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 2017年
-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首位死亡和致残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而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总数的70%~80%。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1]。大量研究发现,颈动脉分叉部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其中以颈动脉分叉部附近,颈内动脉起始处膨大2cm内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总动脉[2],目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被临床上公认为治疗因颈动脉狭窄而诱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手段,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3]。因此,进一步探究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对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完善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我校(广西中医药大学)解剖实验室20例死前无明确心、脑血管疾病,共计40例尸体头部标本进行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测量,进而为医学应用及临床安全有效的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更加可靠的解剖学基础及参考资料,有利于减少术中血管与神经的损伤。
- 谭庆晶秦超王天保杨俊威张德敏卢峰
- 关键词:颈动脉分叉血管解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磁共振平扫及DWI序列对成人低血糖脑病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DWI对低血糖脑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30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接受颅脑MRI平扫及DWI成像。分析低血糖脑病患者脑部病变特征,比较胼胝体压部及基底节区ADC值的差异。结果:病变部位以双侧额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病变所占比例最高,呈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T2 FLAIR高信号,DWI等或高信号。治疗前,低血糖脑病患者胼胝体压部及基底节区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低血糖脑病患者胼胝体压部及基底节区ADC值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血糖脑病患者颅脑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变以双侧额顶枕叶多发,具有明显的信号改变。病变部位ADC值的测量有助于患者病情的量化评估。
- 谭庆晶季兴张德敏
- 关键词:低血糖扩散加权成像低血糖脑病
- 癫痫患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对血清热休克蛋白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对血清热休克蛋白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合并感染的246例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癫痫未发生感染患者202例为对照组,采集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集空腹血检测热休克蛋白(HS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93例占78.46%;共检出23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37株占59.57%;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米诺环素、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均<10.00%;观察组血清HSP-70、HSP-90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是癫痫患者最易发生的医院感染类型,其中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感染可导致癫痫患者血清HSP和GFAP表达水平上升。
- 谭庆晶古联王天保林浩海张德敏卢峰陈相任林翠婷
- 关键词:癫痫病原菌热休克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及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尸体标本的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为安全有效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及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20例(40侧)无明确心、脑血管疾患的尸体解剖标本(男11例、女9例),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入路对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明确血管和神经的形态学及结构特点。结果颈总动脉分叉部形态可分为Ⅰ、Ⅱ、Ⅲ型,分别占比为10%、52.5%、37.5%。分叉位置以甲状软骨为界,左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高度在其上缘以上、平上缘和上缘以下的占比分别为55%、37.5%、7.5%;相较之下右侧分别为62.5%、27.5%、10%。男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径均大于女性(P〈0.05);男性颈动脉分叉角度大于女性(P〈0.05)。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 5);左侧颈动脉分叉角度大于右侧(P〈0.05)。结论通过对颈动脉分叉区域内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研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血管与神经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谭庆晶秦超杨俊威王天保林浩海张德敏江志滨
- 关键词:颈总动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 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查86例(172侧)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总动脉(CCA)远心段至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血管形态、管腔结构,了解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并检测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检测并比较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患者CCA、I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水平。结果 86例(172侧)患者中,颈动脉分叉呈直弯分叉型96侧(55.81%),弯分叉型58侧(33.72%),直分叉型18侧(10.47%),直弯分叉型构成比高于其他两种类型(P<0.05)。3种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患者CCA、ICA的PSV、EDV和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直弯分叉、弯分叉类型其PSVICA/PSVCCA明显高于直分叉(P<0.05)。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的HR、MAP、CVP和PCW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弯分叉的CI明显低于直分叉(P<0.05)。直分叉类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直弯分叉、弯分叉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可对颈动脉血流速度及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联。
- 谭庆晶古联王天保季兴张德敏江志滨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研究盐酸普扣克索联合美多巴对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的用药效果,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132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取美多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UPDRSIII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李琳钰季兴张德敏江志滨李波谭庆晶卢峰
- 关键词:盐酸普拉克索美多巴抑郁症帕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