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杰
-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柴达木路乐河地区新生代碎屑组分变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指示被引量:4
- 2017年
- 碎屑组分变化是反映盆地物源演化历程的重要物质表现。路乐河地区作为柴达木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地层记载着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青藏高原北缘造山带的构造隆升过程。高长石组分含量、物源方向及毗邻山脉岩性对比揭示,路乐河物源主要受南祁连和赛什腾山控制,其碎屑组分变化对毗邻造山带构造活动具有很好的耦合性。新生代53.5~2.9Ma期间,路乐河地区存在3次物源转换事件,发生时间依次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及高原内部构造隆升事件相吻合。其中早期50.1~46.6Ma,南祁连山的快速抬升是对大陆初始碰撞的远程响应;44.5Ma,高原以垂向增生和推覆构造发育为特点,赛北断裂高速剥露,致使路乐河地区物源发生转变;渐新世末期(22.6Ma),青藏高原准同时整体隆升,赛什腾山和南祁连山协同为路乐河地区供给沉积物。所获认识为深入了解高原隆升演化和板块碰撞远程效应提供新的沉积依据。
- 李高杰伊海生夏国清杨嘉宝
- 关键词:碎屑组分构造隆升
- 南羌塘坳陷布曲组油藏带特征及空间演化规律被引量:5
- 2017年
- 南羌塘坳陷大面积出露中侏罗统布曲组油藏带,为了了解布曲组油层地下隐伏特征,查明油气富集规律,根据油藏带地质产状、发育层位、沉积序列及空间分布等特征,结合油藏带形成时的古地理格架,研究了油藏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油藏带平面上集中分布于隆鄂尼、昂达尔错和赛仁等3个区块,并以东西向稳定线状展布为特征,成层性好;油层内部可见大量礁滩相残余构造,常与介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及砂屑灰岩相伴生,显示出典型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特征,其形成与演化受沉积相带和海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在布曲组沉积早期,台缘浅滩位于南羌塘坳陷南缘塞仁—昂罢存咚一带;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沉积相带发生退积,向北依次形成晓嘎晓那—日尕尔保、扎仁—冬浪啪和日阿梗—噢纵等一系列线状分布的台地边缘相沉积;在布曲组沉积晚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向南进积扩展,形成隆鄂尼区块上部礁滩相沉积。
- 夏国清伊海生李高杰金峰季长军李启来
- 关键词:空间展布布曲组
- 新疆准噶尔北塔山地区晚石炭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3
- 2015年
- 新疆北塔山地区作为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故可以作为研究准噶尔地区构造演化的理想场所。北塔山地区晚石炭世侵入岩类型复杂,早期岩体多为闪长岩类,后期岩体以花岗岩为主,是原始岩浆不同时期演化形成的一套岩石序列,且岩浆具有明显壳幔混合源的特征。在地球化学特征上,里特曼指数σ<3.3、A/CNK<1.1、w(P2O5)<0.65%、Fe2O3/FeO>0.4,岩石相对富集LILE和亏损HFSE,均表现典型Ⅰ型花岗岩类的特征。然而进一步研究显示,晚期侵入体富硅富碱,高钾、低钙铁镁含量的特点指示其为碱性花岗岩的性质,表明北塔山地区在晚石炭世末期经历了由挤压碰撞向后碰撞伸展环境的转变,且转换时限为(290.4±3.2)Ma或更早。所获认识为进一步探讨准噶尔地区及中亚造山带构造环境的演化提供了依据。
- 李高杰潘硕侯宇
- 关键词:碱性花岗岩构造环境后碰撞
- 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评价及沉积相分析
- 羌塘盆地作为我国第二大海相盆地,位于全球油气富集的特斯构造域东段,具有广阔的油气资源前景。自晚古生代以来,羌塘盆地经历了多次海水进退事件,形成有多套泥岩和碳酸盐烃源岩,其中生烃潜力最强的泥质烃源层要属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
- 李高杰
- 关键词:上三叠统烃源岩沉积相分析油气勘探
- 西藏安多地区上侏罗统碳同位素波动与古环境研究
- 全球碳循环是影响地球上所有表层储库的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系统之一,具有复杂的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调节和推动气候短周期和长周期的变化。侏罗纪特别是中、晚侏罗世是全球古板块重组的时期,也是中生代古海洋、古气...
