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康复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2篇运动症状
  • 2篇症状
  • 2篇上肢
  • 2篇偏瘫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经颅磁刺激
  • 2篇康复训练
  • 2篇梗死
  • 2篇非运动症状
  • 2篇磁刺激
  • 1篇胆碱
  • 1篇胆碱酯酶抑制...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齐琳
  • 8篇刘爱贤
  • 8篇甄巧霞
  • 7篇刘翠
  • 4篇方伯言
  • 1篇杜广清
  • 1篇郄淑燕
  • 1篇王丛笑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血管疾病致呼吸机依赖患者的康复
目的:观察脑血管疾病后出现呼吸机依赖患者呼吸肌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我院神经疾病康复中心住院患者2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 例,一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一组为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组(简称综合治疗组),观察...
齐琳刘爱贤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呼吸机依赖呼吸康复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研究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在促进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感染中的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两组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流速峰值(PIF)水平;两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量表评分,治疗8周后的肺炎改善、误吸发生及拔除气管套管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肺炎改善、拔除气管套管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χ^(2)=9.774,χ^(2)=7.954;P<0.05),误吸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全血WBC、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20,t=1.063;P<0.05);两组MIP、PI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81,t=0.224;P<0.05);两组ADL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经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治疗后,其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康复训练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显著。
刘翠甄巧霞齐琳王平刘爱贤
关键词:脑卒中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气管切开术康复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7年5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8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0.3%,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降低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DVT发生率,提示康复训练在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刘翠刘爱贤甄巧霞齐琳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偏瘫肩痛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关系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偏瘫后肩痛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为偏瘫后肩痛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神经康复中心住院患者,随机选取Brunnstrom分期1~3期30例为组1,随机选取Brunnstrom分期4~6期30例为组2,统计两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有无肩痛,肩痛发生时间,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性质(活动性和静息性),入院和出院上肢Fugl-meyer评分,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肩关节磁共振结果,肩痛治疗方法,治疗后疼痛程度(VAS),有无诱因。结果组1有15例,组2有7例肩痛患者,组1和组2肩痛均发生在脑卒中痉挛期组1肩痛的发病率高于组2(P=0.03<0.05);22例肩痛患者中,组1和组2肩痛程度(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05);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组1和组2不恰当器械运动和牵拉等诱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05)。所有肩痛患者均有主被动活动受限,并有被动活动过程中疼痛,以肩前屈、外旋、外展疼痛为著。肩关节磁共振结果:100%有肩袖损伤,冈上肌腱、肩胛下肌腱异常信号,86%有肩峰下滑囊异常信号。结论肩关节疼痛出现在脑卒中痉挛期,肩痛与上肢运动功能呈明确相关性。脑卒中后过度训练、不恰当训练是肩痛诱因,而分离运动不充分、肩关节周围肌张力不平衡是肩痛的危险因素。
甄巧霞刘爱贤齐琳
关键词:脑卒中肩痛肩袖损伤
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全面评估,分析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因素。方法对161例PD患者进行一项横断面研究。通过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患者的QoL。通过Hoehn-Yahr分级、国际运动障碍学会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MDS-UPDRS)等一系列量表对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PDQ-39总分与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QoL的因素。结果PDQ-39总分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616),与UPDRS-Ⅰ、UPDRS-Ⅱ、帕金森病疲劳程度量表、改良情感淡漠量表、老年抑郁量表、步态及摔倒问卷、进食问卷调查工具评分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3~0.5)。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抑郁状态、步态、吞咽、嗓音障碍及性别与PD患者的QoL受损相关,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抑郁状态、步态、吞咽、嗓音障碍和性别。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步态、吞咽、嗓音障碍及性别是影响QoL的重要因素。吞咽和嗓音障碍与抑郁状态、步态等目前广受关注的因素一样,同样是影响PD患者QoL不可忽视的因素。
孟德涛靳昭辉杜文军魏静然齐琳王瑞丹房进平苏源方伯言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生活质量
