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杨

作品数:16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突变
  • 4篇超声
  • 3篇血糖
  • 3篇预后
  • 3篇颅脑
  • 3篇颅脑创伤
  • 3篇脑创伤
  • 3篇基因
  • 3篇超声引导
  • 3篇创伤
  • 2篇断指
  • 2篇断指再植
  • 2篇再植
  • 2篇再植术
  • 2篇再植术后
  • 2篇伤患者
  • 2篇术后
  • 2篇细胞
  • 2篇颅脑创伤患者
  • 2篇脑创伤患者

机构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糖尿病...
  • 1篇华市人民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徐杨
  • 5篇章振林
  • 5篇胡锦
  • 4篇奚才华
  • 4篇姚海军
  • 3篇刘永
  • 3篇周良辅
  • 2篇孙一睿
  • 2篇姚军
  • 2篇岳华
  • 2篇吴军珍
  • 2篇周健
  • 2篇田恒力
  • 1篇陆蔚
  • 1篇顾洁梅
  • 1篇崔德荣
  • 1篇李丽
  • 1篇赵达强
  • 1篇何进卫
  • 1篇汪纯

传媒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化胰岛素治疗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强化胰岛素治疗是一种将ICU重症患者的系统血糖严格控制在4.4~6.1mmol/L的胰岛素冲击疗法。该疗法在有效降低部分重症患者死亡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低血糖症的发生几率。重型颅脑创伤后出现系统循环血糖应激性升高并不意味大脑糖供给充足。在患者高血糖症出现的同时伴有相同程度的应激性颅内糖代谢率升高,脑组织供能需求增大。若此时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将系统循环血糖控制在较低范围,将导致大脑摄糖不足,严重时则造成持续的大脑缺能量性代谢不良,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时应慎重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将其波动范围更宽的定位在6.0~10.0mmol/L之间。
徐杨胡锦周良辅
关键词:颅脑创伤高血糖症强化胰岛素治疗预后
我国首例MYH3基因新突变导致远端关节挛缩综合征2B型一家系
徐杨章振林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被引量:12
2010年
脑损伤后持续的高血糖增加了重症患者的残死率,是预示不良神经系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mtonngsystem,CGMS)是一种新兴的持续监测患者血糖的技术,已被证实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本研究应用CGMS动态监测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探讨其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价值和前景。
徐杨周健姚海军陆蔚奚才华孙一睿王尔松刘永田恒力贾伟平胡锦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脑损伤后
AKT1基因嵌合性体细胞突变导致Proteus综合征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1例罕见的Proteu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研究和手术治疗干预,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详细收集Proteus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等辅助检查,采集患者外周血及病变指骨手术样本,分别抽提DNA进行AKT1基因的Sanger测序,并在患者、其父母及25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进行致病基因突变验证。针对患者的受累肢体进行手术矫形。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侧肢体进行性过度生长,脊柱侧弯且伴有脑形结缔组织痣和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病变骨组织DNA携带AKT1基因杂合突变(c.49G>A),患者、其父母及25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基因组DNA未检测到该突变。术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一侧肢体过度生长伴脑形结缔组织痣是Proteus综合征的显著特征,AKT1基因嵌合性体细胞突变为Proteus综合征的致病基因突变之一,矫形手术可能是改善症状的较好手段。
徐杨傅文贞何进卫岳华章振林
关键词:PROTEUS综合征
骨转换指标对阿仑膦酸钠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的早期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的治疗效果, 探讨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s, BTM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2012年至2020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与骨病专科门诊就诊的40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为(64.86±7.21)岁。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骨钙素(osteocalcin)等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后患者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分别上升4.84%、2.13%和2.89%(P<0.05)。治疗6个月和1年后, 患者β-CTX和骨钙素分别下降77.7%、42.3%和78.2%、49.5%(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阿仑膦酸钠治疗6个月时, β-CTX的变化率每下降10%, 治疗1年后, 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的变化率分别上升0.417%、0.127%和0.213%;骨钙素的变化率每下降10%, 治疗1年后, 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的变化率分别上升0.582%、0.258%和0.37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够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以及降低BTMs水平, BTMs对骨密度变化有早期预测作用, 能够用于监测阿仑膦酸钠的治疗效果。
沈力徐杨章振林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转换指标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再植术后手指组织灌注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评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连续阻滞的镇痛方法对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手指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断指再植术后患者60例,排除年龄<6岁、既往有雷诺综合征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以上和伴严重合并伤者。将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置管,术后接电子镇痛泵行持续镇痛,镇痛配方为0.2%罗哌卡因共200mL,维持量5mL/h,术后48h拔除导管;对照组患者术后单纯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以上操作。在术后12、24、36、48h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皮温差(再植手指远端的皮温与对应健侧手指皮温的差值)和组织灌注评分(再植手指的皮肤颜色、肿胀程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项评分的总和);记录患者在断指病房监护室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12、24、36和48h各时间点,研究组的皮温差绝对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再植手指的组织灌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在断指病房监护室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因血管危象行二次探查手术,研究组无类似不良事件,两组均无再植手指坏死的病例。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连续阻滞较常规阻滞能改善阻滞效果,为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镇痛,同时能升高再植手指皮温,改善组织灌注,防止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
