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达
- 作品数:34 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问题研究:基于实证调研的阐释被引量:1
- 2023年
- 实证调研发现,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存在下列困境:基层检察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主体资源存在流失,技术性证据审查的范围与框架不明,技术性证据审查的启动及审查意见的证据效力有争议。困境成因在于,相关立法、司法解释制定背景变迁,造成不同规范间有抵触。检察技术人员流失,与员额制改革、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后的待遇等因素有关。受证据法定主义影响,此类证据审查意见的证据资格有争议。优化检察技术性证据审查,应完善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健全技术人员及有专门知识的人指派、聘请机制;应将技术性证据审查意见视为辅助性证据;应界定审查范围与情形,转变审查逻辑并健全机制,赋予审查意见证据资格,健全司法责任制以提升证据审查质量。
- 陈邦达
- 专家参与庭审的角色定位与意见归属
- 2024年
- 近年来颁布的司法解释赋予有专门知识的人(专家)参与庭审过程的权利已超越诉讼法预设的初衷,专家的角色定位与意见归属亟待重新审视和界定。为保护质证权,立法不应对被告人申请专家出庭设置障碍。现行立法不苛求参与庭审的专家须具备鉴定人资质,但不意味专家毋庸具备体现专业优势的条件,唯此才能适用意见规则。专家参与庭审的基本职能为辅助一方质证,作证是司法解释赋予专家的扩张职能。现有规定造成专家的角色定位模糊,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转型的过程存在诉讼构造、证据种类法定等制约性因素。专家参与庭审发表意见具有多元化的性质归属,对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可理解为对证据的反驳。而专家对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性质上类同于反证,此类意见具有证据属性,可归入专门性证据范畴接受质证。
- 陈邦达李赫刘畅
- 关键词:专家辅助人专家证人
- 以审判为中心视角下科学证据质证问题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变革对证据制度的完善带来新的挑战,对科学证据质证程序的健全同样提出新的要求。然而,我国科学证据开示的程序功能孱弱影响质证效果,鉴定人出庭率低造成质证受阻,质证规则不健全导致质证效果欠佳,专家辅助人的定位模糊影响其意见效力,这些都与审判中心变革的要求相悖。科学证据质证应当服务庭审之目的,强化证据开示服务于庭审质证的功能,规范鉴定意见书披露的信息范围,健全科学证据质证与采信规则规范质证程序,发挥专家辅助人强化质证的积极作用。
- 陈邦达
- 关键词:质证程序
- 论刑事鉴定启动程序的完善被引量:2
- 2013年
-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即诉讼过程中由哪些诉讼主体决定是否聘请、指派或委托鉴定机构,对案件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的程序。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发生了一些与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密切相关、备受争议的案件,例如2006年发生于陕西的邱兴华案,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的家属几次三番提出对邱兴华进行精神病鉴定的申请,却始终没有得到司法机关的同意。该案的司法鉴定启动问题引起法学界对我国鉴定启动制度的反思。又如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的导火线——李树芬死因鉴定问题,由于死者家属对溺水女孩李树芬的死因鉴定结果不满,对公安机关委托的鉴定产生强烈的不信任,导致一宗普通刑事案件愈演愈烈,最终酝酿成一场令人震撼的群体性事件。诸如此类的案件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我国当下刑事司法鉴定启动制度还存在众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些缺憾也大大削弱了司法鉴定的权威性。
- 陈邦达
- 关键词:死因诉讼
- 完善司法鉴定程序 推进鉴定体制改革——《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评析被引量:2
- 2016年
