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动态增强CT扫描用于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动态增强CT扫描用于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卵巢肿块患者60例,均接受早期动态增强CT扫描,对60例患者动态增强CT扫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动态增强CT扫描情况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A期、C期、V期显著强化率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V期一般强化率显著低于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患者(P <0. 05),但三者的A期、C期一般强化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无强化率显著低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与交界性肿瘤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交界性肿瘤患者的C期显著强化率、V期一般强化率又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无强化率又显著低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二者的A期显著强化率、一般强化率、C期一般强化率、V期显著强化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60例患者动态增强CT扫描情况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55例,达到了91. 7%的诊断符合率。结论:早期动态增强CT扫描用于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高。
- 戴海波张艳伟臧燕谭旭艳
- 关键词:卵巢良恶性肿瘤
-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评价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直接行同步放化疗,B组先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再行同步放化疗,C组仅行根治性放疗。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3年生存率高于B、C组(95.0%vs.85.0%、82.5%),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低于B、C组(P均<0.05)。A组Ⅲ度以上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C组,A组急性直肠毒性、急性膀胱毒性发生率低于B组(P均<0.05)。结论直接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效果优于手术后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且安全性良好。
- 鞠丽丽张荣季莹吴凯华张艳伟余敏敏
-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
- 飞利浦64排螺旋CT血管重建在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生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索飞利浦64排螺旋CT血管重建应用于临床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的价值,并对患者生殖功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经南京市第二医院病理检查证实的121例子宫肌瘤患者和72例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64例子宫肌瘤患者和39例卵巢肿瘤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飞利浦64排螺旋CT血管重建扫描检查,对其扫描结果、动脉显示率、静脉显示率进行比较分析;将未实施CT血管重建扫描的57例卵巢肿瘤患者和33例卵巢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2年内妊娠、自然流产、早产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中,64例子宫肌瘤患者卵巢静脉显示率和动脉显示率低于39例卵巢肿瘤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64例子宫肌瘤患者和39例卵巢肿瘤患者的子宫动脉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103例患者中,2年内成功妊娠34例、自然流产1例、早产0例。对照组90例患者中,2年内成功妊娠27例、自然流产1例、早产1例。两组患者妊娠、自然流产、早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重建扫描检查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患者肿瘤的供血情况,对于临床鉴别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具有积极意义。实施飞利浦64排螺旋CT血管重建检查对患者生殖功能无不良影响,安全可靠。
- 戴海波张艳伟臧燕谭旭艳
- 关键词:螺旋CT血管重建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生殖功能
-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 余敏敏张荣季莹吴凯华鞠丽丽张艳伟
- 丙型肝炎孕妇基因分型现状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了解现阶段南京市丙型肝炎孕妇基因型的分布状况、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13例成功基因分型的丙型肝炎孕妇资料。计量资料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113例中共检测出6种基因型(1b、2a、3a、3b、6a、6n),1b型为主(占76.1%),其次是6型和3型,2型少见,混合型1例(为2型混合6型),未检出4型及5型。随着出生队列的后延,基因1b型占比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35,P<0.001)。教育及就业背景的不同,基因分型占比有差异(χ^(2)=14.74,P<0.001;χ^(2)=19.50,P<0.001);非1b型在教育背景低及无业的人群中占比增高。有输血史及婴幼儿时期住院史的1b型占比较多(χ^(2)=5.57,P=0.018;χ^(2)=5.17,P=0.023);有吸毒史的非1b型占比多(χ^(2)=22.32,P<0.001)。基因1b型和非1b型两组常见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婴幼儿不良结局的孕妇均为基因1b型。结论南京市丙型肝炎孕妇以基因1b型为主,3b型<5%,不同基因亚型的母婴结局无明显差异,故对育龄期女性基因型可不检测,重点在于孕期的管理、健康教育及备孕、产后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治疗。
- 蔡敏丁祎李启秀蒋永骊张艳伟岳欣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基因分型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