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弢

作品数:2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6篇经济管理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6篇中苏
  • 5篇中苏分裂
  • 3篇政府
  • 3篇外交
  • 3篇冷战
  • 3篇民主
  • 2篇当代史
  • 2篇档案
  • 2篇导游
  • 2篇导游专业
  • 2篇导游专业学生
  • 2篇道德
  • 2篇道德培养
  • 2篇德国政府
  • 2篇职业道德
  • 2篇职业道德培养
  • 2篇中共
  • 2篇桑塔纳
  • 2篇桑塔纳轿车
  • 2篇群众

机构

  • 14篇同济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陈弢

传媒

  • 6篇近现代国际关...
  • 4篇中共党史研究
  • 3篇冷战国际史研...
  • 2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当代世界社会...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引进与本土供应链体系的生成——桑塔纳轿车横向国产化问题考察(1985-1991)
2022年
从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1年,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桑塔纳轿车横向国产化及其零部件供应体系初步建立了起来。凭借着相对其他合资企业的快速国产化,上海大众迅速在质量和产量上成为了国内轿车行业的领导者。在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和部署下,桑车国产化在以上海工业为主,同时借助全国工业力量的基础上实现,其中,横向国产化抛弃了传统的土洋结合观念,以重质量的大规模技术引进为引导,通过对国外的学习、模仿和利用而非国内技术创新实现。这种模式影响了随后上海大众和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
陈弢
关键词:桑塔纳上海大众技术引进供应链
中苏分裂与中蒙关系(1960-1966)被引量:2
2015年
六十年代初以来,中苏分歧在社会主义阵营内扩大,而蒙古党选择坚决站在苏共一方,反对中共。中国为了分化蒙苏关系和争取蒙古的支持,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蒙古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但这些措施却促使蒙古进一步向苏东阵营靠拢。尽管双方都曾想在意识形态争论的同时维持国家关系领域的合作,但由于彼此之间信任的消逝和矛盾的增加而没有成功。蒙古外交政策在中苏分裂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而并非一味受苏联控制。
陈弢
关键词:中苏分裂
在中苏分裂阴影下:越南留学生和实习生在民主德国的学习培训
2015年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越南学生和实习生开始大规模地赴民主德国学习培训。这个群体既成为了民主德国加强对越影响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意识形态争斗的主要战场。德越双方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受到了两国两党关系变化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文化和社会交流的局限性。
陈弢
关键词:中苏分裂留学生实习生
中德有关桑塔纳轿车国产化问题的协商及其影响(1985—1991)被引量:4
2022年
1985年正式开始的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国产化项目,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利用外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但由于联邦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中国国内汽车产业管理模式尚待调整,直到1987年底,桑塔纳的国产化进程与合资协议规定的进度仍相距甚远。在中国国内几次出现外汇紧张局面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强了支持和推进力度,促使大众集团将推动桑塔纳国产化作为重中之重。1991年底,桑塔纳国产化取得关键性进展。这不仅为上海大众创建了中国本土供应链体系,而且是大众集团深植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弢
关键词:利用外资技术引进桑塔纳国产化
一九六一年中德苏关系变化背景下的马特恩访华被引量:2
2017年
对于1961年马特恩访华事件,中国方面与国外学术界有着不同的叙述和解读。实际上,这是一次单纯的贸易访问,双方并未探讨柏林问题等政治事务。然而,两国关系并未由此接近,反而还恶化了。中方在马特恩访华期间所采取的政治上支持、贸易上实事求是的方针,成为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理与民主德国关系时的基本方针。苏联却对这一事件做出了错误评估,并因此加大了对民主德国援助的力度。
陈弢
关键词:中苏关系对外贸易
国际共运斗争中的统一战线:中朝在德国统社党六大前后的合作及其影响
2017年
1963年1月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六大是中共在国际共运争论中运用统战外交的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共将朝鲜劳动党视作应予团结和支持的'左派',而德国统社党和苏共被则被当作了需要斗争和孤立的'右派'。朝鲜党与中共在会议前后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同统社党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对于中共的一系列行动也亦步亦趋。中朝两党在统社党'六大'前后的协作使得中共更加意识到在国际共运争论中'亲密战友'——朝鲜的重要性,继续维持对朝援助。朝鲜对统社党的斗争态度主要是从自身的对德政策出发。国际共运的分裂也进一步扩大了。
陈弢
关键词:中朝关系
中国同联邦德国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民主德国因素
2013年
从1969年开始,民主德国借助批判中国和联邦德国以贴近苏联,依靠同中国接近以制衡苏联和联邦德国,并限制中国同联邦德国发展关系。与此同时,中国重启了对民主德国的"区别对待政策",双方关系重新开始发展。尽管民主德国最终未能阻止苏联同联邦德国的接近及中国同联邦德国的建交,但民主德国因素在中国同联邦德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阻碍作用,而中国不顾民主德国的反对,与联邦德国建交,事实上是化解了"区别对待政策"所导致的同联邦德国之间的矛盾。
陈弢
中苏破裂背景下的中国和民主德国关系(1964~1966年)被引量:5
2012年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走向分裂,中国与大多数东欧国家的关系也随之波动。其中,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的关系恶化尤为严重。然而从1963年年底开始,出于现实外交利益的考量,民主德国调整了其对华政策。不久后,中共中央也正式做出了争取民主德国、分化德苏关系的决策。此后中国和民主德国在一系列领域进行了合作,是中国和东欧各国关系发展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在中苏关系继续恶化、德苏关系缓和的情况下,中德关系仍可维持,一旦双方公开的意识形态斗争压倒了对国家关系发展的考量,双方关系也难以维系。
陈弢
关键词:中苏分裂
德国当代史研究的重镇:慕尼黑—柏林当代史研究所
2018年
在德国,'当代史'(Zeitgeschichte)研究被看作是研究'同时代人'(Die Epoche der Mitlebenden)的历史。①这一研究时段,主要囊括了从一战结束后到21世纪初的历史。在当代史研究主题下,众多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都设立了有关研究团体。
陈弢
关键词:当代史国际关系史司法机构
访德国当代史研究所柏林分所所长赫尔曼·温特克教授
2018年
在当今德国的冷战国际史和民主德国外交史研究领域,当代史研究所(IfZ)柏林分所现任所长赫尔曼·温特克教授(Hermann Wentker)算得上是对民主德国外交的各个时段、各个地区都有所涉猎的极少数学者之一。温特克1959年出生在西德首都波恩,1990年在以《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目标》一文在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陈弢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当代史赫尔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