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宝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2篇骨骼
  • 2篇X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摄影质量
  • 1篇数字断层融合
  • 1篇数字断层融合...
  • 1篇退变
  • 1篇平台骨折
  • 1篇中心线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退变
  • 1篇胫骨
  • 1篇胫骨骨折

机构

  • 6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金宝
  • 3篇万业达
  • 3篇傅菲
  • 1篇曹健鹏
  • 1篇黄梅
  • 1篇卢艳东
  • 1篇张继扬
  • 1篇周鑫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T血管成像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主-髂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和主-髂动脉范围内各条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天津市天津医院70例因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而进行主-髂-股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确诊为LEAOD患者的图像。采用曲面重建对主-髂动脉范围内各条动脉进行高级血管分析(AVA)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包括SMA主干、腹主动脉(AA)、左侧和右侧髂总动脉(LCIA、RCIA)、左侧和右侧髂内动脉(LIIA、RIIA)、左侧和右侧髂外动脉(LEIA、REIA)〕,选取正常值参考层面和最大狭窄层面,应用软件自动计算重建范围内每条动脉的狭窄率。将患者的影像资料按两种方式分组:①根据SMA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Ⅰ组(狭窄程度≤70%)和Ⅱ组(狭窄程度〉70%);②将不同性别LEAOD患者分别分为中年期组(45~59岁)、老年前期组(60~74岁)和老年期组(75~89岁)。SMA和主-髂动脉范围内各条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结果70例LEAOD患者的SMA狭窄发生率为100%。相关性分析显示,狭窄Ⅰ组(64例)和Ⅱ组(6例)的SMA与AA、LCIA、RCIA、LIIA、RIIA、LEIA、REIA的狭窄程度均不具有相关性(Ⅰ组r值分别为-0.021、0.023、0.023、-0.137、0.182、-0.113、0.141,Ⅱ组r值分别为0.020、-0.560、0.010、0.306、-0.204、-0.381、0.393,均P〉0.05)。在52例男性患者中,中年期组(16例)、老年前期组(27例)和老年期组(9例)SMA与AA、LCIA、RCIA、LIIA、RIIA、LEIA、REIA的狭窄程度均不具有相关性(中年期组r值分别为-0.032、0.024、0.324、0.146、0.312、0.008、0.344,老年前期组r值分别为-0.108、-0.116、-0.040、-0.249、-0.082、-0.052、0.096,老年期组r值分别为0.182、0.311、0.400、0.360、0.688、0.498、0.406,均P〉0.05);在18例女性患者中,老年前期组(11例)和老年
蔡华琦傅菲汪洋李金宝曹健鹏黄梅罗嗣频魏啸晨万业达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肠系膜上动脉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在骨骼肌损伤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分析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I)技术,明确该技术在骨骼肌损伤评估中的应用情况,以期可以对骨骼肌损伤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李金宝
关键词:CT灌注成像骨骼肌损伤
MRI多种功能成像序列在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椎间盘退变是引发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椎间盘退变程度的评估多采用磁共振成像(MRI)的方式,通过MRI检查可明确椎间盘退变情况,但常规MRI诊断仅可评估椎间盘形态学异常,无法量化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近年来,MRI成像序列在临床上的不断发展,为椎间盘退变早期评估提供有利的影像学参考依据。因此,文章从MRI不同成像序列方法在椎间盘退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综述。
李金宝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椎间盘退变
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 DTS)成像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5年1至6月收治的术前行患侧膝关节冠状位DTS成像和正侧位数字x线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 DR) 检查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3例。由两名放射诊断医生阅读x线片,每位读片者独立并连续地对每例患者的膝关节正侧位DR和DTS影像进行Schatzker分型,经过汇总,对结果不一致的分型进行讨论并给出一致的结果。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阅片结果,将两种检查方法的分型结果与术中分型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其一致性。结果15例患者因其他合并损伤、摄片质量不符合要求被排除,28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4例,女14例;年龄25-76岁,平均48.5岁。采用DR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Schatzker分型,19例骨折分型结果与术中分型相符,9例不相符;采用DTS成像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Schatzker分型,26例骨折分型结果与术中分型相符,2例不符;以术中分型为金标准,两种摄影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8%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16)。2例患者两种成像方式的分型结果均与术中分型不符。采用DR影像进行判读,6例患者的骨折严重性受到低估,1例患者的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被漏诊。DR和DTS成像分型结果与术中分型的一致性分别为中度和高度一致(Kappa系数分别为0.604和0.908)。结论采用DR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Schatzker分型,外侧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及外侧平台劈裂性骨折容易漏诊和误诊,采用DTS成像可以获得更高的准确率。
蔡华琦Aabesh Koirala张继扬于锴罗嗣频卢艳东李金宝傅菲周鑫万业达
关键词:胫骨骨折放射摄影术
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准在提高DR摄影质量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进行DR摄影患者,运用美国GEfinium6000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和德国爱哥华DS5503干式激光相机进行检查,运用Radwork6.0诊断软件进行诊断。结果80例患者经重拍重新摆放片例位置,获取的图像在中心线对准受检部位的入射点后对比度和清晰度均较高,同时也清晰地显示了细小结构,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了病变分辨程度的极大加强,获取令人满意的诊断效果;中心线对准DR摄影检查所摄取的胸片甲级片比例96.3%(77/80)显著高于中心线未对准DR摄影检查90.0%(72/80)(P〈0.05),乙级片和废片比例均显著低于中心线未对准DR摄影检查(P〈0.05),胸片曝光量千伏值和毫安,秒均显著低于中心线未对准DR摄影检查(P〈0.05)。 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准能够有效提高DR摄影质量。
李金宝
关键词:X线摄影摄影质量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骨骼系统成像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由于成像原理与CT不同,DTS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有着比CT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又因DTS经重建后生成的是“层”影像,所以在区别3D组织结构方面优于普通X线摄影,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3D信息,同时它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CT。近年来,DTS在骨骼系统成像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DTS在骨折诊断、骨折愈合评价、椎骨骨质评估与骨折风险预测、关节脱位诊断、骨质侵蚀评价和关节置换术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将来可能的应用方向进行综述。
蔡华琦傅菲李金宝魏炜万业达
关键词: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骨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