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威
- 作品数:41 被引量:3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4690例无症状健康体检者低剂量CT早期肺癌筛查研究被引量:7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采用低剂量CT(LDCT)进行肺癌筛查的筛查效果.方法 4 690例无症状者(≥40岁)接受肺LDCT检查,将受检人群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并根据性别、吸烟和被动吸烟史分为女性被动吸烟暴露组(FN组)和男性被动吸烟暴露组(MN组).分析各组受检者采用低剂量CT筛查肺癌的筛查效果.结果 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的基线LD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0%(86/319)、19.3% (199/1 029)和11.3% (377/3 342).26例受检者检出肺癌病灶27个,肺癌检出率为0.6%,其中男11例,女15例.24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例类癌中,经术后病理证实23例(24个病灶),肿瘤大小为6.9~29.5 mm,中位值为16.3 mm.Ⅰ期肺癌19例,早诊率为76.0% (19/25).1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经支气管镜证实.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的肺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FN组的肺癌检出率为1.4%,MN组为0.4%,高危组为0.9%.结论 LDCT肺癌早诊率达76.0%.肺癌筛查时应重视有被动吸烟暴露史≥40岁女性的筛查.
- 唐威吴宁黄遥王建卫赵世俊徐志坚张凯姜勇蔡强
- 关键词:肺肿瘤低剂量CT非吸烟
-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低剂量肺癌筛查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9
- 2012年
-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64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放射科医师的辅助作用。方法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肺癌低剂量筛查数据库共578例中运用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例。低剂量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及40mA或管电流调制技术,层厚1.25或1.00mm。由2名胸部影像医师首先阅读胸部CT图像,再应用CAD系统按结节所在位置分为肺外野、肺内野两部分,并将结节检出阈值分别设定为3.0、4.0、5.0mm进行分析。所有结节以2人达成一致作为真结节。分别分析医师双阅片及CAD系统检出结节的能力,并进行McNemar-Bowker检验。结果在100例胸部低剂量CT中,共检出真结节257枚,直径为1.7-18.5mm;分布在双肺外野191枚,双肺内野66枚。CAD系统肺结节检出率为91.1%(234/257),漏诊率为8.9%(23/257),在漏诊的23枚结节中,10枚为实性结节,直径为2.4-6.0mm;13枚为非实性结节,直径为2.1-8.6mm;分布在肺外野17枚,肺内野6枚。放射科医师阅片结节检出率为59.1%(152/257),漏诊率为40.9%(105/257),漏诊结节中94枚为实性结节,10枚为部分实性结节,1枚为非实性结节,结节大小2.4-11.8mm;分布在肺外野69枚,肺内野36枚。结论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中CAD检出肺结节的能力明显高于医师双阅片,尤其是对肺内野病灶的检出。使用CAD作为辅助诊断时,对非实性结节漏诊率高。
- 唐威王建卫吴宁黄遥蔡强赵世俊徐晓娟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晚期肺腺癌多平台基因检测规范化流程的建立、优化及应用推广
- 应建明吕宁李峻岭高燕宁王燕李文斌邢镨元郭蕾邱田凌云张蕾赵燕风唐威李卫华李研
- 肺癌已成为中国恶性肿瘤第一位死因。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发病率上升了27.5%,平均年增长率为1.2%。随着分子病理检测的发展,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肺腺癌的治疗中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尽管晚期肺腺癌靶向治疗效果显著,但仍然存...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腺癌基因检测药物治疗
- 干酪型肺结核在宝石能谱CT中的表现初探
- 金玉晶吴宁刘莉唐威
-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SFTP患者的MSCT表现(增强扫描24例,平扫12例,其中3例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临床资料。结果:33例SFTP共检出35个病灶(其中2例为多发病例,均有2个病灶)。病灶可发生于胸膜任何部位(以宽基底贴邻于肋胸膜、纵隔胸膜、膈肌胸膜、叶间胸膜分别为14、12、7和2个),好发于中下胸腔(32/35,占91.4%)。病灶最大径为1.0-19.0cm(中位7.7cm),≥10.0cm者15个,〈3.0cm者3个。13个CT平扫病灶中(平扫共12例,其中1例为多发病灶),密度均匀6个(最大径均〈10.0cm),密度不均7个(最大径≥10.0cm 5个)。26个增强扫描病灶中(增强扫描24例,其中2例为多发病灶),均匀强化6个;"地图样"不均匀强化19个(最大径≥10.0cm 11个),其中13个可见条状、纡曲走行的"匍样血管"(最大径≥10.0cm 8个);另1例仅见"匍样血管"。伴囊变、坏死者11个,其中最大径≥10.0cm者10个(10/11,占90.9%),〈10.0cm者1个,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伴钙化者7个,其中5个最大径≥10.0cm(5/7,占71.4%)。3例恶性SFTP的4个病灶(4/35,占11.4%)中,最大径≥10.0cm者3个,伴囊变、坏死3个,伴钙化3个,破坏邻近肋骨骨质2个,伸入纵隔生长1个。结论:SF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良、恶性SFTP在CT上常难以鉴别,当病变侵蚀周围组织时可提示恶性可能。
- 王玉婕黄遥唐威刘莉吴宁
- 肺磨玻璃结节多层CT自动体积和密度测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 目的:利用多层CT对GGN自动体积、密度测量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就诊病例,胸部CT35名患者共计46个直径5mm-20mmGGN入选,至少发现1...
