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倩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北石油管理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肿瘤
  • 3篇加权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形态学
  • 2篇血管
  • 2篇胰腺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疗效
  • 2篇临床影像
  • 2篇临床影像学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化疗

机构

  • 9篇华北石油管理...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华北油田

作者

  • 11篇徐倩
  • 5篇郭志军
  • 5篇陈艳芳
  • 5篇赵宝宏
  • 4篇迟红卫
  • 4篇路俊英
  • 3篇任进军
  • 3篇蔺强
  • 3篇曾艳红
  • 3篇杨志明
  • 2篇张玉环
  • 2篇郭志军
  • 2篇刘海涛
  • 2篇王景超
  • 2篇王藏海
  • 1篇门明
  • 1篇周海涛
  • 1篇王建新
  • 1篇白泽梅
  • 1篇王淑萍

传媒

  • 4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排螺旋CT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对比测量研究
2018年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技术获得心脏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图像,以心脏四心腔分界线为测量基线,对比分析心脏两时相各心腔正常值范围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健康受检者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CT图像,分别测量并统计得到各心腔的左右径(RL)与前后径(AP)的95%可信区间(95%CI),并对各心腔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左、右心房AP与RL在收缩末期大于舒张末期(P<0.05),左、右心室RL与AP在舒张末期大于收缩末期(P<0.05)。左/右心房RL径线比值、左/右心室RL径线比值、左/右心室AP径线比值均大于1,并且收缩末期大于舒张末期(P<0.05)。左/右心房AP径线比值小于1,收缩末期小于舒张末期(P<0.05)。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对比,左心房RL:AP值两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所测各心腔参数比值变化两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角(β)在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量心脏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的各径线值及β角大小,利用多排螺旋CT能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及95%CI,并初步得出心腔径线的范围与上限值,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利用非增强胸部CT图像观测各心腔大小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倩郭志军冯文秋赵宝宏刘海涛蔺强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心脏形态学
夹层动脉瘤影像学研究及其患者转运风险影像学评估
郭志军訾学荣徐倩路俊英王建新陈艳芳蔺强刘海涛赵宝宏张玉环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病的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最为凶险的是主动脉破裂可致出血性休克、急性心包填塞,导致患者突然死亡。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转运是一般地方医院面临的普遍问题,从而转运的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又是主动脉夹层破...
关键词: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临床影像学心血管病
年龄与性别对心脏形态学影响多排螺旋CT测量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最佳期相自动选择技术(Best phase),获得心脏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图像,进一步探讨年龄、性别对心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3种方案对11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分组。方案一:按年龄分为A组(≥60岁,49例)和B组(<60岁,69例);方案二:按性别分为C组(男,54例)、D组(女,64例);方案三:综合性别与年龄因素分为四组:a组(男,年龄≥60岁,20例),b组(男,年龄<60岁,34例),c组(女,年龄≥60岁,29例),d组(女,年龄<60岁,35例)。利用Best phase技术所获得的心脏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CT图像,测量对比分析各心腔大小。结果:两期CT图像测量指标组间对比:A组左心房各指标均大于B组(P<0.05);C组左、右心室各指标均大于D组(P<0.05);d组左心室各指标小于其它三组(P<0.05),d组左心房舒张末期各指标也小于其它3组(P<0.05),d组收缩末期各指标小于a组和c组(P<0.05),b组右心室各指标均大于c组和d组(P<0.05)。结论:通过对多排螺旋CT Best phase技术获得心脏图像进行测量分析,随着年龄增大,左房增大明显,男性两心室明显大于女性。
徐倩郭志军白泽梅赵宝宏周海涛崔继岩
关键词:心脏
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颅脑MRI结构和功能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颅脑MRI结构和功能特征。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分为合并MCI患者(T2DM-MCI组)60例和认知正常的T2DM组患者60例,同时纳入健康体检的6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对象进行颅脑MRI检查,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听觉语言学习测验(AVLT)、数字广度测试(DST)、言语流畅测验(VFT)及连线测试(TMT)]。对比三组认知功能、颅脑MRI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各种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的认知功能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和T2DM组,T2DM-MCI组表现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脑白质总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MCI组脑灰质总体积较T2DM组、对照组减少,且T2DM组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颞上回、颞中回、梭状回、额上回、内侧额叶、楔前叶区域显示灰质体积显著减少,T2DM-MCI组除上述脑区外有更加广泛的脑灰质体积萎缩,并且在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和钩回边缘系统出现灰质体积的下降。与T2DM组相比,T2DM-MCI组仅在左侧颞中回灰质体积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见脑灰质萎缩,其中颞中回的萎缩程度可能反映了认知损害的严重程度。
