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华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哈姆莱特
  • 1篇底层女性
  • 1篇性意识
  • 1篇意蕴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人性
  • 1篇审美
  • 1篇审美价值
  • 1篇同一性
  • 1篇女性
  • 1篇宗教
  • 1篇宗教意识
  • 1篇文学
  • 1篇小说
  • 1篇美学
  • 1篇美学意蕴
  • 1篇母性
  • 1篇母性意识
  • 1篇呐喊

机构

  • 4篇内蒙古教育学...

作者

  • 4篇马晓华

传媒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电大学...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沉浮的世界——高尔基小说中底层女性形象的美学意蕴被引量:1
1997年
高尔基把底层女性形象放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上,塑造了传奇型、蒙昧型、迷惘型和自主型四类女性形象,系统地展示了底层女性的精神成长历程,并对她们的宗教意识、母性意识进行了新的探索。
马晓华
关键词:底层女性宗教意识母性意识
“解冻”文学与中国新时期十年文学的同一性
1998年
中国新时期十年文学与苏联“解冻”文学代表着中苏当代文学的新时期,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在二者的对比分析中揭示社会政治、道德观念、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制约作用,着重指出它们在文学主潮、文学观念与文学风格上所表现的同一性,以及两个民族对文学审美价值的重新思考。
马晓华
关键词:同一性审美价值
世纪末的“呐喊”——余杰与摩罗作品的精神建构
2000年
马晓华
关键词:传统知识分子哈姆莱特反叛精神内蒙古教育
哈姆莱特:一个多重人性的复合体——再谈哈姆莱特之谜
1997年
哈姆莱特之谜的形成,是没有揭示出哈姆莱特形象的丰富内涵导致的.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美学探索、道德探索和宗教意识的载体,是多种观念的复合体.哈姆莱特的典型意义在于揭示人与命运的冲突,展示了人类的理性与人性的弱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思辨精神.哈姆莱特的性格集中展现了人性的特征.
马晓华
关键词:哈姆莱特复合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