- 王建卫唐威吴宁
- 关键词:可重复性肺腺癌
- 肺纯磨玻璃结节体积和质量倍增时间在鉴别浸润腺癌与微浸润腺癌及浸润前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体积倍增时间(VDT)和净瘤质量倍增时间(nMDT)在鉴别浸润腺癌与微浸润腺癌及浸润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肺部病灶的46例患者的影像和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复阅证实为肺腺癌或癌前病变,共51个pGGN,术前至少行2次CT扫描,中位随访次数3次(2~6次),中位随访时间为251 d(30~1 552 d)。根据术后病理切片复阅结果,将51个pGGN分为两大组:A组,浸润性腺癌(IAC)30例患者的30个病灶;B组,包括20例患者的21个微浸润腺癌(MIA)、原位腺癌(AIS)、非典型腺瘤性增生(AAH)病灶。利用Lung VCAR软件自动测量pGGN的体积并获得体积累积增长率和VDT,进而计算其质量、质量累积增长率和nMDT。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pGGN的VDT及nMDT在鉴别IAC与MIA、AIS、AAH的最佳界值,同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51个肺pGGN的中位VDT、nMDT分别为1 854.11 d(165.22~+∞ d)、1 138.45 d(95.92~+∞ d),nMDT较VDT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4, P=0.015)。A组和B组的中位VDT分别为847.07 d(165.22~+∞ d)、4 460.09 d(691.14~+∞ d),中位nMDT分别为769.93 d(95.92~+∞ d)、3 814.77 d(611.56~+∞ d),A组的VDT和nMDT均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443和-3.860,P值均〈0.01)。鉴别IAC与MIA、AIS、AAH时,VDT的界值为2 095.86 d,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80.0%;nMDT的界值为1 169.77 d,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76.7%。结论肺pGGN中,IAC的VDT及nMDT均显著短于MIA、AIS、AAH。当肺pGGN的VDT〈2 095.86 d或nMDT〈1 169.77 d时,提示其病理类型为IAC的可能性大。
- 齐琳琳王建卫杨琳陆雯雯吴宁黄遥唐威
- 关键词:肺肿瘤X线计算机
- 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三维体积测量技术在实性肺结节CT随诊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三维体积测量技术在实性肺结节随诊中的价值。方法行2次或2次以上胸部CT扫描的实性肺结节患者46例,共计58个结节。在CT工作站上用三维体积测量软件计算结节的体积、倍增时间(DTs)和体积增长率(VGRs)。用非参数检验评价DTs在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用χ^2检验评价DTs阈值在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结果均经组织学、诊断性治疗或临床随诊证实。结果(1)恶性结节13个。DTs为45~465d(中位159d),12个〈400d。VGRs为8%~329%(中位30.0%)。(2)良性结节45个。VGRs为-38%~24%(中位0)。①24个体积增大或不变的结节,DTs为302~55158d(中位2704d),22个〉400d,VGRs为0~24%(中位6.5%)。②21个体积缩小的结节,无法计算DTs,VGRs为-38%~-4%(中位-16.0%)。(3)DTs在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以DTs≤500、400和300d分别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阈值,各阈值在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敏感性分别为100.0%、92.3%、76.9%,特异性分别为87.5%、91.7%、100.0%,准确性分别为91.9%、94.6%、91.9%,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11、0。结论(1)以DTs≤400d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阈值,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2)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三维体积测χ量技术在实性肺结节的随诊中叮早期发现病变大小的变化,对鉴别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难以定性的实性肺结节随诊的常规方法。
- 刘瑛吴宁唐威
- 关键词:硬币病变X线计算机
- 三种不同重建算法在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中的比较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新一代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三种图像重建技术对低剂量胸部薄层CT(LD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行LDCT扫描的连续20例无症状健康体检者,均为正常体型。采用FBP、50%ASIR和MBIR三种不同重建算法对LDCT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取主气道右锁骨下动脉(Layer 1)、主动脉弓上缘(Layer 2)、气管隆突(Layer 3)、右下肺静脉(Layer 4)和左膈顶(Layer 5)五个层面,测量不同重建算法下同层面薄层CT图像噪声值SD和大动脉与背部肌肉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三种不同重建算法对同一组原始数据的重建时间。结果13例受检者检出非钙化结节,检出率65.0%。LDCT共检出肺内结节44枚,其中非钙化结节30枚(1.5枚/例)。其中实性结节23枚,亚实性结节7枚。对LDCT扫描后的原始数据进行FBP、50%ASIR、MBIR重建。其中FBP重建后5个不同层面及主气道内噪声值分别为31.6、21.2、23.0、26.1、36.9和18.3;50%ASIR重建后5个不同层面及主气道内噪声值分别为20.7、16.9、20.6、23.7、24.4和14.5;MBIR重建后5个不同层面及主气道内噪声值分别为14.3、16.2、18.4、17.6、18.5和14.2。与FBP重建图像比较,50%ASIR和MBIR平均噪声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Layer 1和Layer 5层面,MBIR图像噪声较FBP下降54.7%和49.9%,较50%ASIR降低30.9%和24.2%。与FBP和50%ASIR相比,MBIR组图像的CNR明显提高(P <0.05)。MBIR在各层面的CNR分别为(76.6±26.8)、(76.3±26.4)、(76.4±26.4)、(76.2±25.9)和(75.9±26.2)。与FBP重建图像相比,CNR提高了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50%ASIR图像相比,CNR提高了5.1%(P> 0.05)。FBP、50%ASIR和MBIR三种不同重建算法重建LDCT原始数据的时间分别为(5.5±1.3) s、(6.3±2.2) s和(850.5±17.9) s,50%ASIR较FBP重建时间略长,MBIR组较其他两组延长(均P <0
- 冯倩倩于卫军唐威赵心明黄遥吴宁
- 关键词:胸部低剂量计算机体层成像图像质量
- 《请您诊断》病例30答案:心脏中间型血管内皮细胞瘤
- 2009年
- 唐威黄遥吴宁
- 关键词:病例资料血管内皮细胞瘤中间型心脏胸闷气短全身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