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萍
- 作品数:17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头部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头部MRA或CTA检查,对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2015.8-2015.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 孟凡萍顾育明王勤鹰陆静珏詹青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成像
- 从经筋气血理论指导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
- 目的:在经筋气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评价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今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 孟凡萍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疗法症状体征颈肩部疼痛
- 针刺联合肺康复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肺康复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肺炎规范化药物治疗和肺炎常规护理,对照组另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另给予针刺联合肺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4周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发热、便秘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咳痰、哮鸣、气短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随访,对照组死亡1例,生存率为96.67%,治疗组死亡0例,生存率为100.00%,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肺康复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金国华陆静珏周一心孟凡萍钟萍
-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针刺疗法
- 脑安宁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肝肾不足型失眠病人睡眠质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脑安宁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肝肾不足型失眠病人睡眠质量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9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肝肾不足型失眠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病人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安宁合剂口服,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肝肾不足证候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客观睡眠质量及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2,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和血清N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GABA、5-HT水平高于治疗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安宁合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肝肾不足型失眠疗效确切,可改善病人临床证候、睡眠质量和神经递质水平。
- 秦勇周一心孟凡萍王枫余敏凌雪辉许春立蒋瑞冲王琦伟许文杰
- 关键词:失眠肝肾不足睡眠质量神经递质
-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合并心电图异常病人影响的观察
- 目的 分析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合并心电图异常病人的心功能变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日均住院费用、抗生素使用率等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我院神经康复科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疾病的常规治...
- 金国华孟凡萍庄燕张贞王勤鹰余敏姜嘟嘟顾勤陆静珏詹青
-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心电图异常
- 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治疗周期均为6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后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SPIEGEL睡眠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根据PSQI减分率评估临床疗效,根据中医症状积分减分率评估中医证候疗效,统计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完成研究42例,对照组完成研究41例。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SQI、SPIEGEL、HAMD-17、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6周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为92.7%(38/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5%(38/42),对照组为70.7%(29/4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及特殊不适反应。结论补肾活血汤较艾司唑仑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中医症状及伴有的焦虑、抑郁情绪,且安全性较好。
- 刘剑锋孟凡萍金国华刘增雪周一心
- 关键词:补肾活血汤慢性失眠症血瘀抑郁
- 从虚论治失眠共病抑郁
- 2023年
- 失眠是一种心身疾病,长期失眠不仅造成机体的生理损害,还会引发抑郁等心理障碍,给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带来极大损害,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该病疗效良好且无不良反应。周一心教授临证发现失眠共病抑郁病因多与虚证相关,如气虚、血虚、阳虚,治疗时要从虚论治,特此从病因病机、临证辨治、病案举隅三方面来详细阐述失眠共病抑郁病症和周老师用药特点及经验。
- 张娟孟凡萍刘增雪周一心
- 关键词:失眠不寐抑郁共病名医经验
- 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趋势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背景我国居民精神障碍死亡相关流行病学分析较少,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健康信息化较为完善,能够为深层次分析居民更小分类的疾病特征和死亡原因提供数据支撑,且分析上海市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趋势有助于了解当地女性精神障碍疾病负担。目的分析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居民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及其趋势。方法整理2005—2021年浦东新区全人口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当地女性居民精神障碍死亡情况,并采用Joinpo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1165例,占同期总死亡人数的0.32%,粗死亡率为4.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5/10万。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粗死亡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3.05%,P=0.002),2012—2021年呈上升趋势(APC=7.66%,P=0.012);标化死亡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6.79%,P<0.001),2005—2021年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4.93%,P=0.009);减寿率2005—2012年呈下降趋势(APC=-13.79%,P<0.001),2012—2021年呈上升趋势(APC=6.93%,P=0.011)。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死亡年龄为50.8~105.8岁,死亡年龄分布以≥80岁为主(79.48%),且≥80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0.98%,P=0.027);70~79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为16.57%,其死亡比例(AAPC=-5.13%,P=0.026)、粗死亡率(AAPC=-7.20%,P=0.003)和减寿率(AAPC=-6.89%,P=0.005)整体均呈下降趋势。结论2005—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精神障碍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高龄(≥80岁)女性精神障碍死亡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高龄女性居民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值得当地重点关注,促进高龄女性精神健康有益于提高当地女性健康水平。
- 沈定毅李小攀孟凡萍陆静珏周一心吕军
- 关键词:死亡率健康老龄化女性
-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分析治疗前后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改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幅度优于传统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较头针后平衡功能训练更有利于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 孟凡萍刘增雪陆静珏黄春红
- 关键词: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
- 失眠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2
- 2019年
-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与抑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失眠和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两者常以共病的形式表现出来。失眠不仅是抑郁的一个症状,也是引起抑郁的重要因素。长期失眠会加重抑郁,影响抑郁的康复与愈后;抑郁患者就诊主诉也常以失眠为主。两者之间关系较为密切。明确失眠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 刘剑锋孟凡萍周一心
- 关键词: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