梁飞王佳伟徐倩
关键词: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磁共振成像
钆喷酸葡胺对肝实质及肝内常见恶性病变T_2加权成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研究使用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前/后肝实质及肝内常见恶性病变T_2WI信号的变化,探讨优化肝脏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流程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正常对照组89例和临床诊断明确的肝内常见恶性病变42例(其中肝癌19例、肝转移瘤23例),增强前后分别行T_2WI序列扫描,对T_2WI信号变化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正常肝实质、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瘤增强后T_2WI信号轻度减低,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对正常肝实质、肝癌、肝转移瘤3组间增强扫描前后T_2WI信号差值进行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信号下降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前后对比,肝内常见恶性病变T_2WI信号值与其周围正常肝实质T_2WI信号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肝实质及肝内常见恶性病变因受对比剂影响,增强后T_2WI强化程度减低,但对于肝内常见恶性病变的检出影响不大,从而说明增强后行MRI检查是可行的。
赵宝宏徐倩曾艳红郭志军蔺强张玉环
关键词:肝肿瘤
Ⅱ型糖尿病胰腺形态64排VCT测量及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利用64排VCT观察糖尿病患者胰腺密度及体积变化,并探讨其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42例健康志愿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首先利用CT轴位图像对两组胰腺体积及平均密度进行对比,其次对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密度及体积分别与餐前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志愿者之间胰腺平均密度及胰腺体积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糖尿病患者胰腺平均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3.48,P<0.01),体积显著萎缩(t=3.30,P<0.01);糖尿病患者组胰腺平均密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51,P<0.05),胰腺体积与病程呈明显负相关(r=-0.693,P<0.01)。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胰腺平均密度随之减低,胰腺体积缩小,提示糖尿病病程是影响胰腺平均密度及体积的重要因素。多层螺旋CT可以精细直观地显示胰腺形态变化,可作为临床医师评价糖尿病病情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曾艳红任进军杨志明王景超路俊英徐倩王淑萍
关键词:胰腺
2型糖尿病64排VCT胰腺相关参数的测量与评价
曾艳红任进军陈艳芳门明迟红卫訾学荣杨志明王景超路俊英徐倩
2型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病变,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胰腺形态异常,国内外此类报道非常少。课题通过CT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形态方面的观察,找到胰腺脂肪浸润、胰腺体积与2...
关键词:
关键词:临床影像学
应用表观扩散系数值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次接受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根据化疗第2周期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26例。于化疗前1周和化疗第1周期、第2周期分别行MRI常规平扫及DW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的ADC值和最大径,分析1周期后ADC值变化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有效组第1周期ADC值增长率高于无效组;两组ADC值于化疗后明显升高,肿瘤最大径明显降低;有效组化疗第1周期后ADC值增长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以ADC值升高8.5%作为诊断分界点,敏感性87.5%,特异性为83.3%。结论通过化疗后病灶ADC值升高的幅度能够早于肿块长径的变化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效果。
迟红卫王藏海杨志明任进军徐倩陈艳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估肺癌化疗效果方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14%,在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病因中居首位。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病变已属晚期,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因此早期了解肺癌的放化疗效果,使患者在早期停用无效的抗肿瘤药,避免药物的毒副反应,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陈艳芳王藏海迟红卫曾艳红徐倩郭志军
关键词:肺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1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女,30岁。主因右腰部阵发性钝痛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阵发性钝痛,休息后缓解,后反复发作,1周前加重就诊。入院后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示右肾中下极见类圆形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欠清,大小约7.1cm×5.4cm×6.0cm,CT值约15~38HU,病灶内见多个囊样结构,肿块主体位于肾实质内,下部部分突出肾轮廓外,邻近肾皮质受压变薄,肾盂及肾盏可见受压(图1)。
徐倩冯文秋郭志军
关键词:肾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