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慧

作品数:9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福特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幸福度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子女
  • 2篇流动人口
  • 2篇民工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定居意愿
  • 1篇独生
  • 1篇独生子
  • 1篇独生子女
  • 1篇意愿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义务教育法
  • 1篇政府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地位
  • 1篇社会融入
  • 1篇身份

机构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澳大利亚莫纳...

作者

  • 8篇徐慧
  • 3篇梁捷
  • 1篇何浩然
  • 1篇刘盈曦
  • 1篇赖德胜

传媒

  • 2篇南方经济
  • 2篇教育经济评论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财经研究
  • 1篇公共行政评论
  • 1篇印度洋经济体...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子女随迁、城市就学与农民工的城市认同被引量:4
2019年
如何促进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对城市的认同是我们城市化进程中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本文研究了子女随迁以及子女城市就学如何影响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使用2011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我们发现与将子女留守老家的流动者相比,子女随迁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具体表现为,更喜欢现在居住的城市,更关心所在城市的变化,更愿意融入这所城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子女随迁均呈现出高度一致的正影响,其中处于学龄阶段子女的随迁对农民工城市认同的效应尤为突出。作为进一步的机制探究,我们发现,与在农村老家相比,带子女,尤其是学龄阶段子女一起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会比在农村生活更幸福。我们的研究对提升农民工及其下一代对城市的认同感、农民工市民化以及城市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也对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方向提供重要借鉴。
徐慧
关键词:农民工
留守儿童的公平感与幸福度:来自实地实验与调查的依据被引量:6
2020年
文章利用实地实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公平感和幸福度上的差异。根据儿童在独裁者游戏、最后通牒游戏和问卷调查中的结果,我们发现两类儿童对优势和弱势不公平的厌恶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留守儿童主观汇报的幸福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机制探究显示父母陪伴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幸福度较低的原因。若将留守儿童的定义扩大至父母一方在外务工者,以上差异均消失,说明双留守儿童是我们更应关注的群体。文章研究对补充现有留守儿童行为研究以及相应公共政策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徐慧汪斯妤
关键词:留守儿童公平感幸福度
返乡农民工幸福度研究——外出务工经历的潜在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中国的流动人口是否幸福?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从农村到城市单向迁移中的问题,但返乡农民工经历的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回到农村的双程迁移,即其返乡后的幸福度受到城市和农村两个社会参照点的影响,则鲜有研究。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2013)的农村住户数据,利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PSM)和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了外出务工再返乡这段人生经历对返乡农民工幸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与从未外出的农村留守者相比,外出务工经历显著降低了返乡农民工的幸福度,且检验结果稳定;第二,与留守者相比,返乡农民工受城市参照点影响,"相对剥夺感"较强,导致更低的幸福度。如何提升不断庞大的返乡农民工群体的福祉并有效发挥其人力资本的作用,这是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与应对的新问题。
徐慧梁捷赖德胜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幸福度参照点相对剥夺感
区域身份认同与团队劳动供给——基于印度旁遮普人与孟加拉人的实验研究
2014年
身份认同及其导致的行为模式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印度是一个在身份认同上极为多元、复杂的国家,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别、宗教、种姓等认同上,基于区域的认同还较少被研究。本文运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对印度旁遮普人与孟加拉人进行了一次团队劳动供给的研究。我们运用比较新颖的"食物分组"方法引入区域身份认同,在"最小努力博弈"和"真实劳动"的实验框架下,研究了两个地区的人在不同分组条件下付出的努力水平。我们发现,旁遮普人确实比孟加拉人更为计较经济利益,而较少看重区域身份认同。随后我们用回归方法验证了这个结论,并总结了在包含不同区域人群的团队劳动中,最终影响个人努力水平的主要因素。
梁捷刘盈曦徐慧
关键词:身份认同
社会地位来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来自实验室实验的证据
2019年
如何减少欺骗是当前中国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文章结合社会地位理论和自我概念理论,研究了减少欺骗行为的机制。我们利用实验室实验,区分先赋性和自致性两种地位获取方式,用欺骗博弈来检验不同社会地位来源对欺骗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个人通过真实劳动获得的自致性社会地位可以显著减少欺骗行为;由于幸运得到的先赋性社会地位不能减少欺骗行为。同时,非物质收益的社会地位比赋予物质收益的社会地位更有效减少欺骗行为,说明物质收益是对市场化自我概念的提醒,从而无助于降低欺骗。研究结果在剔除策略性行为后依然稳健。研究有效验证了Mazar et al.(2008)关于影响欺骗行为的自我概念内在决定机制,并对各类组织提升诚信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徐慧梁捷桂姗
关键词:欺骗社会地位自我概念
教育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基于义务教育法实施的自然实验被引量:7
2022年
如何推动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急需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使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九年义务教育改革这一外生政策冲击作为自然实验,发现教育的提升能积极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具体来讲,流动人口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社会融入得分提高0.1个标准差。该结果得到多个稳健性检验的支持。进一步的渠道分析识别了教育对社会融入的影响路径,包括:(1)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改善其经济条件;(2)促使流动人口从事社会声望更高的职业,进一步得到本地人的认可;(3)提高家属随迁概率,进而提升其在流入地的效用水平;(4)提升流动人口的迁移稳定性,延长其居留本地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以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张晓敏李亚男徐慧
关键词:教育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地方政府政策回应能否提高流动人口定居意愿?被引量:5
2020年
【问题】流动人口市民化是高质量城市发展的重要体现。流动人口在城市定居意愿的提升则是其市民化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并解释地方政府政策回应是否能提升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方法】本文通过在线实验数据构造出2014年各地方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回应程度,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相结合,采用Probit模型,在控制个体特征和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政策回应程度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在不同经济收入、居住时间和教育背景的人群中的差异。此外,本文还结合“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地方政府政策回应不仅可以直接提升流动人口定居意愿,还会正向地调节经济收入对定居意愿的促进作用。在工作地居住时间越长、教育程度越高的流动人口更容易感受到政策回应,因此,政策回应的作用在这类人群中更明显。此外,基于2014和2016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政策回应对定居意愿的正向影响并不是短暂的,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贡献】该研究为地方政府政策回应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提供了经验研究证据,从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地方政府政策回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增进了对人口迁移过程中政治机制的理解。
陈济冬徐慧
关键词:地方政府流动人口定居意愿
独生子女的经济行为有别于非独生子女吗?——来自实验室和田野实验的证据被引量:5
2017年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独生子女群体一直备受中国社会关注,并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近年来,随着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社会对独生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进一步转化为劳动力市场上所出现的对独生子女的偏见甚至歧视态度。但到底独生子女群体经济行为有何不同?迄今为止,经济学界对此研究甚少。Cameron等(2013)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是目前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经济偏好和行为的唯一经济学研究。本研究首先对Cameron等(2013)的研究方法及其对所发现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在该研究基础上,采用了与之不同的抽样方式,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人群开展系列实验,在控制性实验条件下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风险偏好、时间偏好、亲社会的合作行为以及反社会的侵占、报复行为,试图识别在多种行为上两类人群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通过比较同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效控制了因年龄差异而可能导致的系统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个人独立决策的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以及与其他博弈者策略互动中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一结果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的多元检验中仍然一致。本研究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相关经济行为上的比较,以及如何认识了解独生子女群体提供了新的证据。对独生子女在劳动力市场的偏见需抱有谨慎态度。带着偏见面对劳动力市场上的独生子女会扭曲市场,并影响劳动力市场上的正常公平的竞争秩序。
何浩然徐慧
关键词:独生子女时间偏好侵占报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