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B组患者给予格拉司琼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症状积分、瘙痒程度评分、肝功能、血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优于对照组(71.4%)。两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症状积分及直观模拟(IS)积分显著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好转,其中GGT、TBil、DBi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5-HT、β-EP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益肝止痒汤治疗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肝虚生风型疗效显著,在改善肝内瘀阻上优于对照组,能够降低5-HT、β-EP可能是治疗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机制之一。
田锋亮李小清
关键词:Β-内啡肽5-羟色胺
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对伴有高血糖危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对伴有高血糖危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6例伴有高血糖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标准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和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研究组),每组23例,治疗1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CD8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及也-6水平下降(P<0.05),且研究组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IL-10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纤维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较标准肠内营养能增强伴有高血糖危重症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有利于改善预后。
孙小平李小清陈光辉邓扬嘉
关键词:高血糖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危重症炎性因子
阿莫西林/他唑巴坦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2014年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导致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多.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O)是一种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对流感嗜血杆菌、大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痢疾志贺菌、脑膜炎奈瑟菌和不产酶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也有较好的作用,但AMO不能抑制可产生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1].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tazobactam,TAZ)联合应用,拮抗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提高抗菌活性,已受到广泛重视[2,3].本研究观察了不同配比AMO/TAZ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李小清汤成潘永林黄文祥
关键词:体内外抗菌作用他唑巴坦钠抗菌活性阿莫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