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辉
-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9
- 2019年
-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持续负压引流并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16例颌面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手术切开引流(传统治疗组,58例)和手术切开VSD(VSD组,58例)这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VSD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瘢痕长度、换药次数、疼痛程度均低于传统治疗组,张口改善度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 李春梅解晨露胡爽孙强李光辉牛志兴孙明磊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引流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以2021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正畸治疗的87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矫治器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应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n=44)和隐形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n=43)。比较两组矫治效果[采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ABO)评级系统评定]、侧貌美学指标、牙周指数[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及牙龈指数(GI)]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 矫治后,隐形组ABO评级系统中的8项分值及总分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颌凸角、上下中切牙角、U1-PP、FMA、UL-EP、TLL-EP均优于矫治前(P<0.05),其中隐形组上下中切牙角、FMA优于传统组(P<0.05);矫治后,隐形组PD、PLI、GI及龈沟液IL-1β、sICAM-1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有效矫正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提高患者侧貌美观度,并能减少对牙周组织的损害。
- 王茜王伟砚李光辉
- 关键词:咬合功能
- DSA引导下气管插管的手术配合与护理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气管插管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方法 DSA引导下15例严重气管狭窄患者清醒状态以介入技术行气管插管,术中密切配合并实施相应护理。结果通过术中严密监察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配合医师快速完成手术,15例气道狭窄患者成功完成气管插管,呼吸困难即刻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引导下对严重气道狭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具有可视、插管时间短、成功率高等优点。通过术前准备和术中医护配合以及术后护理,可避免窒息死亡、减少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
- 闫保君吴刚韩新巍李光辉石瑾孙琦杨磊
- 关键词:气管插管DSA气道狭窄护理
- miR-27a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对骨质疏松小鼠颅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及机制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miR-27a对骨质疏松小鼠颅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以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40只小鼠建立骨质疏松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iR-27a NC组、miR-27a mimic组和miR-27a inhibitor组,另外10只骨质疏松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10μL生理盐水,其余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10μL miR-27a阴性对照质粒、miR-27a过表达慢病毒质粒和miR-27a沉默慢病毒质粒,1次/周,连续4周。micro-CT检测颅骨愈合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钙和磷水平,qRT-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和细胞质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LP活性、钙和磷水平,OCN和OPN 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miR-27a NC组比较,miR-27a mimic组小鼠BV/TV、骨小梁数量以及骨小梁厚度,ALP活性、钙和磷水平,OCN和OPN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升高,miR-27a inhibitor组小鼠BV/TV、骨小梁数量以及骨小梁厚度,ALP活性、钙和磷水平,OCN和OPN基因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质中β-catenin蛋白表达高于细胞核(P<0.05);与miR-27a NC组比较,miR-27a mimic组细胞质中β-catenin蛋白表达低于细胞核,而miR-27a inhibitor组细胞质中β-catenin蛋白表达高于细胞核(P<0.05)。结论:miR-27a可诱导骨质疏松小鼠颅骨缺损内新骨形成,其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王茜余炜伟李光辉
- 关键词:骨质疏松颅骨缺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川续断皂苷Ⅵ调控Notch1信号通路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及骨改建的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川续断皂苷Ⅵ在大鼠正畸牙移动、牙槽骨改建以及Notch1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40只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川续断皂苷Ⅵ组、抑制剂组和抑制剂+川续断皂苷Ⅵ组,每组10只,另设对照组。川续断皂苷Ⅵ组大鼠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牙龈黏膜下注射川续断皂苷Ⅵ10 mg/kg,抑制剂组大鼠在同样位置注射γ-外分泌酶抑制剂(DAPT)溶液0.6 mL/kg,抑制剂+川续断皂苷Ⅵ组大鼠在同样位置注射DAPT溶液0.6 mL/kg,1 h后再注射川续断皂苷Ⅵ10 mg/kg,1次/2 d,共注射7次。测量各组大鼠第一磨牙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学改变,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RT-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Nfatc、CTSK、MMP-9、Notch1、Jagged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和抑制剂组大鼠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宽度增加,骨吸收陷窝少,抑制剂组表现的更明显;川续断皂苷Ⅵ组和抑制剂+川续断皂苷Ⅵ组牙周膜纤维排列较规则,增宽不明显,骨吸收陷窝增多,川续断皂苷Ⅵ组大鼠以上各变化更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川续断皂苷Ⅵ组大鼠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增长,破骨细胞数增多,Nfatc、CTSK、MMP-9、Notch 1、Jagged 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川续断皂苷Ⅵ组比较,抑制剂+川续断皂苷Ⅵ组大鼠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缩短,破骨细胞数减少,Nfatc、CTSK、MMP-9、Notch 1、Jagged 1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川续断皂苷Ⅵ组大鼠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增长,破骨细胞数增多,Nfatc、CTSK、MMP-9、Notch 1、Jagged 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川续断皂苷Ⅵ可加速正畸牙移动,增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促进牙周改建,其可能是通过激活Notch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李光辉周碟王茜