- 李高杰
- 关键词:晚侏罗世古海洋
- 文献传递
- 西藏中部尼玛盆地油页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 正构烷烃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生物标志物,广泛分布于菌藻,水生高等植物及陆源高等植物的生物体内,具有分子结构易区分和不易分解等特点常被用来作为气候及环境的变迁过程的指标之一。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显著,本文通...
- 陈云伊海生李高杰夏国清
- 关键词:正构烷烃古环境气候演化
- 楚雄盆地白垩纪晚期盐湖风成砂微观组构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典型温室气候期,受区域古地形叠加影响,在东亚地区促成了广泛的干旱气候带,并伴有大面积出露的古沙漠和蒸发岩沉积,而楚雄盆地上白垩统江底河组即为该时期形成的一套干盐湖相红色碎屑岩夹膏盐沉积。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分析,对江底河组砂岩石英颗粒结构形态及表面微形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楚雄盆地江底河组砂岩的石英颗粒具有高磨圆度和分选性、碟形撞击坑、“沙漠漆”以及强化学作用溶蚀孔(洞)群等现象,展现出风成砂的典型特征。同时基于石英颗粒表面机械作用、化学(溶蚀、沉淀)作用及其组合特征,系统总结了石英颗粒在不同沉积阶段和环境背景下,其表面微形貌特征的演化规律。这项研究有助于对盐湖环境中风成砂的特征以及风成沉积和水成沉积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
- 汤海磊梁瑞伊海生李高杰
- 关键词:石英颗粒
- 西藏南羌塘坳陷泥质烃源岩评价及有利生烃区预测被引量:13
- 2020年
- 羌塘盆地是中国特提斯域面积最大、最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盆地内沉积有多套泥质烃源岩层,其中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中—下侏罗统曲色—色哇组以及上侏罗统安多组三个层段生烃潜力巨大。本文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南羌塘坳陷中生界上述三套泥质烃源岩层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并对它们的生烃有利区进行了预测,探讨了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结果显示土门格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偏低,有机质类型主为Ⅱ型,热演化程度较高,整体为差—中等生油岩,主力生烃坳陷位于分布在双湖多普勒乃—查郎拉和安多达卓玛—土门一带;曲色—色哇组有机质类型较好(Ⅱ1型),但有机质丰度偏低,且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属差生油岩,有利生烃区主要位于西部昂达尔错、中部扎曲乡和东部达玛尔地区,同时在双湖毕洛错地区发育一个相对局限的优质烃源岩区;安多组有机质丰度高,且有机质类型好(Ⅱ1型),处于生油高峰的成熟阶段,为好生油岩,但分布局限,主要位于安多114道班地区。沉积环境是南羌塘坳陷优质泥质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土门格拉组时期,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以及海—陆过渡环境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为该套优质泥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对于曲色—色哇组,广海边缘外陆棚体系不利于有机碳的沉积和埋藏,而相对局限的障壁—潟湖沉积环境则是优质烃源岩的有利形成区;上侏罗统安多组深水台沟相低能、静水的还原环境,以及浅水区稳定的有机质供给促进了该区富有机质黑色岩系的形成。这些研究对进一步明确羌塘盆地主力烃源岩特征与分布及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李高杰李高杰夏国清伊海生杨嘉宝
- 关键词:羌塘盆地中生界
-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油藏带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历史被引量:13
- 2016年
- 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含油白云岩中发育有大量与烃类活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其记录了油藏带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过程。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和均一温度测试,并划分了油藏带原油类型,讨论了油气充注过程。结果表明:1油藏带表现出多幕次油气聚集成藏特征,存在4类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包裹体和1类干气包裹体充注,尽管4类原油包裹体在隆鄂尼区块和昂达尔错区块的显微荧光颜色存在差异,但光谱波峰形态相似,而主峰波长和红绿熵参数则明显不同,推测其来自同一烃源岩的不同成熟度阶段。2油藏带主成藏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是盆地经历最大埋深阶段油气充注时期;但在早白垩世时期,局部的构造活动导致原生油藏发生二次调整,油包裹体呈非均一相,平均均一温度和盐度均发生变化;新近纪中晚期(盆地第二次生烃高峰时期),差异性沉陷或局部的热异常致使部分油气转化成干气,并伴随流体运移、捕获、充注于白云石颗粒和方解石胶结物中。
- 夏国清季长军杨伟吴驰华伊海生张帅李启来李高杰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布曲组
- 滇西兰坪盆地云龙地区中白垩世风成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李高杰吴驰华伊海生夏国清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