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露消毒丹辅助治疗小儿急性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辅助治疗对小儿急性重症手足口病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收治的急性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共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两组急性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利巴韦林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及甘露醇脱水等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用甘露消毒丹治疗,1疗程为7天。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体温、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结果:对照组显效16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83.64%;试验组显效31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90.9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5)。对照组患儿体温、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的时间分别为(3.59±1.46)天、(4.48±1.61)天及(5.88±1.71)天;试验组分别为(2.84±1.35)天、(3.57±1.58)天及(5.07±1.78)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97,P=0.006;t=2.992,P=0.003;t=2.434,P=0.017)。结论:甘露消毒丹辅助治疗小儿急性重症手足口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儿发热、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的时间,减少院内死亡及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代晶宋维海
- 关键词:甘露消毒丹重症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 小青龙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小青龙汤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小青龙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痰液量。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00%(P<0.05);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痰液量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小青龙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较好,不仅能改善患儿的病情,还能促使患儿加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代晶宋维海
- 关键词: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
- 皮内针法对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皮内针法对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接诊的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79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皮内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口干眼干客观指标、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唾液流率及Schirmer氏泪液试验结果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G、补体C3、补体C4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CRP及IL-6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较单独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其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 周春言李琴王福祖张玉兰张文广宋维海星媛庄志毅贺明元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皮内针气阴两虚
- 李琴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
- 李琴教授运用中医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分期分型辨治,初期、活动期多为风湿热痹型,治宜清热解、疏风除湿、活血通络,方用藤龙汤+白虎加桂枝汤;早、中期多为风寒湿痹阻型,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方用散寒通络汤;中晚期多为痰瘀痹阻型...
- 宋维海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 温阳补肾法对高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温阳补肾法对高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高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温阳补肾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健康状况评定量表(HAQ)评分和DAS28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3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关节功能分级和20m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HAQ评分、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补肾法治疗高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同时能明显增加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
- 宋维海李琴王福祖陶文学关却才让
- 关键词:温阳补肾法类风湿关节炎骨痹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25羟维生素D3
- 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的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51例,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效率(98.04%)高于对照组(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类风湿因子(RF)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治疗中采用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其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庄志毅宋维海张文广严婕
- 关键词:当归拈痛汤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
- 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中药当归拈痛汤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自2014年9月~2016年9月入青海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97例和对照组9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片,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药当归拈痛汤,同时服用布洛芬片,7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时间、肿胀数、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症状体征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抗环瓜氨酸(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等理化指标,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在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症状和体征方面,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RP、RF、ESR、抗CCP值在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CRP、RF、ESR值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抗CCP值对比,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大小便正常,心肝肾等功能正常。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方面,两组患者在消化道的不良反应率方面的比较,研究组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当归拈痛汤和西药都具有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效果,但中西药结合更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的主要理化指标,不良反应也较少,对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 王福祖李琴宋维海关却才让LI Jia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当归拈痛汤湿热痹阻证
- 小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小针刀治疗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 对科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且愿意接受针刀治疗的60例患者行针刀治疗加药物、物理治疗(针刀组),对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60例患者行药物、物理治疗(对照组).治疗后随访时...
- 宋维海李琴马辉中王福祖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药并用小针刀
-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小儿夏季腹泻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小儿夏季腹泻的临床效果,从而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夏季腹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药联合针灸的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有效率为86.2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为(32.53±4.24)小时,平均脱水纠正时间为(27.35±4.27)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3.75±1.45)天,对照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为(46.26±5.34)小时,平均脱水纠正时间为(41.64±4.99)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5.35±1.75)天。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小儿夏季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恢复快,值得推广。
- 代晶宋维海
- 关键词:中药针灸小儿腹泻
- 加味芍甘附子汤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加味芍甘附子汤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芍甘附子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指数为(4.22±1.09)cm、关节疼痛指数为(4.15±1.14)分、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为(0.63±0.04)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上僵硬时间(0.36±0.08)h、15 m步行时间(12.59±3.34)s,均短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类风湿因子(RF)水平(43.52±1.37)IU/m L、C反应蛋白(CRP)水平(12.36±2.05)mm/h、血沉(ESR)水平(12.70±1.01)mg/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芍甘附子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关节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宋维海代晶
- 关键词: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