- 关键词:正畸牙移动骨改建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被确诊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119例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的CTCs值,分析其相关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的CTCs值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CTCs值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临床特征无关(P>0.05);与肿瘤负荷(P=0.00052)、T分期(P=0.0041)、N分期(P=0.0019)、远处转移(P=0.0023)、临床分期(P=0.0022)、肿瘤周围组织浸润(P=0.016)、淋巴结转移(P=0.0018)等临床病理指标相关。CTCs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AUC值为0.932,检验能效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95%CI为0.916~0.950),当血CTCs值是8.45 FU/3 m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866,诊断灵敏度为91.6%,特异度95.0%;CTCs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值为0.693,检验能效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3,95%CI为0.690~0.744),当CTCs值为12.25 FU/3 m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34,诊断灵敏度69.0%,特异度74.4%。结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评估肿瘤的负荷大小,进展情况及肿瘤转移等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张帅源付昊杰秦硕李光辉易雅群孙明磊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循环肿瘤细胞
- 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因的表达对癌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OSCC中Galectin-3 m RNA和蛋白表达;人OSCC Tca8113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Galectin-3转染组,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OSCC中Galectin-3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RNA干扰Galectin-3表达后Tca8113细胞中Galectin-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Galectin-3转染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侵袭能力及MMP-2、MMP-9、β-catenin、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组,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结论抑制OSCC中Galectin-3基因表达可显著降低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方政邱峰赵军方孙强乔彬李光辉李新明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凋亡
- 两种植入部位远移上颌磨牙的种植钉稳定性与侧貌美学比较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两种植入部位远移上颌磨牙的种植钉稳定性及软组织侧貌美学的改变。方法选取82例非拔牙不完全Ⅱ类关系(不包括正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50例,均使用钛合金微种植钉支抗远移上颌磨牙。对其中男15例、女25例于上颌腭侧两侧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之间各植入1枚微种植钉,对另男17例、女25例于上颌两侧第1、2磨牙间颊侧黏膜处各植入1枚微种植钉,比较两种不同方式植入种植钉的松动率、磨牙远移量以及治疗前后的软组织侧貌的改变。结果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松动率的比较,位于腭侧组,松动率为17.6%,位于颊侧组,松动率23.0%,前者松动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的磨牙远移量多于后者(P〈0.05),软组织侧貌改善较显著,临床疗效较优。结论使用钛合金种植钉支抗远移磨牙时,腭侧植入组较颊侧植入组,种植钉的稳定性、软组织侧貌的美学改善及临床疗效均较好。
- 王茜李光辉余炜伟孙强
- 关键词:软组织侧貌
- 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舌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价值的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TSCC行根治性切除术的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临床诊断性能曲线确定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最佳截断值。生存单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于Cox回归模型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LR、NLR、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为影响TSCC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N分期和TNM分期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Nomogram模型的C指数为0.701(95%CI:0.651~0.752),校准曲线表明Nomogram模型预测无进展生存率与实际无进展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对TSCC术后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秦硕李春梅李冉胡爽李光辉孙明磊
-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预后
- 口腔鳞状细胞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诊断价值及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OSCC的患者93例为试验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的CTCs值,分析其相关临床意义。结果试验组患者CTCs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外周血CTCs值与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有无周围组织浸润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相关(P=0.022)、肿瘤T分期(P=0.02)、N分期(P=0.0075)、M分期(P=0.013)、临床分期(P=0.029)、早晚期相关(P=0.022)、肿瘤分化程度(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64)相关。应用CTCs诊断OSCC的AUC值为0.925,检验能效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0,95%CI(0.876,0.974)],当CTCs值为8.450 FU/3 m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853,诊断OSCC的敏感度为90.3%,特异性95.0%;应用CTCs诊断OSCC转移的AUC值为0.691,检验能效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0,95%CI(0.580,0.803)],当CTCs值是12.250 FU/3 m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367,敏感度为63.6%,特异性73.3%。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颊部肿瘤与OS‐CC患者CTCs值呈负相关(P=0.00108);N2分期(P=0.00074)及M分期(P=0.02638)与OSCC患者CTCs值呈正相关;肿瘤分化程度中高分化(P<0.0001)及中分化(P=0.0015)与OSCC患者CTCs值呈负相关。结论外周CTCs的检测,对OSCC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评估转移以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进展情况、病理分级等均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 张帅源秦硕李光辉易雅群付昊杰高雅靖孙明磊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