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伟伟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环境意义
  • 1篇氮循环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氧同位素特征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水位
  • 1篇水位变化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特征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粒度
  • 1篇末次间冰期
  • 1篇近代沉积物
  • 1篇湖泊沉积
  • 1篇火灾
  • 1篇间冰期
  • 1篇黑碳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孙伟伟
  • 2篇沈吉
  • 1篇周川闽
  • 1篇张志杰
  • 1篇陈嵘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藏南羊卓雍错近代沉积物碳酸盐氧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2022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加剧,青藏高原冰川物质负平衡趋势增强,导致众多湖泊水位上升,但位于藏南地区的羊卓雍错,湖泊水位近年来却呈现出显著的波动下降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羊卓雍错YZYC2沉积岩芯(长23 cm)进行Pb活度测定,建立沉积物的年代序列;分析公元1989年以来沉积物全样碳酸盐含量及其氧同位素组成,并结合现代气象及水文观测数据,揭示羊卓雍错沉积物碳酸盐氧同位素(δ^(18)O)的环境意义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YZYC2岩芯碳酸盐矿物以自生成因的文石为主,其含量变化范围为23.3%~39.7%,δ^(18)O值变化范围为-4.7‰~-3.2‰。沉积物碳酸盐δ^(18)O值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较好地记录了近30年来羊卓雍错湖泊水位变化。1989~2019年羊卓雍错水位变化总体由降水与蒸发共同作用下的湖区有效湿度变化主导,同时也可能受到羊湖电站运行的影响。
盛叶子沈吉孙伟伟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水位变化
1960年以来青海湖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分布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19年
对大型湖泊盆地沉积物粒度组成进行研究,有助于解读全球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与其记录的古气候信息。文章对青海湖沉积物粒度时空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采集覆盖大部分湖区的27根近现代沉积岩芯,并对湖心的三根典型沉积岩芯进行了137Cs测定获取沉积岩芯的年龄;基于磁化率地层年龄模式,建立了整个湖区沉积岩芯的年代框架。粒度分析结果显示,青海湖岩芯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呈多峰,以细颗粒沉积为主,其中粉砂含量60%~70%,粘粒组分为10%~35%,砂粒组分低于20%。青海湖沉积物的粒度变化在空间上相对较复杂,中值粒径呈现明显的砂岛附近、西部和西南湖区高,其他湖区低的特征。在时间上,大体上自1960年到2017年呈现变粗的趋势,砂粒组分增多,粘粒组分减少。这些粒度的时空变化可能是受风砂活动、流域土壤侵蚀、河流径流变化、湖平面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而成。
张志杰周玉文陈嵘周川闽孙伟伟
关键词:粒度
日本大沼湖近400年植被变化与氮循环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近百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尤为明显,当前需要从传统的自然因素变化的研究中,部分地转移到人类因素的环境效应中来。湖泊沉积具有沉积连续,沉积速率大,分辨率高,信息量丰富的特点而成为恢复不同时间尺度环...
孙伟伟沈吉张恩楼Onuma research group
关键词:植被变化氮循环
末次间冰期以来兴凯湖黑碳的沉积记录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5
2020年
在我国东北地区,黑碳记录较少,尤其是长时间尺度记录,区域火灾如何响应于气候变化还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兴凯湖XK08-A2钻孔约336 cm岩芯,共136个沉积物样品的黑碳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石英光释光和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结果,探讨了末次间冰期以来东北地区火灾历史与古环境的联系。兴凯湖沉积物黑碳含量的平均值在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以及全新世分别为0.51±0.10‰、0.68±0.15‰和0.71±0.20‰。兴凯湖沉积物中黑碳含量从下向上呈增加趋势,表明末次间冰期区域火灾的发生频次较低、规模较小,末次冰期火灾的频次升高、规模越来越大,全新世阶段火灾的频次和规模与末次冰期相当。这些变化与轨道尺度东亚夏季风进退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从末次间冰期到末次冰期,东亚夏季风变化是东北地区火灾发生的主要控制因素。强盛的东亚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促进了低洼地区湿地沼泽的发育,缩短了火风险期,致使发生大规模火灾的概率较低。自然背景下季风降水主导我国东北地区火灾的发生,与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一致,但与欧美地区受温度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全新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虽然东亚夏季风增强,但是区域大规模火灾发生的概率已达到末次冰期的水平。
孙伟伟沈吉
关键词:黑碳火灾气候变化湖泊沉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