- 2016年《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司法鉴定实施程序进一步迈向规范化。本次程序通则的修改,是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变革与统一司法鉴定体制改革背景下进行的,致力于解决重复鉴定、对鉴定程序不满引发的投诉多等实践问题,并将三大诉讼法关于司法鉴定条款的修改加以吸纳。新的程序通则在贯彻鉴定人负责制原则、明确鉴定人权利、调整和规范委托机关和鉴定机构之间的关系、完善鉴定人回避和出庭制度、治理重复鉴定顽疾和强化鉴定程序监督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改变。其实施的效果如何,有待实践检验。
- 陈邦达包建明
- 关键词:司法鉴定
- DNA数据库:实践、困惑与进路被引量:3
- 2013年
- DNA鉴定技术在诉讼中发挥着显著的证明作用。我国自建立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以来,各地数据库之规模、应用逐步扩大,取得一定实践成效。然而,数据库的运作也存在法律困惑:如何完善立法规范,如何平衡强制采样与正当程序的冲突,如何兼顾DNA信息保存与隐私权保护的目标,如何权衡数据库推广与司法资源有限的矛盾。DNA数据库的制度完善须理性选择立法模式,整合各地既有规范。应在《刑事诉讼法》第130条"人身检查"规定的基础上,细化DNA采样程序;综合考虑案件性质、犯罪危害程度和有利于犯罪分子改造等因素明确入库范围;健全信息保密和救济机制,对DNA数据库的用途、信息保存和销毁期限、违法使用DNA信息的制裁措施加以规范;此外,还应强化质量控制与监督机制。
- 陈邦达
- 关键词:DNA数据库强制采样
- 精神病鉴定中的“鉴定留置”问题研究
- 2014年
-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实践中精神疾病鉴定的时间因案而异,短则数日,长则可达半年之久。不计入办案期限的做法实际上延长了被告人人身自由受限制的时间,也影响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分析我国精神疾病鉴定的立法与实践,指出精神疾病鉴定过程存在限制当事人人身自由的"鉴定留置"问题,必须对其实施程序加以规制。在比较考察德国与我国台湾"鉴定留置"制度基础上,主张借鉴"鉴定留置"制度,从近期、长期两个层面完善精神疾病鉴定的相关程序。
- 陈邦达
- 关键词:精神病鉴定办案期限
- 鉴定人出庭作证新论——兼论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被引量:13
- 2012年
- 近年来,刑事诉讼中诸多冤假错案暴露出有瑕疵的鉴定意见造成法官对案件事实认定错误的问题,使鉴定人不出庭现象备受指摘,各方要求鉴定人出庭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鉴定人出庭作证必须以案件具备其出庭必要性为前提,在鉴定意见质证机制尚未完善之前,如若忽视质证效果而一味强调鉴定人出庭,无异于叶公好龙。深刻洞察制约鉴定人出庭之因素,理性评估出庭作证之效果,客观认识质证功能虚化之成因,才能有助于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科学构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机制。
- 陈邦达
- 关键词:鉴定人出庭出庭率质证
- 略论刑事侦查中司法鉴定的运用--基于实证的思考
- 司法鉴定在侦查中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引发错误认定案件事实的风险。实证考察发现,近年来侦查中运用司法鉴定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刑事错案的背后揭示鉴定样本的收集过程在规范化、程序化方面做得还不够。鉴定意见随着案...
- 胡锡庆陈邦达
- 关键词:司法鉴定侦查实证进路
- 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之协同化建设路径——兼与单一立法路径说商榷被引量:2
- 2023年
- 通过对我国司法鉴定规范的相对供给不足与立法模式分歧的研究,基于对《司法鉴定法》立法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和质疑,论证了从法律规范、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司法鉴定标准四个层面推进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协同化建设路径,即通过四个层面之间的协同作用产生合力,共同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司法鉴定规范四个层面的区别有相对性,不同层面的规范可能具有同样的功能。鉴于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均源于司法鉴定管理体制“顶层设计”方面的薄弱,未来应该加强司法鉴定基本原则与司法鉴定评价标准建设,并将其贯彻于现行司法鉴定技术标准之中,这是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一条捷径。
- 张保生贠丹陈邦达陈邦达
- 关键词:司法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