早中期不同运动亚型帕金森病的平衡功能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亚型原发性帕金森病(PD)早中期平衡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年龄小于75岁、认知初筛正常的临床确诊的早中期〔改良Hohen&Yahr(H-Y)分期1~3期〕原发性PD患者75例,纳入前已在神经内科接受专病医师规范化药物治疗。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ose,LED)、H-Y分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MDS-UPDRS)第二部分(MDS-UPDRS-Ⅱ)、第三部分(MDS-UPDRS-Ⅲ)分值(MDS-UPDRS-Ⅱ、Ⅲ评分确定PD运动亚型,MDS-UPDRS-Ⅲ评分评估PD运动功能)等。根据PD患者运动症状分型分为震颤为主型(tremor dominant,TD)、姿势不稳/步态异常亚型(postural instability/gait difficulty,PIGD)和混合型(indeterminate patients)。选择TD亚型和PIGD亚型患者,分别在服抗PD药物状态下使用仪器评定其静态和动态平衡定量参数,使用Berg平衡量表观察PD患者功能性活动以评估动静态平衡,比较两组患者静态和动态定量平衡参数、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共55例进入研究,其中TD亚型23例、PIGD亚型32例。两组患者在病程、改良H-Y分期、MDS-UPDRS-Ⅲ和LED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态平衡方面,PIGD亚型较TD亚型的一字站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平均运动速度均值明显增大〔4.50(3.66,5.49)cm/s比3.60(3.07,4.29)cm/s,Z=-2.691,P=0.009〕;单腿站测试时,PIGD亚型较TD亚型COP平均运动速度增快〔6.51(4.74,6.95)cm/s比6.08(4.65,9.52)cm/s,Z=-2.103,P=0.035〕,PIGD亚型的COP运动椭圆面积、运动轨迹长度、双足站立时COP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较TD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平衡测试参数和Berg平衡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原发性PD患者PIGD亚型较TD亚型静态平衡功能下降。定量平衡测�
甄巧霞刘翠齐琳闫红娇王丛笑方伯言
关键词:帕金森病
前臂负重对帕金森病患者行走过程中下肢时空参数和关节角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背景:步态异常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运动症状,其步态训练方法丰富多样,但对于前臂负重步态训练方法等内容未有研究报道。目的:使用三维步态分析方法评估前臂负重前后帕金森病患者变化,探讨前臂负重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影响的规律。方法:选取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以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30例,分别测量其在正常行走和前臂负重行走两种步行方式下的三维步态参数,比较两种行走方式下受试者的步频、步速、跨步时间、步长时间、单支撑期、双支撑期、步长等时空参数,使用统计参数映射方法确定患者两种行走方式下髋、膝、踝关节在整个步行周期中关节角度曲线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帕金森病患者在正常行走和前臂负重行走时,其步频、步速、跨步时间、单支撑期、步长等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康受试者在正常行走和前臂负重行走时,其时空参数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正常行走时相比,帕金森病患者在前臂负重行走后下肢髋关节屈伸角度在5%-23%、87%-100%步态周期明显增加(P<0.05),膝关节屈伸角度在9%-25%、88%-98%步态周期明显增加(P<0.05),踝关节屈伸角度在92%-100%步态周期增加(P<0.05);帕金森病患者在前臂负重行走后的步频、步速、跨步时间、步长等时空参数与髋、膝、踝关节角度曲线更接近健康受试者;③结果表明,前臂负重行走时会影响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过程中的时空参数以及整个步态周期中下肢髋、膝、踝关节角度变化。前臂负重可即时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有望作为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步态训练方法之一。说明上肢的力量训练也可能影响到帕金森病患者的下肢康复。
王虎军王颖鹏方伯言靳昭辉齐琳张巧荣王丛笑郄淑燕
关键词:三维步态分析下肢
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10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10 m L加入300 m 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精神状态、生活自理能力、阿尔茨海默相关的神经丝蛋白(AD7C-NTP)和tau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85%和94.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E评分和BI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7c-NTP和tau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D7c-NTP和tau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王琳杜广清齐琳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临床疗效
奥拉西坦辅助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脑梗死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辅助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脑梗死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奥拉西坦组(30例),分别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潜伏期事件相关电位P_(300)P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奥拉西坦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奥拉西坦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奥拉西坦组患者治疗后潜伏期事件相关电位P_(300)PL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辅助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脑梗死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可有效提高认知及智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调节潜伏期事件相关电位P_(300)PL,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齐琳
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联合智能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及对BBS、FMA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SLAI)联合智能康复机器人(IRR)治疗脑卒中偏瘫(SH)及对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SH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57)、对照组(n=57)。对照组行IRR治疗,联合组行SLAI联合IRR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大脑后动脉(PCA)、中动脉(MCA)及前动脉(ACA)等颅内血管平均血液流速、平衡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PCA、MCA、ACA平均血液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PCA、MCA、ACA平均血液流速为(41.69±4.35)、(61.97±6.33)、(50.06±5.22)cm/s,均高于对照组[(37.85±3.89)、(57.75±5.98)、(45.64±4.7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及上肢、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及上肢、下肢FMA评分为(51.97±5.32)、(53.89±5.52)、(30.98±3.27)分,均高于对照组[(47.29±4.94)、(46.97±4.90)、(26.86±2.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AI联合IRR治疗SH可改善患者颅脑血流动力学,提高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
齐琳甄巧霞刘翠闫红娇刘爱贤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