张国强吴寿和徐杨姚军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断指再植组织灌注
断指再植术后超声引导下肘部连续靶神经阻滞对再植手指皮温和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应用超声引导下肘部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置管连续阻滞,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精准的靶神经镇痛,探讨该方法在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再植手指皮温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岁,既往均未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离断手指≤3根,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无严重合并伤。将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于术后根据再植手指的不同分别行超声引导下肘部桡、尺和正中神经单独或联合置管,接镇痛泵行持续镇痛,镇痛配方为0.2%罗哌卡因共100mL,注射速度为2mL/h,术后48h拔除导管。对照组患者术后按需予肌内注射帕瑞昔布20mg镇痛。分别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2、24、36、48h各时间点,测量再植手指远端的皮温,同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再植手指血管危象发生率、二次手术探查率和再植手指存活率。结果研究组在术后12、24、36和48h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再植手指皮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对照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26.7%)和二次手术探查率(16.7%)均显著高于研究组(3.3%和3.3%,P值均<0.05)。两组的再植手指存活率均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肘部靶神经阻滞可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选择阻滞桡神经、尺神经或正中神经,提供良好的镇痛,达到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灌注的目的,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
徐杨陈勇柱吴军珍
关键词:超声引导断指再植皮温
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障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114例单纯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的入院时GCS、GOS、DIC评分、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
姚海军刘永奚才华徐杨胡锦
文献传递
神经外周间隙生理盐水扩张法在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神经外周间隙生理盐水扩张联合血管旁注射法(perineural space expansion-perivascular technique,PSEPV)与传统血管旁注射法(perivascular technique,PV)在腋路臂丛阻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60例急诊手部外伤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PSE-PV组和PV组,每组30例,麻醉方法均为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PSE-PV组在腋动脉正上方12点方位注射5 mL生理盐水将目标神经与腋动脉及周围组织分离后再注射15 mL 0.5%罗哌卡因;PV组在腋动脉12点方位直接注射20 mL 0.5%罗哌卡因。记录操作后30 min感觉和运动阻滞评分、操作时间、阻滞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SEPV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评分分别为1.7±0.3和1.6±0.3,PV组分别为1.8±0.4和1.6±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E-PV组操作时间为(4.0±1.3)min,略高于PV组的(3.9±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100%。仅有PV组1例患者发生轻度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外周间隙生理盐水扩张法可以减少腋路臂丛阻滞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醉效果与传统方法相当,未增加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不良反应。
李于鑫徐杨胡倩崔德荣
关键词:腋路臂丛阻滞超声局部麻醉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致病基因鉴定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分析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dominant hypophosphatemia,XLH)患者的临床表型、生化特点及X染色体上内肽酶同源磷调节基因(phosphate-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 on the X chromosome, PHEX )突变特征。方法 收集2016至2018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的19例XLH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 PHEX 基因突变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水平。结果 确诊 19例 PHEX 突变导致XLH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9例为散发;共鉴定出13个不同 PHEX 突变位点,5个新发突变。未成年患者身高均低于同年龄组,4例低于同年龄组1个标准差,4例低于同年龄组2个标准差。成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身高分别为130 cm ( n =1)和142(134~146)cm( n =6)。不同程度的骨痛 5/11 例,牙齿疾患10/11例,下肢弯曲畸形16/16例。XLH患者血清全段FGF23水平[80.8(45.0~ 141.9)pg/mL ]存在不同程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40.6(33.9~51.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2)。结论本研究丰富了 PHEX 基因致病的表型谱及突变谱;散发病例高发,应避免散发患者的漏诊、误诊;需重视基因鉴定及产前诊断对该病预防及诊治的重要性。
李丽徐杨戚露月顾洁梅胡伟伟汪纯高超岳华章振林
关键词: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