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文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传统护理与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9
- 2015年
-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时应用传统护理和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该研究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实行本院根据JCI标准制定的护理临床路径。按照该院自拟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康复效果和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和决定性治疗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9.07%(34/43),低于观察组的95.35%(41/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护理比较,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 潘晓文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满意度
- 心肺复苏中外周血B型钠尿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动态变化与心肺复苏(CPR)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67例心搏骤停后CPR患者,依据复苏效果分为三组,A组(33例):CPR30min,无效死亡;B组(20例):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h,但最终死亡;C组(14例):复苏成功,存活出院;选择2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于CPR即刻(0h)、3、6、12和24h留取静脉血,检测BNP水平,比较各组患者该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CPR初期,A、B、C三组BNP无明显激活,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于CPR3h激活程度与C组接近,于CPR6h显著激活,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持续至24h;C组于CPR3h激活,6h达峰值,24h降至较低水平。结论CPR过程中,BNP的激活呈动态变化,患者CPR后出现了心功能不全。BNP的早期激活对机体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BNP大量持续表达可能提示CPR患者心力衰竭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心功能不全、提高心排血量、改善重要脏器血液灌注可能成为提高CPR成功的主要方法之一。
- 王金高黄继义吴伟程孔德全杨成彬潘晓文
- 关键词:心搏骤停B型钠尿肽
- 一种用于伤口创伤的氧疗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伤口创伤的氧疗装置,包括外壳、弹性膜、密封贴和氧气袋,所述密封贴与外壳下端外边缘密封连接,所述弹性膜设于外壳内,所述弹性膜边缘处与外壳下端内边缘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贴内设有通气孔...
- 李伟潘晓文
- 文献传递
- 急危重症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的设计与效果评价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3—6月选取厦门学院2016级4年制护理本科生5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采用Jeffries模拟教学设计量表(SDS)和小组开放式访谈评价学习效果。结果56名学生模拟教学自信心得分(3.80±0.80)分、满意度(4.00±0.62)分。小组访谈显示学生直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情境中,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反思模拟中的操作失误,引发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结论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采用高仿真模拟教学可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满意度高,具有可行性。
- 孙建玲孙立明张梅霓朱海华沈伟耿陈海宾潘晓文林秧
- 关键词:急危重症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 循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细致分析糖尿病患者急救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来自2018年1-11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急救的糖尿病患者(62例),按照双色球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循证护理干预,探索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血糖指标明显较好,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干预使用于糖尿病患者急救中,可提前抢救成功率,能够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 潘晓文
-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循证护理干预急救
- 急诊留观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探讨
- 目的 探讨急诊留观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方法 总结针对2011-2012两年急诊留观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采取的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加强病房管理,对病人进行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学习...
- 潘晓文
- 心肺复苏中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患者外周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动态变化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探讨患者CPR后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鉴别方法。方法选择26例CPR且自主循环恢复(ROSC)〉24h的患者,于入院后CPRO(即刻)、4、8、12、16、20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CK—MB、cTnI活性,ROSC后每隔2h复查心电图,CK—MB、cTnI活性升高并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可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即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无ST段抬高者(C组,5例)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流通畅、未发现梗塞者列为A组(15例);若冠脉主干或分支发现梗塞,出现心肌梗死,即列为B组(6例);D组为15例健康体检者。对各组患者CK—MB、cTnI的动态变化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CK—MB、cTnI于CPR4h开始升高,CK—MB于12h达峰值,cTnI于16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ROSC即刻心电图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之后迅速下降,于ROSC 2h ST段降幅多超过50%。B组CK—MB、cTnI于CPR4h开始升高,20h内逐渐升高;心电图于ROSC即刻出现多导联ST段抬高,2h后升高的ST段进一步上移。C组CK—MB、cTnI于CPR后逐渐升高,分别于CPR后12h、16h达峰值;心电图ST段压低或无明显偏移。D组CK—MB、cTnI在正常范围内表达,心电图ST段无明显偏移。结论CPR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部分患者出现了急性STEMI。CK—MB、cTnI在CPR后逐渐升高,但对心肌损伤与STEMI的早期鉴别无特异性价值。相对而言,心电图具有较早的预测价值:抬高的ST段于ROSC2h回降〉50%以上,或CK—MB、cTnI酶峰分别前移至CPR 12h或16h内多提示心肌损伤;而ROSC 2h后ST段无回降趋势或CPR20h内CK—MB、cTnI逐渐升高多提示合并STEMI,此时需行紧急溶栓�
- 王金高孔德全黄妍黄继义张自立吴伟程潘晓文
-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损伤
- 临床护士睡前拖延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睡前拖延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247名临床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上床拖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睡前拖延得分为(27.44±3.29)分。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科室、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有无子女及睡眠时长7个因素对临床护士的睡前拖延行为有影响(P<0.05)。结论:科室、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有无子女及睡眠时长等均为临床护士睡前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应从上述各方面入手,针对性地改善临床护士的睡前拖延行为。
- 赵利梅蔡红侠潘晓文林慧娟黄华玲吕丽敏孙静梁峰单春雨
- 关键词:临床护士影响因素
- 追踪方法学持续质量改进结合变频工作制干预改善门急诊输液室输液护理质量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将追踪方法学与变频工作制干预联合运用于门急诊输液室输液护理, 探究其对输液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组建输液护理评审小组, 以追踪方法学原理为指导, 追踪门急诊输液室输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改进, 同时采取变频工作制, 分析我院门急诊输液室两种干预方式联合实施前(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与实施后(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的效果, 比较输液护理质量及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实施前比, 实施后门急诊输液室输液护理质量评分表各维度评分均提高, 输液并发症发生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急诊输液室输液护理质量管理中联合运用追踪方法学与变频工作制能有效降低门急诊输液室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输液护理质量。
- 李伟潘晓文
- 关键词:门急诊输液室输液护理护理管理质量
- 医护一体化阶段性预防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究医护一体化阶段性预防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阶段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功能缓解、营养状态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缓解情况以及干预后营养状态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负性情绪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阶段性预防护理可有效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及胃肠道并发症,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改善营养状况。
- 康宝妹潘晓文
-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护理急性胰腺炎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